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總理「超級馬里奧」德拉吉或改任總統,歐洲第三大經濟體再度彷徨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6T02:13:07+00:00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吳斌 上海報導在享受了難得的一年穩定期後,一場總統選舉再度讓歐洲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陷入兩難。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吳斌 上海報導在享受了難得的一年穩定期後,一場總統選舉再度讓歐洲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陷入兩難。

當地時間1月24日晚,義大利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結束,儘管現任總理馬里奧·德拉吉領先,但由於無人得票超過法定三分之二多數,參眾兩院聯席會議接下來還將繼續投票。

而聲望超高的現任總理德拉吉暫時未能當選總統,原因並不是民眾不支持,而是因為他既是總理、也是總統的最佳人選,一旦德拉吉當選總統就必須卸任總理,而目前義大利並未出現合適的總理人選。需要注意的是,總統在義大利不如總理重要,在二戰之後,為避免墨索里尼那樣的獨裁者出現,總統一直只有儀式性的地位,在政府穩定的時期,總統影響力相當有限。

義大利總統任期七年,由一個1009人的選舉團無記名投票選出,並非直接選舉。選舉團由議會參眾兩院951名議員和58名地方民選代表組成,總共四輪投票。前三輪投票中,如果有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成員(至少672票)支持,則成功當選。在第四輪投票中,只需要獲得超半數(505票)支持即可勝選。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前三輪投票或許很難確定下任總統人選,最終結果可能不得不等待27日的第四輪投票。儘管德拉吉已經明確表示願意擔任總統,但一些政黨不願意支持他改任總統,擔心他卸任總理一職會引發政治動盪和提前議會選舉。

德拉吉欲改任總統,但義大利目前卻沒有合適的人選來補位更重要的總理一職,這也意味著短期內義大利或難逃政治動盪。在政治僵局難解之際,歐洲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將何去何從?

「定海神針」為何要「跳槽」?

被視為「定海神針」的德拉吉曾先後擔任義大利財政部長、央行行長,2011年至2019年擔任歐洲央行行長,在希臘債務危機衝擊波中穩定了市場對歐元的信心,因而獲得「超級馬里奧」美譽。

2021年1月13日,義大利活力黨因不滿時任總理孔特的執政表現退出執政聯盟,導致聯合政府在議會參議院失去絕對多數地位,隨後孔特向總統馬塔雷拉遞交辭呈,德拉吉則「臨危受命」組建新政府,出任總理一職。

在擔任總理期間,德拉吉抗疫有方,並迅速推出多方面改革政策,贏得歐盟通過對其超過2000億歐元的疫後復甦援助。但隨著義大利局勢穩定、馬塔雷拉任期即將結束,德拉吉也萌生「退意」,希望改任總統。

與德拉吉類似的是,義大利現任總統馬塔雷拉也具有很高人氣,但任期將在今年2月3日結束。一些政界人士希望他繼續留任,讓德拉吉繼續擔任總理,直到義大利下一次2023年初舉行的選舉,但馬塔雷拉已排除接受連任的可能,認為總統一職憲制上應該只能有一屆任期。

德拉吉擔任總理和總統哪種情形更好?這其實各有利弊。

德拉吉擔任總理短期內益處更大。鑑於奧密克戎引發新冠確診病例激增,義大利再度面臨不確定性,許多議員希望德拉吉在2023年大選前繼續擔任總理,以完成結構性改革。如果德拉吉擔任總統,那麼可能會帶來政治動盪,在社會動盪時刻帶來「權力真空」。

但從長期來看,德拉吉擔任總統也有不少益處,能夠監督未來七年改革計劃的許多要素,即使2023年疑歐派新政府上台,也能幫助義大利從表到里遵守歐盟條約。

對於未來而言,德拉吉仍有不小可能在今年2月份完成總理到總統的身份轉變,填補馬塔雷拉留下的空白。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相對來講,德拉吉可以稱得上是眾望所歸,在此前擔任歐洲央行行長和義大利總理期間頗受讚譽,目前來看接替馬塔雷拉成為新總統概率甚大。而前總理、力量黨領導人貝盧斯科尼跟德拉吉競爭的勝算不大,因此也就「體面」地宣布退出了。

經濟能否經受考驗?

在德拉吉治下,義大利經濟已經迅速穩住,去年增速領跑歐洲。義大利央行表示,預計義大利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2%,經濟將在2022年年中恢復到疫情前水平。2022年至2024年,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分別可達到4%、2.5%和1.7%。

此外,經合組織在去年年底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中也表示,義大利經濟基本擺脫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GDP增長將使失業率下降,公共債務也將得到緩和。

但目前的局勢可能意味義大利將面臨一段時間的政治不穩定局面。如果德拉吉獲得總統職位,就必須找到一位新總理,目前的多黨聯盟政府就可能解體。如果各黨派無法就接替人選達成一致,勢必也會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在政府平均「壽命」只有一年的義大利,儘管總統一職主要是儀式性的,但仍具有很高的政治影響力。尤其是近年來義大利政府不斷更迭,不同黨派難以形成共識,因此總統在總理人選任命中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2021年初孔特政府倒台,為避免提前大選阻礙抗疫,馬塔雷拉以總統身份扮演了重要角色,找來了被視為歐元區救星的「超級馬里奧」德拉吉擔任總理一職。又如2011年,時任總統納波利塔諾(Giorgio Napolitano)在亂局之中任命前歐盟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蒙蒂(Mario Monti)統領技術官僚政府去應對義大利債務危機,也是總統發揮政治影響力的又一例證。

而在當前局勢動盪之際,義大利恰好再度面臨疫情考驗,累計確診人數已經突破1000萬關口。根據義大利衛生部公布的數據,當地時間24日,義大利新增新冠確診病例77696例,累計確診10001344例,新增死亡352例,累計死亡143875例。1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中,將義大利的2022年經濟增速預期下修0.4個百分點至3.8%。

除了來自疫情的壓力,當前也是義大利尋求歐盟援助基金的關鍵時刻,為獲得2000億歐元的援助款項,義大利需要按照一項嚴格的日程表,完成相關的改革。

丁純對記者表示,相對而言義大利政壇沒有像德國那樣穩定的結構,二戰後義大利政局更迭頻繁,高負債率等諸多問題未來也需要逐步解決。「如果德拉吉成為總統,總理的位置會空缺,鑑於義大利政壇紛雜的情況,人們擔憂未來義大利的改革會面臨挑戰,但我覺得大方向還是會繼續推進。」

丁純進一步分析,此前歐盟已經通過對義大利超過2000億歐元的疫後復甦援助,為此義大利也正在加緊內部改革。這次「下一代歐盟」復甦基金等抗疫援助等款項不光是受助,且需要符合歐盟促進綠色和數位化的要求,不是僅用於消費性的,而是更多帶有結構性建設的。

「總體而言,義大利未來前景還是積極的。」丁純說道,相較其它歐盟成員國而言,義大利也有自己的優勢,相對完備的產業結構、製造業和設計等領域也有一定的競爭力。此外,在英國脫歐後,義大利在歐洲的地位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