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天力量守「平安奧運」航天科工二院電子票證團隊的「雙奧之約」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9T23:48:50+00:00

這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來自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電子票證團隊的「實戰」成績。「如果你問我,在我這十幾年的航天工作中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我一定會告訴你,就是我作為航天人有幸參與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帕運會的安保科技系統建設與維護工作。」

大規模使用電子晶片、部署查驗系統,提高票證安全防範能力;在奧運會門票和相關證件中嵌入電子晶片,解決假票、假證等頑疾;不到1秒即可驗出票的真偽,確保奧運賽事中近500萬人次順利入場;實現掛失門票和證件的自動查驗、實時控制,確保人、證、票相符……

這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來自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電子票證團隊的「實戰」成績。如今,這個團隊再出發,運用航天技術助力北京冬奧會的安全保障。

「如果你問我,在我這十幾年的航天工作中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我一定會告訴你,就是我作為航天人有幸參與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帕運會的安保科技系統建設與維護工作。」七〇六所成員蔡娜說。

14年過去,蔡娜成長為這支「雙奧團隊」的項目負責人。她告訴記者,他們需要在10天內完成數萬張證件及上千張車輛證件的樣式設計、標識設計、數據採集、數據標準化處理、證件製作、人芯關聯、證件校驗等工作。

「冬奧火炬傳遞電子票證保障工作地點涉及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11個閉環外的封閉傳遞區域和1個閉環內的獨立傳遞區域。團隊需要充分協調技術人員、保障人員,有些成員甚至需要在火炬傳遞時跑遍三個賽區。」蔡娜說,團隊更要保證人員和設備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保持工作狀態。

對於這份辛苦,團隊成員覺得值得。這其中,主導軟體開發過程的團隊技術負責人劉磊與奧運格外有緣分。2008年,當時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的他作為志願者,在奧運賽場承擔的工作就是利用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研製的電子票證系統查驗觀眾門票。

14年間,劉磊在軟體工程領域不斷精進技術,特別是接手電子票證系統研發工作後,他經常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改進。例如,此前在數據標準化處理等工作後,人們還需在人芯關聯環節投入人力和時間。劉磊通過在軟體中添加輔助處理程序,解決難題,提高效率。

「每當我翻看這些證件時,上面的標誌、符號仿佛都鐫刻著一種責任,代表著航天人誓守『平安奧運』的初心。」劉磊說,他們將以航天技術實力詮釋「科技奧運」,並將爭取在「冬奧時刻」中再創佳績。(完)

(李旭)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