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兩位小學生火了,沒得到「優秀學生」獎,竟到文具店自費購買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3T23:09:01+00:00

成績好的學生,每年期末考試公布成績後,都拿獎拿到手軟,可一些後進生平時在學習方面和老師組織的各項活動方面都不夠積極,每學期幾乎都顆粒無收,二者形成鮮明對比。江西小學生沒得到「優秀學生」獎,竟到文具店自費購買。

每個學期期末考試後,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向品學兼優的學生看齊,都會為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頒發獎狀。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還能對其他同學起到激勵的作用。

成績好的學生,每年期末考試公布成績後,都拿獎拿到手軟,可一些後進生平時在學習方面和老師組織的各項活動方面都不夠積極,每學期幾乎都顆粒無收,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江西小學生沒得到「優秀學生」獎,竟到文具店自費購買

期末考試成績和評優結果,不僅對學生本人影響重大,對學生家長也意義非凡。看到其他親友家的孩子,一到期末就把獎狀大把大把往家拿,而自家學生卻兩手空空,自然心裡不是滋味。

家長的心理壓力很容易轉嫁到學生身上,經常會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勉勵子女。導致學生壓力也很大,期末評優結束後,也不好意思空手回家。

江西兩位小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什麼獎項都沒拿到。怕被家長批評,便到文具店買了兩張空白獎狀。又向獲獎的同學借了一份「真獎狀」,趴在文具店門口就抄了起來。

即便是老師發的「真獎狀」,可能也是班主任在文具店購買的,然而獎狀的含金量卻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學生即使在照著同學一字不落地抄寫,從字跡上一眼就能分辨真假。既沒有老師的筆體,又沒有任何公章證明真偽。

文具店老闆看了,哭笑不得。以往來購買空白獎狀的都是學校老師或家長,沒想到還有學生自費買來「獎勵」自己的,不知道家長看了會不會相信。

網友看到後不淡定了,對自家孩子獎狀的真實性產生質疑

對於部分家長來說,每個學期最驕傲的時刻,就是期末考試後學生拿著獎狀興高采烈回家的時候。家長恨不得把獎狀都貼在家裡最醒目的位置,讓每一個來訪的客人都能好好欣賞並誇獎一下學生的優秀之處。

如今中小學老師為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想出各式各樣的獎勵制度,一到期末發獎狀像發寒假作業一樣,幾乎人手一份了,優秀的學生能獲得滿滿一書包的獎狀。或許大部分都是老師發著玩的,不作數,可是學生拿獎的時候卻很開心,或許下學期學習勁頭就更足了。

看到文具店老闆分享的視頻後,有的網友覺得學生「智勇雙全」。本來就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獎項,主要是為了「哄家長開心」。以前的學生只會改試卷分數,沒想到,現在的學生都會自己給自己頒獎了。

一些家長不淡定了,紛紛開始懷疑自家孩子獎狀的真實性。字體一般的或沒有獎章的,都被家長挑了出來,懷疑「獎狀」的真實性。

實際上,每年學校評選出來的獎項,除了「三好學生」獎項會進入學籍檔案以外,其他獎項都是鼓勵作用,並沒有實際意義。

「優秀學生」獎、「單科狀元」獎或進步最快獎等等,老師只是為了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因此這類獎狀學生獲得再多也沒太大意義,若家長過於重視,反而會讓學生產生虛榮心理。

小學生的獎狀的意義重要,還是「含金量」重要?

不少小學班主任,為了調動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絞盡腦汁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期末拿到獎狀。即使大部分獎狀含金量很低,純屬班主任老師的個人行為,可在學生眼中的意義非凡。

此前一位小學生,從來沒獲得過獎狀,換了新班主任後,老師給他頒發了一張「鼓勵獎」,學生激動的當場哭成淚人,或許他的學習態度從此就能發生質的飛躍,這種教育方法確實值得推廣。

學生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不被人認可,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尤其是中等生和後進生,即便他們成績一般,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獎狀代表的是老師的態度,或許通過這種激勵方式,學生就能大徹大悟,從此認真學習也是極好的。

學生拿獎狀回家後,家長也無需過於敏感。要知道鼓勵的作用遠遠大於獎狀本身,能獲獎自然好,沒獲獎也不要氣餒,獲獎太多的學生也不要驕傲

若發現學生在獎狀或成績方面有作假的行為,家長不要給予過分嚴厲的批評,但是也要明確告知學生這樣做是不好的。家長自身也不要把獎狀看得過分重要,學生就不會為此而「造假」了。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中小學生評優的獎狀班裡人手一張好不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