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酸破舊」的侘寂風,何以成為東方美學的信條?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6T14:31:17+00:00

「寒酸破舊」的侘寂風,何以成為東方美學的信條?它安靜樸素的美,不僅在東方引發感動的共鳴,也曾漂洋過海,在西方收穫了一大批忠實愛好者;

「寒酸破舊」的侘寂風,何以成為東方美學的信條?

侘寂,生發於古老的東方禪宗思想,而後在15世紀的日本發展為一種美學觀;它安靜樸素的美,不僅在東方引發感動的共鳴,也曾漂洋過海,在西方收穫了一大批忠實愛好者;它不能簡單概括為一種風格或美學特徵,其核心蘊含著至臻至純的生命智慧。

#商業空間·創意提案#第五期,我們將在十餘個侘寂風格商業空間中,找尋、探討美的感動。

01 關於陰翳的禮讚

「我以為真正的美麗,是可以通過時間考驗的東西。

時間,有著壓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蝕力量,以及將所有事物歸還土地的意志。

能夠耐受這些而留存下來的形與色,才是真正的美麗。」

——杉本博司《直到長出青苔》

侘,指外表粗糙,內在完美,寂,意為「舊化,生鏽」。侘寂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其去物質性和質樸古拙的美學主張,最早見於室町時代的山林隱士,之後迅速為文人和武士階層所接納,與日本細膩精微的文化傳統相結合,成為日本美學的象徵。

日本設計師緒方慎一郎(Shinichiro Ogata)猶為熱愛東方美學,曾設計了許多知名商店、餐廳、五星級酒店等,現也是多家餐飲店鋪的主理人。

©八雲茶寮

緒方慎一郎設計經營的八雲茶寮,高居東京茶寮排行榜首位。名聲在外,選址卻極為謙遜,藏身於東京目黑區一片安靜的住宅區,由一棟百年傳統老宅改建而來。在進入茶寮之前,需要經過一段綠蔭幽明、青苔累累的鋪石小徑。

進入茶寮,空間沒有過多裝飾,幾件黑色家具寥寥放置其中,落地窗將庭院的景致納入室內,鑄鐵打造的黑色窗框,傳遞著簡單卻有力道的現代美感。

茶室則遵循了谷崎潤一郎筆下的陰翳之美,以昏暗式微的光線,削減了室內環境對人感官的干擾,引導人把所有注意力,僅僅留給窗外的一隅風景與桌上的餐食。

澳洲護膚品牌Aēsop在打造京都第一家店時,也請來了緒方慎一郎。選址於歷史悠久的京都,店鋪中融入了大量的當地文化元素。

©Aēsop

店內以黑白為主色調,傳統門帘衍化為懸掛在空中的黑色帳幔,將入口走廊與銷售區域分隔開來,豎直排列的Aēsop包裝瓶呼應了日文的書寫方式。

正對落地玻璃上的品牌名「Aēsop」之處,展示著一個古董水泵,表現店鋪對於傳統的尊重。

同樣深受侘寂影響的還有藝術家杉本博司,曾創作出知名攝影系列作品《海景》,2008年,杉本博司與建築師坂田智之共同成立了設計事務所——新材料研究所(NMRL)。

©新材料研究所

去年,新材料研究所為兵庫縣這間擁有300年歷史的小田垣商店進行了翻新。為保留建築原有的歷史氣息,杉本博司堅持選用100年以上的古董材料。

石頭是日本關於侘寂的一個重要意象,這種粗糙而原始的表面,不經矯飾,卻似乎更加能觸發人們關於時間及空間的想像。地面選用了常在傳統町屋使用的鋪面石鋪設,每塊町屋石在產地、時間等不同因素作用下,呈現出不同的色澤與質感。

過去常在日本園林中用來盛水的石盆,在小田垣商店中被放進室內,一部分作為空間裝置,另一部分用來展示售賣的產品,

02 源起

「中國美學的著眼點更多不是對象、實體,而是功能、關係、韻律......強調得更多的是內在生命意興的表達,而不是在模擬的忠實、再現的可信。」

——李澤厚《美的歷程》

侘寂美學儘管是日本文化背景下催生出來的審美意識,歸根溯源,卻與中國的禪宗、老莊思想密不可分。

莊子以「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道出空寂的智慧;古典詩詞歌賦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空曠意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幽玄;又如唐宋時期的文人畫,以大幅的留白,在畫面中滲透出空靈、虛靜的禪意。

現在提起中式美學,亭台樓閣、雕樑畫棟的畫面往往首先在腦海中浮現,「形」,相對而言容易追隨和模仿,而中式美學中之於「意」的表達,卻在時代潮流中漸漸式微。

©許曉東

最近幾年,國內也有一些設計師和品牌開始傳承這種東方美學。本土家具品牌梵幾,由設計師高古奇創立於2010年,「梵」是淨空與安靜的意思,「幾」是家具,意為淨空安靜的家具。

梵幾西南旗艦店選址於成都遠洋太古里,兩層的獨棟式建築,總面積達536㎡,在19年初正式開業,事務所東形西見操刀設計了店鋪空間。

「不追求第一眼的驚艷,它探尋的是深思熟慮後,至繁歸於至簡」,為呼應品牌獨特的現代侘寂風格,設計團隊希望在簡約創新的環境中,呈現時間的光澤和質樸的力量。

歷經滄桑的原木柱子,磨損破舊的老石板磚與木地板,夯土地面由成都當地三種土壤混合後鋪制,再經由工人師傅歷時兩個月,捶打地面上萬次打造。

二層的窗戶貼上了宣紙,自然光被控制到剛好只照見過道,以粗礪質感的牆壁承接這微微潛入的日光。恰如谷崎潤一郎筆下提到的和室之美的要素:「仿佛是要把這無力、寂寥、飄渺的光線,安安穩穩地滲入和室的壁面,於是故意將壁面塗上暗濁色的砂泥」。

坐落在梵幾斜對面,同樣選擇鬧中取靜的還有一家來自北京的餐廳——元古雲境。元古創建於2016年,從北京箭廠胡同里一家中式甜品店起家,如今已在北京城裡頗具知名度。

©賀川

元古雲境是元古去年新推出的餐食品牌,旨在「用新鮮、應季的食材,簡單調味,遵從『共時而食』的傳統飲食習慣,以樸素審美呈現一桌溫熱的飯菜」。

這家餐廳是西南地區首店,二層入口處,老石板搭配老木板,以古樸溫潤的姿態迎接到來的食客。

步入三層,一個露天小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碎石鋪地上漫不經心生長的青苔、殘損的瓦罐,讓設計的刻意感得以消解,就像偶然闖入某戶人家的小院。

巴蜀自古以來便以竹聞名,元古在選定成都作為西南首店所在地時,就決定了設計要取竹林為意象,在庭院角落,設計團隊稀疏栽種了幾株蒼竹,吧檯、餐區也選用了不同形態的竹作為主材或裝飾,頗有文人「不可居無竹」的雅興與風骨。

去年八月,首家元古雲境在北京太古里啟幕。木頭的蒼然古色與空間的昏暗形成了適度的平衡感。春碧、石英、竹月、明茶、木蘭、扶光,6個包間名字取自中國傳統色,散發出雅致的詩意。

©是然建築攝影

店內懸掛了幾幅古畫,畫面模糊而又難以辨認,更像是用來承受朦朧微光的一個典雅的「面」,以褪色、枯縞的歲月感為空間增添一份「寂趣」。

從菜品到空間,始終遵循了「簡單,自然,溫暖」的元古精神,越是古樸、安靜的空間,越能激發起人的五感,將欣賞的自由交還予觀者。

03 漂洋過海的侘寂美學

當美發自自然之時,當美與民眾交融之時,當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

就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人類生活,就是最自然的、健康的、樸素的靈動之美。

——Axel Vervoordt

侘寂之美,不僅僅讓東方人引起共鳴,也曾遠渡重洋,在西方收穫了一大批愛好者。

比利時設計師Axel Vervoordt,被譽為最懂侘寂美學的西方設計師,極為樂忠於用這種荒寒、簡素的審美意識來營造室內空間。格林威治五星級酒店坐落於繁華的曼哈頓地區,業主是曾出演了《憤怒的公牛》、《教父2》的好萊塢著名影星羅伯特·德尼羅。

©The Greenwich Hotel

由Axel Vervoordt和日本建築師Tatsuro Miki共同設計的翠貝卡閣樓套房位於酒店頂層,「窮酸」的外表下,卻是侘寂風的極盡奢侈,連一個不起眼的老浴缸都來自17世紀。

Gairnshiel Lodge度假酒店位於風景怡人的蘇格蘭鄉村,始建於1746年,曾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狩獵小屋。負責改造的設計師Maarten是Axel Vervoordt的徒弟,業主是Maarten的富商父親Eric。

©Gairnshiel Lodge

設計風格也深受日本侘寂美學影響,以昏暗的灰色奠定空間基調,同Axel Vervoordt相比,Maarten更著重於製造粗糙與細膩間的反差感,線條乾淨利落,空間融合了包浩斯風格與侘寂的要素,簡約而又值得玩味。

酒店中還安裝了一扇來自中國的老木門,是Eric在比利時一家古董店中淘到的寶貝。

開在雪梨雪梨唐人街的Edition Roasters咖啡館,由當地事務所Amber Road設計,店主Dan Jackson希望與明亮簡約的老店有所區別,遂提議「想要一座縈繞昔日魅力、富有傳統日式風情的空間」。

©Prue Ruscoe

霧黑色牆面加入了火山灰,呈現出不同深淺、濃淡的迷人色澤;樑柱及飾木使用了日本傳統燒杉板材料,堅固耐用又黑亮如漆,富有天然的紋理質感。

光線穿過棉麻布簾,仿佛被過濾般,變得遲疑而溫柔;窗邊的一株楓樹是店內唯一的暖色,在黑色「幕布」的映襯下,獨具冷艷的美感。

2020年,Bone事務所完成了杜拜Terra餐廳的設計,這家餐廳更準確地說應該算赤貧風,它同樣強調自然、簡素、材料的手工性,但不刻意追求陰翳的光線。

©Oculis Project

設計團隊使用了木材、手工磚、亞麻織物等不同材質,讓室內沉浸在溫暖的色調中,金屬和陶瓷的加入又為空間帶來更多反差及質感。夜晚降臨,植物投下交錯的陰影,室內又宛如一片僻靜的森林。

04 東方美學的信條

「侘寂是指在這個星球上輕輕踩踏,

知道如何欣賞所遇到的一切,

無論多麼微不足道,無論何時遇到。」

——Leonard Koren

說回侘寂「wabi-sabi」,在日文中,Sabi原指孤寂、清瘦或凋零,Wabi原指出世離群、刻苦簡淡地與大自然獨居。

Maana鴨川度假居所©Maana Homes

室町時代,那群離群索居、過清貧生活的隱士和苦行者升華了孤苦與貧困,在荒涼的物質世界中尋找精神的完滿與具足。

侘寂的美學觀同時與日本民族的「無常」體驗有關:頻發的自然災害下,他們看到生命的脆弱、易逝;再輝煌絢爛的光景,也能在頃刻間崩塌,化作虛無縹緲的幻影。

co hareruya商店©下村康典

今日工業化與信息化的社會,總是習慣於將一種美論述為可隨意複製的「裝飾」。

我們常以枯縞、荒涼、簡素、靜寂等詞彙去論調侘寂的美學特徵,或更加具象地提煉出侘寂的美學要素:晦朔的光線、長滿青苔的庭院、濃淡不勻的壁面、布滿痕跡的古舊器具......

Rute穀倉©Perspective

國內媒體平台上,可以搜出大把「侘寂風」空間,但大多都僅沉迷於形式上的追隨,粗糙、低劣地模仿,徒有其表,實質上卻空洞而無味。

實際上,在對於侘寂歷史的溯源中,發現它從生發於禪宗精神的伊始,就剝離了對於萬物外在形式的關注,強調從內心而非外境把握生命本身。

東形西見新址©許曉東

侘寂,並非是一種風格,而是觀賞美的心境。

「所有的美都是不完美的、殘缺的、無常的——就如生命的短暫一般。」

——Axel Vervoordt

Axel Vervoordt的家

在感官刺激充沛的年代,人似乎總是欲求不滿,汲汲營營地追尋某種至善至美;苦心經營將美視作一門門學問、奉為高不可攀的陽春白雪。

而侘寂美學的智慧,在於提醒我們「沒有什麼能長存、沒有什麼是完成的、沒有什麼是完美的」,包容生命中的遺憾與殘缺,正視、安頓孤獨與寂寞。

apologia古董家具店©田口雅啓

正如幾百年前禪宗僧侶們信仰的基本價值——在簡單、純潔、克制和謙卑中尋找安慰與滿足。

保留純粹的觀賞之心,美,就藏在自然萬物中,片刻未曾與我們分離。

[參考資料]

陳析西.源於禪生於簡——淺談日本「侘寂」之美[J].藝術科技

張楠.侘寂的美學源流[J].藝術與設計(理論)

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

| 內 容 精 選 |

VOL.01 10㎡能玩出哪些花樣?盤點國內外15家超mini商店

VOL.02 商業空間為什麼越來越流行「種樹」?

VOL.03 三宅一生、Metal Hands、藍瓶咖啡...為什麼都搶著開進古建築?

VOL.04 為貓貓狗狗設計的空間,怎麼也越來越「 卷」?

創新店舖研究所 | 新旅居 | 在這兒辦公

新商業建築 | 食空製造 | 環球展覽設計

快閃商業精選 | 創意視覺營銷設計

未來零售派 | 未來食空製造

場景喚醒實驗 · 論壇 · 工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