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實平台審核責任,根治網絡算命騙局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6T08:52:44+00:00

近日央視曝光網絡算命騙局,某算命App稱通過AI面部識別看臉相可以幫人「算命」。另外,在這些App上,消費者要獲取感情、事業等其他詳細報告還需另外付費。


  近日央視曝光網絡算命騙局,某算命App稱通過AI面部識別看臉相可以幫人「算命」。然而記者上傳了一張寵物狗的照片,結果顯示該寵物狗的「讀書運很好」「一生財運也好」,並且「做事有能力有主意」。另外,在這些App上,消費者要獲取感情、事業等其他詳細報告還需另外付費(據1月23日央視新聞報導)。

  近年來,早已消弭的街頭算命占卜騙局開始在網絡上死灰復燃,甚至「緊跟潮流」,打起了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科技的「算盤」。這些App、小程序標榜自己充分利用大數據人臉分析技術,有複雜的算法和龐大的資料庫做支撐,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然而實則是用一些老套的通用話術編出一些「哄人開心」的命運結果,利用消費者的迷信,誘導其購買會員解鎖運勢報告,甚至以「退煞」「解災」等名目誘使用戶購買高價轉運物牟取非法利益。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複製、查閱和傳播宣揚封建迷信。我國刑法第266條明確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欺騙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值得注意的還有,此類軟體和應用存在極大的信息泄露隱患和法律風險。消費者上傳面容、掌紋照片、出生年月等個人信息長期保留在這些軟體的資料庫中。然而此類軟體安全性低、內部監管混亂,個人信息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信息泄露,甚至牽連出新的信息販賣和網絡詐騙亂象。

  與遊戲、娛樂等軟體不同,算命軟體上線「活動」,不但助長封建迷信的不良思潮,還容易成為非法牟利、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工具,而且其藉助高科技的偽裝侵害行為更加隱蔽,涉及範圍更廣。相關網站、電商平台、監管部門、司法機關都應承擔起應有的職責,遏制這一亂象。

  根治上述網上算命騙局,還要從壓實網絡平台主體責任上下功夫。我國電子商務法第27條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應當要求申請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聯繫方式、行政許可等真實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登記檔案,並定期核驗更新。可見,平台對入駐的經營者負有資質審核的義務。有償算命軟體出現在平台,這就需要平台切實承擔起對入駐經營者經營業務、資質審核的主體責任,對於傳播封建迷信,非法牟利的網絡經營活動應當一律禁止,對於已經上線經營的,應當立即將其下架。

  同時,針對已經發生的網上算命詐騙案件,司法機關應當嚴格依法予以查處,並將相關案件信息與行政監管部門及時溝通,讓疏於審核的平台也受到應有的懲戒,更好地壓實平台的審核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堵住網絡迷信活動源頭,堵住此類非法經營的源頭,消除個人信息被泄露和侵犯的隱患。

來源:檢察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