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銳評丨治理職校學生實習亂象,必須剷除「人頭費」利益鏈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1T20:52:29+00:00

這是針對當前職校學生實習中存在的強制實習、從事與專業學習無關的簡單重複勞動、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等問題,再次修訂的管理規定。

極目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

賺「人頭費」,把組織學生實習變為「勞務輸出」。這樣的實習亂象該出重拳治理了。

教育部等八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新修訂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下文簡稱《規定》),明確「不得僅安排學生從事簡單重複勞動」「不得安排學生從事Ⅲ級強度及以上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實習」「嚴禁以營利為目的違規組織實習」。

這是針對當前職校學生實習中存在的強制實習、從事與專業學習無關的簡單重複勞動、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等問題,再次修訂的管理規定。職校學生實習不僅關係到職業教育的質量,還關乎職業教育的形象,必須剷除職校學生實習亂象背後的利益鏈,杜絕把職校生當作「廉價勞務工」,從開展高質量實習出發,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國社會當前存在的「普職分流」焦慮以及「中職恐慌」,很大程度與職校生實習亂象有關,因為實習是培養職校生的重要環節,有利於結合生產實踐,培養學生掌握現代職業技能。顯然,低端、沒有技術含量、進行重複勞動的實習,會被學生和家長質疑,根本學不到什麼技能,會誤導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知——上這樣的職校、接受這樣的職業教育,還不如自己去打工,打工也是從事這些勞動,還可以獲得更高的工資,不存在「中間商」。

職校組織學生進行違規低端實習,並不是其宣稱的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是把學生作為廉價「學生工」,送到存在「招工難」「用工荒」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這對學校和企業來說是「雙贏」,學校不僅完成對學生的實習教學,還獲得一筆勞務輸出管理費(「人頭費」),而企業得以獲得一批廉價的「工人」維持生產。然而,這對職業教育和職校學生都是傷害。

修訂後的《規定》明確實習三方協議必須由職業學校、實習單位、學生三方簽署,不得通過中介機構或有償代理組織、安排和管理學生實習工作。這是為了避免中介參與實習組織賺「人頭費」,可以遏制有的機構把這作為一門生意,但是,沒有中介參與,學校自己當「勞務中介」,更是實習亂象的根源。

要剷除職校實習亂象的利益鏈,必須規範職校學生實習組織,其關鍵之一,是必須滿足學生家長的知情權以及學生的選擇權。《規定》明確,所有學生參加統一組織的崗位實習均應當取得學生、學生監護人或家長簽字的知情同意書,對學生及其法定監護人或家長明確不同意學校實習安排的,可自行選擇符合條件的崗位實習單位。不得強制職業學校安排學生到指定單位實習,不得扣押學生的學生證、居民身份證或其他證件。但需要警惕的是,職業學校採取變相方式強制學生參加,如把參加統一實習學分作為學生畢業必修的學分,不參加就不能畢業。這類問題一再在實習中發生。要嚴肅查處這類行為,對違規強制學生參加低端實習的職校亮黃牌甚至紅牌。

解決「強制實習」問題,並不能就此提高實習質量,要讓職校學生進行高質量實習,還需要政府、學校、企業攜手,針對低端違規實習的根源,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一些職校為何把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工?除了有的學校、老師想從中牟利之外,還有的學校是因為辦學經費不足,上級主管部門縱容這種做法。這需要加強對職校的投入,保障職業院校的生均撥款,提高職校教師的待遇。除此,低端的企業需要勞務工,已經無法通過勞務市場招到勞務人員,當地卻不希望淘汰這類企業,還有的地方政府親自出面發文要求職校學生派學生到某一企業實習。顯然,低端職業教育+低端企業推進的職校學生實習,不可能給職校學生高質量的技能培訓,近年來,把中職教育等同於低端技能教育,進而呼籲「取消中職」的建議,多與這種實習模式有關。

要構建高質量的職校生實習體系,就需要各地在經濟發展轉型中,淘汰落後產能,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出發點,搭建職校學生實習實訓平台,並推進職業院校實行現代治理。我國正在加快把職業教育辦為類型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職業教育,不再是「兜底教育」與「低端教育」,包括中職也是如此。中職在職業教育體系中,不是培養低端技能人才的低層次教育,而是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打基礎的教育,就如普通高中對於普通教育體系來說,不是培養低學歷人才,而是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一樣。這是辦好職業教育,需要有新的認知,以此對職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提出高標準要求。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著名教育學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