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川縣民間故事——明太子墳的傳說

fans news 發佈 2022-01-30T00:17:28+00:00

在欒川的朝陽村,有一座叫朝陽官的古廟,廟後的山埡里有一座墳,叫太子墳,據老年人說,這就是明末皇帝崇禎的太子慈烺的墳。

在欒川的朝陽村,有一座叫朝陽官的古廟,廟後的山埡里有一座墳,叫太子墳,據老年人說,這就是明末皇帝崇禎的太子慈烺的墳。

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崇禎帝在煤山自縊了,他的太子和幾個王子都被李自成俘獲。並把他的太子慈烺偽封為宋王。後來吳三桂放清兵入山海關。李自成吃了敗仗,只得從北京往陝西一帶他的老根據地撤退,後來清兵繼續追趕,他又從西安往湖北一帶撤軍,這時,李自成一直把明太子慈烺帶在身邊,一直轉戰到荊紫關時,太子失蹤了,不知去向,清太祖順治皇帝坐北京後,也到處搜尋太子,南北二京還殺了兩個假太子。也沒有搜尋到真太子,這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個大懸案,連《明史》都沒有交待清楚。

這個太子究竟到哪裡去了呢?據欒川人民世代相傳。 他是由兩個大臣保駕在河南的淅川縣荊紫關擺脫了李自成,來到欒川的。

他們來到欒川後,就化裝為道士,在欒川的老君山下出了家。他們到欒川時,還帶了一批錢財,他們先把這批錢財修蓋了兩座宮殿安下身來,一座就是現在朝陽村的朝陽宮,一座是和朝陽宮對河,七里坪村的太清宮。據說朝陽宮本名叫朝王宮,太清宮本名叫太子宮。不過當時他們不敢這樣叫,就以道教作掩護,稱為朝陽宮和太清宮了。

他們在欒川落腳後,就以道士身份,和欒川的地方耆紳加強連繫,廣交朋友、拉攏勢力,妄圖復辟。保他的兩個大臣化名為賈尚桓、王沖如的,很有學問,常和地方上的一些名流雲詩答對,欒川一帶的人民,也都知道他們的來歷,但都為他們保密。

後來清政權鞏固後,他們看復辟已經無望,就在欒川真正出家做了道士,再往後,太子也病故了,賈尚桓和王沖如沒有了主,就更心灰意冷起來。

聽說他們晚年都非常喪氣,心灰意冷,就用「夜摸錢」和「磨性彈」來消磨時間。賈尚桓晚上睡不著覺,就用一百個制錢,撒在屋裡,不點燈來摸,啥時候把一百個制錢重摸回到手裡後才睡覺。王沖如則用一塊大木頭鏇成個圓形彈,用繩子牽著走路,叫磨性彈,磨性彈要牽著掉在了路旁的溝里,他就躺在那路上睡大覺,啥時候有人把他的磨性彈拾了放在路上,他就又牽上走。(磨性彈現保存在欒川縣文化館內)

他們在欒川,還留下了一些碑文和詩句,這個在解放前,還有許多文人能背誦。一直傳到現在。如王沖如的一首詩:

形老有心灰若木,學疏無計轉夕陽。

兩肩破納從此去,任他神鳥曉夜忙。

賈尚桓的兩句詩:

傷心故國時披髮,痛苦烈皇腸欲斷。

從以上的詩句看來,他們的心情是多麼的消極和悲觀啊!

太子死後,他們為太子立碑,不敢明稱謂,就在祭文中稱太子為「地府無常鬼王統領天下黃冠」,(其碑現保存欒川縣文化館內)可見當時他們的隱衷。

後來賈尚桓和王沖如都死在了欒川,賈尚桓的塑象,還被供在太清宮中,屍首埋在太清宮後的後洞。王沖如死後,被埋在「十方院」的李家溝口。這場太子的復辟夢才算風消雲散了。

解放前,朝陽村的惡霸董其功,還把太子的墳墓揭開,盜走了墓中的寶劍、印璽和其他隨葬品。

一九四一年夏,偽陝州專員歐陽珍來視察欒川時,他的視察團隨營記者劉欽祖,還親自到太子墳去祭弔,劉自稱是朱明的後代,因亡國隱名埋姓改姓劉,來祭弔他的祖先——太子慈烺,這篇《吊太子墳》文發表在當時陝州的《崤崡日報》上。夫面寥不嚼艦,

至今明太子墳的事跡還在欒川的人民群眾中傳說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