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區塊鏈生態谷---FTA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4T21:45:48+00:00

「上海區塊鏈生態谷」的前身可追溯到2015年,恰值上海閘北區與靜安區合併,市北高新集團也收穫了彭浦楔形綠地旁的一個商辦地塊,FTA通過競標贏得了該項目的建築設計機會。

「 近日,上海靜安區以市北高新與FTA攜手打造的「上海區塊鏈生態谷」為核心區域,入選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公布的「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名單,並且成為上海唯一入選「綜合性試點」的地區。」


上海區塊鏈生態谷 ©吳鑒泉


「上海區塊鏈生態谷」的前身可追溯到2015年,恰值上海閘北區與靜安區合併,市北高新集團也收穫了彭浦楔形綠地旁的一個商辦地塊,FTA通過競標贏得了該項目的建築設計機會。


5年後,這塊平地變成宜人宜業的創新社區,並被賦予「上海首個區塊鏈生態谷「的全新使命。作為上海中心城區對接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區,未來三五年,這裡將打造一批研發創新中心。開園後,上海區塊鏈創新的產學研各路力量集結於此,華為上海區塊鏈生態創新中心、萬向區塊鏈+大數據聯合創新中心、信息發展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科學院區塊鏈技術研究所等一批專業研發機構紛紛「落子」區塊鏈生態谷。


如何讓建築空間與其重要性匹配,甚至為企業賦能,我們將在本文中分享設計中的一些思考。


序章

FOREWORD


在城市數智轉型下,

縫合城市,塑造新風貌


項目位於上海市北高新區,這裡曾是閘北時代的「金字招牌」。靜安、閘北「撤二建一」後,市北高新在原來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基礎上,升級建設「市北國際科創社區」,致力於打造「中國未來的大數據之都」。

©吳鑒泉


基地西側為城市楔形綠地,東側緊鄰彭越浦河,擁有推門見綠、移步皆景的生態資源。同時,楔形綠地西側片區是住宅區,彭越浦河東側是市北高新科技園,建築風貌都較為老舊。因此,區塊鏈生態谷的設計承擔著縫合城市,塑造城市整體新風貌的重要作用。


設計理念

DESIGN CONCEPT


01. 打破均質化,形成空間聚場


在窄長的有限用地中,建築避免了均質化的排布方式。以中央庭院形成「空間聚場」,提供更多可供停留與交流的空間,亦引入更多陽光,草地、小徑、亭台的布局,強化了空間的步行體驗感。


巧妙地用兩個圓形的地下庭院打破了單調的構圖關係,強化了地上與地下空間的聯繫,形成一個既有視覺豐富性又富有空間趣味性的立體聚場體系。

下沉庭院 ©吳鑒泉

下沉庭院 ©吳鑒泉


02. 科技梯田,形成多層次體驗空間

項目擁有優越的區位條件——位於上海城市核心區,四周被自然環境環繞,因此,對周邊自然資源的充分挖掘成為設計的題中之義。

項目由兩座高層辦公塔樓、四座辦公獨棟和兩座商業文體裙樓組成。「科技梯田」的理念貫穿辦公建築整體。在保證建築完整的外立面的同時,橫向凸出的延展性空間形成露台,不同空間層次與周圍環境互動,「邀請」城市綠地到建築中來。

面向城市幹道的開敞庭院 ©吳鑒泉


橫向線條的建築語彙將產業創新區的各個建築串聯起來,不僅塑造園區的整體感與統一性,也形成更有辨識度的標籤。


3. 自然的意向,營造溫情與活力場景


為了避免建築巨大體量給人帶來的壓迫感與疏離感,園區將兩棟高層辦公塔樓分置於兩角,沿街與沿河的建築體量相對低矮。商業與文體裙樓採用暖色調的木材立面,給人呈現出更加溫暖的面貌。

©Cecilia

陽光在建築立面形成層次豐富的光影 ©吳鑒泉


由於人在貼近自然時往往更加放鬆,於是設計師引用了很多自然的意向——水池、竹林、草地、亭台……穿針引線地銜接建築,創造工作之外的放鬆場景。我們希望未來在這裡辦公的人,可以在小徑中散散步,在草坪上曬曬太陽,在亭子裡發發呆。

©吳鑒泉


4. 面向未來不確定性,靈活的產品布置


FTA把每個建築都當作「生命體」來對待,用生長代替擴張。剖開一座建築體,內部是層次豐富的使用空間,每一處空間的營造都是基於用戶需求。


面向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希望打造的空間是能夠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彈性空間」,能夠吸引科技人才的「強體驗感空間」,能夠靈活滿足科創企業及人才的日常空間所需,以及匹配更具未來性的優質科技類企業入駐的「多元空間」。


為了更加契合未來使用群體——以區塊鏈為主的科技產業集群,設計運用了WELL建築標準,構建智能健康的辦公體系;以綠色屋頂系統、雨水收集系統在內的12大節能措施,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建立數據信息服務中心,處理辦公生活等服務需求。


結語

PERORATION


從2015年起,FTA一直陪伴上海市北高新園區轉型發展,至今已有七年之久。參與市北高新轉型升級城市設計,靜安市北國際科創社區的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工業遺蹟的更新改造,區塊鏈生態谷建築設計等等,以具體設計實踐幫助市北高新完成從「工業園區」到「數智社區「的轉型升級。


我們深知,城市發展、更新是一個漸進、長期的過程,所以我們思考的不僅是空間,更是思考區域的未來,思考如何讓企業、人才與城市產生粘性,創造產業集聚的引力場,進而打造一個城市區域品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