1991年西藏高原「黑鷹墜落」,中將罹難,軍區司令被免職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9T21:02:18+00:00

2022年1月7日,俄軍空運至哈薩克斯坦,一頓操作猛如虎。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3架安-124、10架伊爾-76就將2500名俄羅斯空降部隊及裝備空投到哈薩克斯坦,包括空降戰車、步戰車,「虎」式裝甲車。

作者:相忘於江湖

2022年1月7日,俄軍空運至哈薩克斯坦,一頓操作猛如虎。

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3架安-124、10架伊爾-76就將2500名俄羅斯空降部隊及裝備空投到哈薩克斯坦,包括空降戰車、步戰車,「虎」式裝甲車。

一時間,軍迷對俄羅斯「快刀斬亂麻」的行動好評如潮,熱議話題有:

第一,「戰鬥民族」依然強悍;第二,涉及到原則性的爭端,能用武力解決絕不吵吵;第三,中國空軍的投送能力,如果遇到類似突發事件能否不辱使命?

回顧人民空軍的空運發展史,有3次慘痛的空難,讓人痛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觸動和推動了安全快速投送能力的建設。

第一次空難發生在1976年7月7日,福州軍區「一號首長」皮定均殉職,時年僅62歲。同機罹難的除了皮定均,還有將軍長子皮國宏及11名隨機人員。

皮定均將軍在紅軍、長征和抗戰時期曾3次重傷,37年軍旅生涯多次「九死一生」。紅軍時期受徐帥指揮,全面抗戰有7年在劉帥麾下,率領皮旅「中原突圍」後轉到陳毅、粟裕的華野。1955年授銜時,主席特批「少晉中」。

1976年是非常時期,福州方向受命開展大規模演訓,但因這一年屢發大事件,演訓受到干擾,皮定均心急如焚。

7月6日,福州空指接到皮定均的行程,次日從福州乘坐伊爾-14型飛漳州,然後換成米-8直升機到東山島。當天換機時雲層低於400米,但皮定均將軍執意命令起飛。20分鐘後,航線在11時15分永遠靜止在漳浦的灶山。

驚聞皮定均一行空難的噩耗,上下一片沉痛。

羅瑞卿痛惜「像他這樣的一把手很難找」,防長張愛萍上將震驚揮淚寫下「東南折棟樑」,主席也給愛將送了花圈。

空難的悲劇,倒逼有關部門出台了嚴格執行特殊情況起飛的硬性規定。然而,15年之後的1991年6月,不可預見的悲劇還是再一次發生了。

這一次罹難的是另外一位傳奇中將(1988年授予)張德福將軍。6月16日這天恰逢傳統的端午節。成都軍區3位首長張太恆、張德福、侯書軍,結束了對樟木口岸邊防連的視察以後,分乘3架美國進口「黑鷹」直升機前往日喀則。

張太恆等人乘坐邢喜貴機組的第一架「黑鷹」第一個起飛,張德福等人乘坐的國逢仁機組駕駛第二架「黑鷹」緊跟著騰空而起,不幸隨後發生,張德福等13人罹難。

這三位首長都是山東人,都是1988年中將。

張太恆是廣饒人,出生於1931年,其他兩位都是文登人,侯書軍出生於1926年,張德福出生於1928年,兩人的家鄉山後侯家村距離英山前村,距離不到40公里。

儘管三人年齡差最大5歲,但參加八路軍的時間都在1944年前後。

年齡最小的張太恆當時屬於渤海軍區,解放戰爭時期一直戰鬥在華野10縱28軍82師244團,從通信員做起,班長、排長、連長、營長,1955年9月授大尉。

年長3歲的張德福和年長5歲的侯書軍則都到了東北戰場。

張德福所在的部隊屬於東北民主聯軍4縱,也就是後來四野41軍。鞍海戰役中,在胡奇才指揮下連下鞍山、營口、大石橋,並且在海城首創敵軍起義的先河。

張德福跟隨4縱參加了新開嶺戰役,在四保臨江「鋼八連」阻擊戰中一戰成名。此戰一個連戰至最後2人:連長張德福和一個小炊事員,瘋狂的敵人一個勁猛攻,而我軍援兵遲遲未到,眼看最後一個山頭陣地就要不保。

關鍵時刻,張德福靈機一動把炊事班的大鐵鍋滾下山去,碰到岩石發出巨大聲響,居然把敵軍給唬住了,以為解放軍發明了新式武器,紛紛往山下撤。而張德福的戰友們也很給力,後援及時趕到2人獲救,也守住了阻擊陣地。

1955年,張德福被授少校,1962年晉中校。

在三位山東老鄉中,年齡最大的侯書軍也到了白山黑水。1948年4月,調入東北航校二期轉為空軍飛行員。侯書軍參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5月30日夜擊落美機一架。

侯書軍創造了多項紀錄:志願空軍第一次夜間戰鬥,米格-15第一次擊落F-94全天候戰機,回國後也因此升為空4師10團團長。1955年被授予少校,1959年晉升中校。

對越還擊戰時,侯書軍任昆明空指主任,大名鼎鼎的林虎給他當副手,後來侯書軍任福空司令。1985年百萬大裁軍福州軍區撤銷,侯書軍轉任成空。

1988年9月,三人同時被授予中將。1990年4月,張太恆升任成都軍區「一號」。

1991年的端午節空難,距離皮定均中將空難15年。

巧合的是,這次空難的罹難人數也是13人,除了張德福中將,還有已晉少將只等官宣的毛海清大校,以及機組和隨行人員。

導致事故的「黑鷹」直升機是1984年以後從美國進口的,當時一共採購列裝了24架,主要用於高原運輸。但是中印邊境地區海拔高、氣候惡劣、氣流複雜,導致1987年、1988年和1989年事故頻發,各有一架「黑鷹」墜毀。

1991年6月16日端午節空難損失慘痛,後來上級派來的工作組經過詳細調查,得出結論:失事的「黑鷹」是在180度轉彎時遭遇下降氣流,導致撞山墜毀。

事後,張太恆、侯書軍被撤職。幾個月後,65歲的侯書軍中將退休。而年輕5歲的張太恆先經過降職後,1992年升任濟南軍區「一號」,1994年授上將。

2006年6月3日,一架空警-200預警機在安徽廣德農村的上空墜毀,34位頂尖的軍工專家和6名試飛、通訊人員同時罹難。巧合的是,此時距離1991年又過去了15年。

預警機墜毀後,軍方和當地很快進行了調查,查明墜機原因主要是除冰系統故障導致機身結冰,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預警機超載,也是建國以後最慘痛的一次空難。這次空難,加快了我軍對飛機除冰的攻堅,如今這一難題已得到解決。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