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向左,魅族向右:雷軍與黃章的江湖世仇,迎來終局?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5T13:51:18+00:00

魅族淪落到今天,實在不值得同情。  近日,吉利擬收購魅族的傳聞,在手機圈引發廣泛關注。雖然吉利和魅族都沒有正面回應,而魅族只是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高通對魅族CEO黃質潘的專訪。但此項收購備受圈內外人士的看好,畢竟能被吉利收購,對於魅族來說無疑是當下最優的決策。

魅族淪落到今天,實在不值得同情。

  近日,吉利擬收購魅族的傳聞,在手機圈引發廣泛關注。雖然吉利和魅族都沒有正面回應,而魅族只是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高通對魅族CEO黃質潘的專訪。但此項收購備受圈內外人士的看好,畢竟能被吉利收購,對於魅族來說無疑是當下最優的決策。2021年9月,吉利成立星紀時代公司,宣布要投入100億元,專攻高端手機市場,收購魅族,也是最簡單快捷的路線。

小米雷軍和魅族黃章(圖源:百度)

  儘管這項收購的最終發展走向,猶未可知,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已大概定調。畢竟,對於如今已淪為手機圈「Others」的魅族來說,存在感正快速消失,其創始人黃章如今的狀態,也已然是無心戀戰,因為魅族已經被華米OV逼到了崩潰邊緣。

  尤其是小米的「騰飛」,對於黃章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打擊。魅族對於小米,無疑是前輩與後輩的關係,在正式做手機之前,雷軍曾親自拜訪過黃章,表示想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進行合作,但最後由於利益關係的問題「不歡而散」,雷軍也憤然開創小米手機品牌,與黃章結下了「梁子」,小米與魅族也由此成為「世仇」。

  忽快忽慢的魅族,死於沒有「調性」?

  智慧型手機的戰爭,最終歸結為品牌的戰爭。從鼻祖諾基亞、摩托羅拉到如今的蘋果、三星、華為,以及小米OV的發展史來看,堅持品牌「調性」一路精鑽,才有了今天的斐然成績。而魅族之所以從風靡到衰敗,也正是由於亂七八糟的品牌戰略,失去了作為優秀品牌的調性所致。

了解魅族歷史的都知道,這家手機品牌的定位一直很模糊。不少手機圈人士都評價魅族就是一個小眾的品牌,但急不可耐,非要往大眾品牌方向上靠,屢屢翻車,導致如今的自己被華榮米OV邊緣化。據市場調研機構BCI公布的數據,2021年1月份,魅族的市場份額僅剩0.1%。且結合統計機構數據推算,如今魅族的年銷量大概只有二三百萬部,連前五大品牌的零頭都不到。

珠海魅族(圖源:百度)

  當然,魅族也有風光無限的時候。曾經在2015年,魅族手機出貨量超過了2000萬部。相比上一年的400萬規模翻了幾番。這也讓魅族一度有了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可能是擺脫「小廠」標籤,開始躋身大廠行列。

  於是,魅族頓時開展了機海戰術,一年發布超過6款新機,欲與其他品牌在中低端智能機市場全面競爭。第二年,在黃章的帶領下,魅族甚至發布了10多款新機,幾近一月一更的節奏。超快的產品步伐,也讓魅族一度失去了過往堅持的品牌調性,即「小而美」,不少粉絲紛紛「取關」,魅族也因此損失慘重,2015年淨虧損超過了10億元。

  品牌調性缺失之外,魅族也犯了與高通交惡的大錯。魅族不僅不願意向高通繳納專利費,還一度與高通打起了官司,並在圈子內形成「反高通聯盟」,這使得魅族一度只能依靠三星和聯發科的晶片「過活」。眾所周知的是,當年聯發科的晶片一直都是「低端貨」的代稱,魅族依靠聯發科晶片打造的手機也慢慢在市場開始坐「冷板凳」,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又拿不到高通晶片的魅族,最終只能在別家手機混得風生水起的情況下,自己黯然神傷。

  雷軍向左,黃章向右 「米魅」之爭,迎來終局?

  與魅族的毫無「調性」相比,小米的戰略一開始就十分清晰,就是打「性價比」市場。雖然這讓小米如今想往高端品牌遞進更加困難,但小米的的確確是通過高性價比戰略在手機市場混得風生水起,雷軍也因此獲得了「雷布斯」的頭銜。反觀魅族,如今已經徹底淪為手機界的「Others」。

  這與黃章個人的風格密切相關,這也是為何傳言公司創始人的風格決定了企業未來的走向。據了解,魅族創始人黃章身上帶有強烈的個人性格色彩,接觸過他的人士對他的評價中,往往會強調其偏執和特立獨行的性格。因此,業內普遍評價黃章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和羅永浩算是相近的風格,能做好產品,卻做不了企業。

  就拿發展模式來說,黃章一味的強調企業內生式的發展,卻對外部資本極為抗拒,這使得黃章屢屢錯失智慧型手機的黃金髮展機遇。直到2014年,黃章結束閉關回到魅族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資本的重要性,因此他也開始對資本妥協,魅族也很快迎來了阿里的一筆巨額投資。

  可好景不長,2017年阿里徹底跟魅族決裂,並在魅族董事會上提出要撤資,二者之間的這種合作也鬧得不歡而散。再加上之後黃章對管理的不上心,導致一系列高管流失,魅族也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反觀小米雷軍,由於具備豐厚的融資渠道和資源,加之雷軍的「網際網路+」戰略,小米增速兇猛,其網際網路思維也在行業內大行其道。再加上小米創立初期就為員工分配了期權,待遇豐厚,也導致很多魅族員工離職跑去小米,從而成就了小米手機的今天。

  如今,魅族淪落到要被「外行人」吉利收購的地步。讓人唏噓之餘,對於魅族本身的發展來說,卻不一定就是壞事。畢竟,魅族已經在手機行業失了勢,再搗騰下去最終也只能落敗,不如被汽車品牌收購,成為生態鏈戰略中的關鍵一環,至此魅族才有可能繼續「發光發熱」,而非「油盡燈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