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曾放狠話:富士康建廠是給大陸賞飯吃,可惜打臉來得太快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5T11:01:22+00:00

「包吃包住,男女皆可,年齡不限」這是富士康貼在大街小巷的招聘標語,即使最小的村落也可以看到他們的招聘信息作為全球知名的代工企業,富士康的確會利用廉價勞動力創造收益。

包吃包住,男女皆可,年齡不限」這是富士康貼在大街小巷的招聘標語,即使最小的村落也可以看到他們的招聘信息作為全球知名的代工企業,富士康的確會利用廉價勞動力創造收益。自改革開放後富士康進到中國市場以來,郭台銘一直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認為中國民眾要感謝他,否則飯都吃不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 郭台銘和富士康

1950年,郭台銘在台灣出生,但從他家的家譜來看,他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在1922年之前還經常回大陸探親,這也說明大陸和台灣的關係親密而不可分,童年時期的郭台銘相當的貧窮,他需要一邊上學一邊打工,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

16歲那年郭台銘進入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就去當兵,24歲服完兵役後在復興航運公司當一名業務員。雖然在這裡上班,但他卻一直在尋找商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一家外貿公司在尋找商業合作夥伴,要求就是能承接塑料零件訂單。

此時的郭台銘什麼都沒有,但它影響著奮力一搏,於是向朋友借了20萬新台幣,成立了鴻海塑料有限公司。但第一次創業尤其是那麼容易的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就台灣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影響,郭台銘的工廠直接陷入困境,他的朋友也紛紛撤資。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郭台銘的第1任妻子林淑如對他的幫助了。林淑如是個富家小姐當時不顧家庭的反對非要和郭台銘在一起,當鴻海塑料出現危機時,也是他的妻子幫著挽回。只可惜,當郭台銘成為首富後,他的妻子卻患上了癌症,離開了人世。

郭台銘的塑料廠挺過,這次危機便迎來了一次轉機,他接下來一筆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的大單。雖然只是一個小零件,卻也讓郭台銘賺取了200萬元的資金,有了資本積累,他對原有的企業改名,並且引進了新設備,這也是後來眾所周知的富士康。

在製造小零件方面,郭台銘上了癮,只要是訂單他都接受,難道郭台銘不怕虧損嗎?其實郭台銘走的就是一條薄利多銷的道路,憑藉著這一原則,他很快在台灣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員工也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上千人,利潤過億。

2、軍事化管理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為萬千民眾提供了就業崗位,這是公認的事實,但與此同時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也在受到詬病,基本上每年都會傳出員工自殺跳樓的負面新聞。

在深圳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想判斷一個人是否在富士康就看他的眼睛,如果目光呆滯面無表情,那麼肯定是在這個工廠上班了。說到這話就不難想像富士康對員工的壓榨有多深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把人力當成機器在用,這種情況就如同歐美國家工業革命後的樣子,機器不休息人就不休息。

這時候就有人站出來反駁了,說富士康規定的上下班時間是早八晚八,每周不超過60小時。但是如果在工廠上班的人就會明白,在這種規定時間上班,員工是掙不了太多錢的,如果想要掙高工資,那麼就需要加班,如遇到大訂單時,一個工人加班時間都會超過150個小時。

說到這裡看還有一個很奇葩的工業生產方式。工人在進行操作時,先用左手還是先用右手,第幾秒,保持什麼姿勢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壓抑了人的天性,對於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傷,不過郭台銘可不管這些,他認為能夠在中國大陸賺到錢就可以了。

3、代工生產,進入中國

台灣狹窄的市場和少量的人口自然無法滿足富士康的規模,因此只要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就有郭台銘建廠的身影。當然他對中國大陸這片土地虎視眈眈,只不過前期由於政策原因他無法進入。

一直到8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發生變化,郭台銘才得以進入中國市場,剛一進來他就在深圳買下了500畝土地之後在龍華買下了1500米,建立起了工業園區。從這裡開始郭台銘正式登錄中國內陸市場,當時不少人都去東南沿海城市的工廠,大規模的富士康吸引了不少勞動力。

除深圳之外,江蘇,北京,杭州,天津,上海等地,也有富士康建立的子工廠,憑藉著代工產業,郭台銘賺得缽滿盆滿。這也讓他逐漸膨脹了起來,他有一種優越的想法認為正是富士康的到來才養活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殊不知正是有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存在,富士康才能穩做全球最大代工廠的寶座,郭台銘才能成為富豪。

此後富士康的名聲越來越糟糕不少,企業也取消了和他的合作,將訂單交給了比亞迪和立訊精密。對此,郭台銘也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還有印度越南其他國家作為退路。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富士康在越南的發展不盡人意,他們雖然開設了4個工廠,但效率只有國內的70%,而且當地沒有高素質的勞動者只能從事簡單的流水線生產,至於核心崗位壓根沒有人;在印度發展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眾所周知,美國蘋果公司是富士康最大的顧客,富士康超過80%的收入都來自蘋果公司。然而在印度第2波疫情的影響下,在印度的富士康工廠無法開門營業,富士康無法按期完成蘋果公司的訂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之前的郭台銘還看不上內陸民眾,但在這兩個國家轉了一圈之後,還是感慨這片土地好最不起碼,工人能夠保質保量的完工。

沒有誰能吃中國人的飯,砸中國人的碗,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那麼必然會遭到中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抵制,之前的一些反華企業就是很好的證明。如今隨著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國內企業家辦的工廠也不在少數,富士康這種枯燥單一的代工企業,隨時都有被取代的可能,郭台銘不為自己之後做打算,還在這裡自以為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