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爛牌打好的典型!波札那,人均收入超8000美元的非洲國家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2T08:08:45+00:00

當一個小伙子為了向一個女孩求愛,花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積蓄買來一顆幾克拉的小「石頭」。這個時候,人們最想知道的,往往不是這對鴛鴦的成色,而是這顆小「石頭」的價值。

「這裡的鑽石比雞蛋還要大」

當一個小伙子為了向一個女孩求愛,花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積蓄買來一顆幾克拉的小「石頭」。這個時候,人們最想知道的,往往不是這對鴛鴦的成色,而是這顆小「石頭」的價值。

這種晶瑩剔透、亮閃閃的小「石頭」叫作——鑽石(Diamond)1克拉的價值從5萬到20萬人民幣不等。每次人們花上那麼一堆白花花的大洋,只換來這麼一小顆,確實很不得勁。事實上,根據俄羅斯一家權威鑽石鑑定機構的報告,如果世界上的所有潛藏的鑽石礦能被全部發掘的話,不敢說人手一顆,但至少是以後逢年過節的送禮必備了。

說白了,這玩意不那麼值錢,只是現在流通於市場上的太少。

世界上有三大鑽石礦分布地:澳大利亞、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及非洲南部。

波札那(Botswana)說:「這玩意我可太熟悉了」,有的國家賣石油,有的國家賣糧食,這個國家專賣鑽石。波札那目前的鑽石儲量約4000萬克拉,約占世界總量的15%,排名老三(老大是澳大利亞,老二是剛果)。雖然儲量不是最高,但勝在品質,波札那的鑽石礦價值世界最高,超過2000億美元,年年出口的鑽石額度都超過20億美元。

作為一個非洲的「欠發達國家」,波札那指望著鑽石過日子,所以想要給心儀女孩買鑽石的男孩們可能要失望了,人家千方百計要壓產量,為的就是拉高價值,賺點錢不容易。我引用一位中國公司駐波札那的代表的話,就是「這裡的鑽石比雞蛋還要大,但是波札那人恨不得把它們做得比米粒還小」。

波札那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25萬。經濟沒別的,主要是靠賣鑽石和出口鎳礦,GDP只有189億美元,真應了那句「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波札那一年賣出的鑽石都不止這個數。可想而知,大部分的鑽石收益應該是都掉進了歐美鑽石公司的腰包。

行吧,好歹老天是賞了飯吃,給了遍地的鑽石,不然波札那也得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而今天,波札那的人均GDP達到了8000多美元(約合人民幣50706元),可別小看這個數字,在非洲可是絕對的「尖子生」啊。

這個數字甚至比它南邊的「非洲第一」南非(6500多美元)還要高,人均GDP這一塊波札那算是拿捏住了,但在隔壁鈔票用車運的辛巴威的面前,還是不能說是「有錢」。

波札那是非洲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非洲投資前景最好(政局穩定、經濟良好)的國家之一,可是國際社會寄予厚望的「好孩子」。可是一個國家的崛起,可不是賣賣鑽石就能做到的,波札那,能成為網文小說中彎道超車、逆襲非洲的「霸總」嗎?

讓波札那教你,一手爛牌如何打好?

《自然》雜誌2019年發表過一篇文章:如果「智人非洲起源說」成立,那麼波札那可能是全體人類的共同起源地。沒想到吧,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可能是咱們所有人類的「快樂老家」

波札那的主體民族是茨瓦納人,屬於班圖人的一支,11世紀末遷徙到了波札那,發展出了鐵器文明,算是非洲比較發達的文明了。茨瓦納人既有農耕部落,也有遊牧部落,這部落之戰是在所難免了,於是各大酋長天天「武器自帶,村口集合」,一直干架干到17世紀。

17世紀的南非是布爾人(Boer)統治的國家,布爾人是歐洲白人在非洲後代的統稱,有荷蘭、德國、法國等多種歐洲血統,口味雖然多,但都是白混白,和本土黑人相當不對付。

隨著咱們的「攪屎棍朋友」英國人的到來,布爾人又開始和英國殖民者幹仗。結果,這布爾人「鳥槍打不過大炮」,被英國人一路攆到了波札那境內,看著地方不錯,心想「小樣,我打不過英國佬,還打不過你嗎」?於是布爾人在波札那占領了不少土地,建立了不少自治邦。

你被別人欺負了,就轉頭來欺負我?應了魯迅先生那句「弱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當時波札那情況很危急,西邊和北邊是德國人的地盤,南邊的英國人也對自己虎視眈眈,更要命的是境內不斷強占土地的布爾人,要是再不反抗,可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了。

1860年,波札那各大部落罕見組成聯盟和布爾人開戰,結果布爾人打不過土著,輸了,丟臉丟到歐洲老家去了,波札那和南非的邊境就此形成。1885年柏林會議後,非洲基本瓜分殆盡,但波札那還沒歸屬,德國人和英國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先下手為強。

事實證明,你德國人只能欺負欺負法國,拿我英國人沒轍,英國很快威逼利誘和波札那各大酋長達成協議,花言巧語一大堆,總結起來一句話:只要認我做大哥,就沒人能動你們。波札那於是稀里糊塗地淪為了英國殖民地貝專納蘭。

1891年,英國將波札那交給英屬南非當局管理,南非也是不拿波札那當國家看,居然把波札那的首都定在了南非境內。英國人搞殖民,為了方便掠奪,總是弄幾條公路、鐵路,修一點工廠啥的,但是在波札那啥都沒搞,英國人帶來的最先進的東西是引入了拉犁,這玩意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直到19世紀才引入波札那。

1921年波札那國父塞雷茨·卡馬出生了,這哥們是波札那王子,父親繼位一年後就去世了,所以年紀輕輕就成了酋長,但是年紀太小,得由叔父攝政,溥儀直呼內行。

卡馬小時候就被送到南非讀書,長大後又去了英國留學。1947年,他在倫敦和一個名叫露絲的白人女孩墜入愛河。眼看要上演「黑白版《鐵達尼號》」,但是在當時,黑白種族絕對不可能通婚,不止是英國人不樂意,波札那人也不答應。

二人秘密閃婚之後,卡馬的叔父大為震怒,揚言:你小子要麼和她離婚,要麼別當酋長了。但卡馬可不是一般人,畢竟是英國留學的高材生,嘴皮子利索得很,舌戰眾酋長,愣是全說服了,堪稱「非洲諸葛亮」。眾酋長一尋思,他小子是個人才,這王位還得他來坐。

卡馬即位之後,露絲成了波札那的王后,一個英國白人女性在黑人國家當王后,沒惹惱英國,卻惹惱了波札那的鄰居,由布爾人統治的南非。這有人就要問了:人家波札那酋長和英國人結婚,干你白人南非什麼事,您急什麼?

那就問對了,當時的白人南非實行「黑白種族隔離」政策,堪比法西斯政權,看到卡馬和露絲這樣高調,動了它「白人至上」的牌子,於是直接把人家的私事當作國際大事來處理,還找大英國協告狀:您要是不拆散他們,看著辦吧?言下之意就是南非可能要藉此機會,入侵波札那。英國知道「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為了平息南非的憤怒,只能犧牲波札那了

1950年,英國藉口邀請卡馬商談波札那獨立的問題,將其扣押在倫敦,要求他必須退位,否則永遠無法回到波札那。事情暴露後,舉世震驚,堂堂大英帝國怎麼幹起了綁票的勾當?波札那人憤怒了,但英國絲毫不怕,有南非小弟壓場,亂不了。

眼看要演變為流血衝突,卡馬為了波札那也為了露絲,主動放棄了酋長之位,被關了6年之後,1956年才得以返回波札那,這一回去兒子都6歲了。行吧,卡馬這回是「愛江山更愛美人」了。1961年,南非獨立,英國終究是錯付了。

南非的獨立讓卡馬看到了希望,他也開始組織獨立運動,組建了波札那民主黨,經過5年的鬥爭,1966年英國終於放手了,波札那共和國成立,卡馬出任總統,「鬧了半天,不還是我嗎?」但是,獨立之初的波札那由於多年的殖民掠奪一窮二白,GDP僅300萬美元,人均GDP僅100美元。

什麼概念呢?當時一個美國人一個星期花出去的錢,都比波札那人一年花出去得多。獨立之初,整個波札那只有4家工廠,還都是白人開的;2條公路,還都是去南非;8個學校,還都是教英語的。全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南非打工,掙的都是血汗錢,剩下一半在放牛種地。全國70%的土地都是沙漠,連個能做首都的城市都沒有。

就這樣的條件,還玩個什麼勁?但卡馬沒有放棄,他知道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只有經濟好了,一個國家才有生命力。到底是留過學的人,卡馬1968年制定了國家經濟發展計劃,以農業為本,以製造業和採礦業為主體,既要吃得飽,也要賺到錢。

1971年,天降大禮,波札那發現了儲量巨大的鑽石礦,相當於是玩遊戲開出了金色寶物,直接翻盤了啊。卡馬先是和各部落談判,然後又和英國鑽石業巨頭戴比爾斯合作,開採波札那的鑽石礦,並且通過慢慢增加股權的方式來掌控自己的資源,到80年代波札那政府已經控股達50%,卡馬確實是個人才,當年的酋長們沒看錯人。

到70年代末,波札那的經濟已經正增長了,而且國家財政也盈餘了,看得不少苦哈哈的非洲兄弟們眼紅。一個小國突然靠著賣礦掙大錢,是很容易掉入「資源陷阱」的,但卡馬不一樣,人家有遠見、有理想,知道賣礦不是長遠之計,得存錢才行,不然就得三更窮五更富。

他設立了公共基金,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都要存一定的額度進去,未雨綢繆,為的是以後落魄了還有飯吃。在卡馬政府的領導下,波札那吸引了許多外國投資,政府沒有什麼大外債,而且經濟持續發展,通貨膨脹率也保持了很低的水平,說是「非洲教科書」也不為過。這個公共基金打個比方,就是你老闆突然給你加薪,你就把多出的錢存起來的意思。

波札那在卡馬的治理之下,成了非洲的一股清流,政府腐敗的問題基本沒有,總統府甚至都沒有公款食堂,也沒有公車,連總統都得自己帶盒飯,開自己的車上班,下面的人一看總統都這樣了,只能跟著做,於是波札那政府成了非洲少有的廉潔排行榜上有名的政府。

賣資源總歸是權宜之計,卡馬還搞了不少民族工業,瞄準了非洲市場。1970年,波札那政府投資成立了波札那發展公司,專門搞大型出口,還讓老百姓來入股,真金白銀賺到手,別提多麼開心了。只不過波札那還是太窮,發展很有限,只能循序漸進。

1976年,卡馬和聯合國發展署合作,建設了哈博羅內工業園,吸引了許多外資來波札那投資。到1980年,波札那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這是非洲的奇蹟。而卡馬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忘了波札那的根本——農牧業。

1975年,波札那搭上了歐共體的快車,簽訂了《洛美協議》,波札那牛肉成規模出口歐洲,得到了歐洲老鐵們的交口稱讚,「你的牛肉,大大滴好」。歐洲銀行一高興,還給了1900多萬的投資。比起大部分非洲國家,波札那真是提前奔小康了。

「大缺大德」的英國,當年殖民南非和波札那的時候,搞了一個蘭德貨幣銀行,專門用來金融噶韭菜。1976年,為了擺脫金融殖民,卡馬又建立了波札那國家銀行,發行自己的貨幣「普拉」,而且1普拉還能兌換1.15美元,且匯率固定,十分強勁。

波札那的奇蹟,說起來就是卡馬的功勞,因為非洲有太多因為統治者窮兵黷武或者內戰而毀掉的國家,而卡馬只有一句話「發展至上」,用發展平息一切矛盾。和我國思路一致,找對了路子。政治上,卡馬也只有一句話「談,都可以談,但不要和波札那人民作對」。

所以,波札那自獨立以來,政局非常穩定,無論政府換屆還是議會選舉都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動亂,反對黨也只是輿論監督,從來不搞什么小九九。那麼非洲常見的部落問題怎麼辦呢?卡馬組建了酋長院,意思也很明白,大家一起商量治理國家,這一套和英國的上下議會很像,酋長們倍有面子的同時,還有實權。

在官員任免上,卡馬完全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看出身、膚色、民族,甚至不看國籍,比如他就曾經聘用了2000多名英國人出任經濟發展部門的官員,說到底,波札那沒別的壞心思,只是想發展,連美國都沒有機會來搞破壞。

但是天不予壽,卡馬一定很喜歡《向天再借五百年》,他有太多的理想和抱負還沒來得及實現,1980年就死於胰腺癌,在自己的妻子露絲的懷裡去世。說起來這對鴛鴦也真是同甘共苦了一輩子。當初他為王時,沒有選妃,只愛她一人;當初他被困倫敦時,她沒有另嫁他人,也只是等著他,讓人落淚的愛情啊。

波札那的明天,正在招手

從1966年到到1996年,波札那連續三十年保持了9%的GDP增速,到2008年識字率達85%,有現代化的醫院、交通、傳媒系統,是整個非洲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信用指數是「A」級,在非洲真的是尖子生了

然而,波札那是世界上愛滋病的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高達25%,全國1/4的人口都是愛滋病攜帶者。

但是這不是國家發展的問題,而是歷史遺留問題。因為當年波札那許多勞工在南非打工,而白人治下的南非,黑人愛滋病大流行,許多人都無意感染了愛滋病,回到波札那之後,遺毒不淺。但是在各國以及波札那自己的努力之下,正在漸漸好轉。

波札那一不臨海,二不地大物博,卻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傑出的領導人逆天翻盤,堪稱是小國中的樣板。最難能可貴的是,波札那在面對咄咄逼人的西方,也有自己的態度,2003年英國質疑波札那的人權指數,波札那政府當即回覆:發展權也是人權,波札那人有權追求更好的生活,不需要你們來指手畫腳。

波札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問題都必須靠發展來解決,發展才是硬道理!想要更好的明天,沒有捷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