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之山東行:齊魯大地,孔孟之風(五)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4T09:55:06+00:00

今天遊覽千佛山,看我給羅漢重排座次,帶您逛四大石窟,參拜興國禪寺。上期回顧齊魯大地,孔孟之風。羅漢又稱阿羅漢,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的聖者。

關注「結緣蓮心堂」,共賞中華文化。

今天遊覽千佛山,看我給羅漢重排座次,帶您逛四大石窟,參拜興國禪寺。

上期回顧(點擊可瀏覽往期文章)齊魯大地,孔孟之風(四)

接上文……

山道上有十八羅漢的雕像,各個眉眼生動、形象逼真。羅漢又稱阿羅漢,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的聖者。他們是釋伽牟尼佛的弟子,永住世間弘揚佛法,引導眾生向善。羅漢形象傳入中國,最初是十六位,從唐朝末年開始有了十八羅漢的說法,最後增加的兩位說法不一,本文暫且採用乾隆皇帝欽定的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

坐鹿羅漢(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原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出家成道後,常騎鹿回宮,勸導國王出家。

歡喜羅漢(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善於談論佛學的論師,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擅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歡喜羅漢。

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高舉鐵缽向人乞食,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度化眾生。

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佛教中的塔是安放佛骨的聖物,他為了紀念師父,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出生在跋陀羅樹下,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象是佛法的象徵,代表功德圓滿,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一頭白象。

笑獅羅漢(伐闍羅弗多羅尊者)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他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故而得名。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是中天竺國王的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弟因而作亂,他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說完便解開衣服,心中果然有佛一尊。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他打坐時常用單盤膝法,即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打坐完畢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經常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以「密行」著稱。所謂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動時能行人所不能。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佛教信徒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他常做挖耳之狀,以示耳根清淨。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行人免被蛇咬。捉到蛇後拔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裝蛇的袋。也有人說他是彌勒菩薩顯靈。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生時正下大雨,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雨(雨的梵文是伐那婆斯)。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因其喜歡在芭蕉下修行,故而得名。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前世是和尚,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仍然未成正果,死後轉世為人。他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旁人說這是佛相,因此再次出家,終於修成正果。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化緣時常用拳頭砸門,有一次不慎把門打爛,佛祖便賜他一根錫杖,錫杖晃動時發出聲響,有緣人聞聲便會開門布施。

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降龍尊者降服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其為降龍尊者。中國民間有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的說法。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嘯,他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猛虎就被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而得名。

(作者註:以上圖片是我在千佛山拍攝的,撰寫遊記時發現雕像旁的介紹文字有一半沒對上號,比如明明羅漢邊上有象,卻標註成舉缽羅漢;羅漢邊上有鹿,卻標註成芭蕉羅漢;羅漢手中托塔,卻標註成了開心羅漢……最終查了很多資料,儘可能做了修正。但個別特徵不明顯的也許還有差錯,望讀者見諒。下次有機會再去千佛山,一定要向景區的工作人員反饋一下。)

繼續上行便見到了臥佛,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側身臥像,花崗岩雕成,長10米,重50噸, 東西橫臥,頭朝東,面向北,右手托於頭下,身體被黃緞覆蓋。臥佛法相莊嚴,神態安詳,慈悲殊勝,令人景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想不到千佛山上還有滑道,正式參拜前不妨先娛樂一下。北京的八大處也有滑道,也許是註定的緣分,接下來在興國禪寺,真還與八大處結了緣。

興國禪寺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時稱千佛寺,後經擴建改稱興國禪寺。寺門朝西,匾額「興國禪寺」乃已故佛協主席趙朴初題寫,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出自清末秀才楊兆慶之手。

進門兩側,鐘鼓二樓矗立。迎門天王殿,彌勒佛笑迎天下客。二進院落,東側是大雄寶殿,殿內供奉釋伽牟尼佛像,背後是觀世音菩薩像。玉佛殿在大雄寶殿北側,殿中供奉從泰國迎請的釋伽牟尼佛白玉坐像。觀音殿在大雄寶殿南側,中央佛龕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東西兩側分別供奉地藏菩薩和千手觀音菩薩。

(作者註:廟宇正在修繕,我們沒有一一參拜。按照作者以往慣例,寺廟室內均不取景,有緣人可自行前往參拜。)

興國禪寺內的千佛崖有9個石窟,均為隋唐時期開鑿,崖壁上也有許多石刻造像,尚能看出全貌的有130餘尊。

禪院布局為東廟、西寺,我們參拜了西寺,東廟是禪院。寺中還有龍泉洞、黔婁(戰國時期著名隱士)洞、對華亭等景觀,眼見天色陰沉,我們便決定前往下一站——萬佛洞。

正要出寺,有幸遇到上弘下庵法師。我們打算和法師合影,導遊說大和尚很嚴肅,估計不會答應。我便上前一試說:「師父好,我們是北京來的。我的師父是八大處靈光寺的上演下道法師,能否與您合影呢?」

弘庵法師爽朗一笑道:「阿彌陀佛,原來是演道大師的徒弟,有緣有緣,拍吧拍吧!」天下佛門是一家,恩師聲名遠播,看著孩子們和導遊驚奇的目光,我內心竟不自覺地升起一絲小驕傲。

(作者註:由於本遊記是補記,而恩師已於2020年年底圓寂,此時不免內心悲傷。感恩師父曾經的教誨,感恩弘庵法師的慈悲,阿彌陀佛!)

恩師法號上演下道,生前為靈光寺首座。1952年8月23日生於河南省泌陽縣羊冊鎮,1974年4月11日在福慧寺禮妙雲法師剃度出家,1980年來到靈光寺, 2020年11月28日,恩師世緣已盡,功德圓滿,安詳示寂,世壽68年。

《滿庭芳·歸去來兮》

歸去來兮,恩師何處?西方極樂淨土。娑婆之行,伴晨鐘暮鼓。濟蒼生救眾苦,彼岸花開赴正途。鐵羅漢,不舍眾生,恩德已常駐。

歸去,暫別離,緣分未盡,因果有數。倒駕慈航時,再施持護。他日乘願重來,令眾生,解脫得度。盼恩師,歸去來兮,慈悲當如故。

萬佛洞位於千佛山北麓,洞長500米,洞中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奇觀、雲岡薈萃集中國四大石窟的精華於一身。

洞內造像經過濃縮和重構,在燈光的映照下時而瑰麗璀璨、時而幽深空靈,有的渾樸粗狂、有的含蓄雅致,相比較曾經去過的莫高窟,別有一番景致和韻味。

彌勒勝苑的彌勒佛坐像高2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佛像表面積約1700平方米,由24萬張24K金箔貼塑金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金光燦燦的彌勒菩薩端坐山中,笑看人生百態。不遠處就是觀音堂,那裡有一座高18米的觀音菩薩像,慈悲殊勝的觀音菩薩站立山頭,傾聽世間悲苦。

彌勒、觀音兩大菩薩一個笑容可掬、一個沉靜安詳,他們在山間比鄰而居,共同護佑人間、救渡眾生,此情此景殊勝難得。

告別千佛山時,颱風安比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致電景區,被告知泰山已停止售票。我們只好臨時調整計劃,先參觀岱廟。一上午的奔波讓人食慾大增,嚴廚老壇酸菜魚濃香四溢、回味悠長。

未完待續,下篇《齊魯大地,孔孟之風(6)》將帶您遊覽岱廟……

本文節選自遊記《齊魯大地,孔孟之風——2018年夏山東自駕游》,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素材,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