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說虎:虎符、虎節、虎賁為何圖案是老虎,而不是其他動物?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2T05:43:21+00:00

這就不禁讓我想問,為何虎符、虎節、虎賁為何圖案是老虎,而不是其他動物?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杜虎符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銘文最長的一件,40個錯金篆書銘文,其上大意是,甲兵之符,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駐紮地的將軍手中,凡需要調動軍隊超過五十人以上,君王都會派人持右符去駐地,與將軍手中的左符符合,將軍才能出兵。

2022年,壬寅虎年。

虎年說虎,虎字在中國古代出現的頻次極為頻繁,且多為軍事相關。古代稱宮廷禁衛軍的將領為虎賁,禁軍也稱之為虎賁軍。三國時期,曹軍中名將許褚被稱為虎痴,劉備麾下五員大將被封為五虎上將。另外,武將的營幕稱為虎帳、虎握,帝王發兵的符節被稱為虎符、虎節,遮護營壘的障礙物稱虎落、虎路,明朝時將一種形體短粗的火炮稱之為虎蹲炮,如此等等,在古代中國軍事上與虎相關的事物多不勝數。

這就不禁讓我想問,為何虎符、虎節、虎賁為何圖案是老虎,而不是其他動物?

在古代通信條件下,統治者不可能直接領兵,調兵憑證兵符應運而生,先秦時期調兵必須要有虎符,配合君王詔書,將領方才有調兵之權,否則擅自調兵則視為謀逆大罪。戰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信陵君位高權重,也需要通過竊取虎符,方有調兵的權力,可即使如此信陵君也無法真正調動兵馬,在先秦時期調兵除了需要虎符外,還需要詔書,在詔書中明確調兵人數、將領、時間、作戰命令等等。因此信陵君的門客朱亥打死魏國大將晉鄙,信陵君依靠權勢奪得兵權,如此才有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傳奇故事。

先秦時期兵符大多製成虎形,因此兵符被稱之為虎符,虎符意味著軍權,見符即見君。

當今現存於世的虎符只有三個,分別是陽陵虎符、杜虎符和新郪虎符。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杜虎符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銘文最長的一件,40個錯金篆書銘文,其上大意是,甲兵之符,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駐紮地的將軍手中,凡需要調動軍隊超過五十人以上,君王都會派人持右符去駐地,與將軍手中的左符符合,將軍才能出兵。先秦時期戰火頻繁,軍情緊急,稍有閃失就可能殃及城池。山高水遠,沒有現代通信手段,君主就是靠虎符傳達軍令,為了保密,虎符通常設計成小巧隱匿的造型,實現帳戶和密碼的有效對接,虎符都由左右兩半組成,君主和將軍各執一半,左右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對應,符到則君到,只有同為一組的虎符合在一起,才能發兵。虎符就是古人最原始版本的密碼學,有效地防止了權力的擴散。

那麼,古人為何將調兵的符節製作成老虎形狀呢?

首先第一點,虎乃百獸之王,先秦時期中國古人有著圖騰崇拜的習俗,勇敢而兇猛的老虎便成了古人最原始的崇拜對象,因此虎廣泛應用於軍事用途,代表了古人對於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良好期盼。

其次,四象神獸中白虎位在西方,白色主金,金者兵也,很自然的以白虎形象作為軍事用途上象徵之物也是應有之義。

那麼,虎符如此重要,能夠調兵遣將,是否有人仿製虎符,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呢?其實想要如此做,很難,幾乎不可能達成。首先因為虎符製作工藝困難,成本高風險大。早期的虎符是用竹子做的,因為有竹節,所以虎符也被稱為「虎節」。如果想要仿造虎節,那並不困難,可是就算仿造了出來,也不能行使兵權,因為還缺少統治者的文書。統治者調動兵權的時候,通常都是要下達一封官方的文書,再加上一半的虎符。古代帝王為了限制將軍做些圖謀不軌之事,就用虎符來制衡他們的權力。通常是將虎符一分為二,一半掌握在統治者手裡,一半掌握在將軍的手裡,只有將虎符聚集在一起時,才能調動軍隊的力量。

虎符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變為用青銅、黃金作為製造的材質。這時期的虎符仿造的難度極大,因為冶煉青銅、黃金屬於官辦,民間不能進行冶煉。普通的人若想仿造虎符,就連虎符的冶煉技術都難以學到。

其次每一支軍隊有著相對應的虎符,每一個虎符身上銘刻著不同的花紋樣式,現存於世的杜虎符,長度僅有9.5厘米,高度僅有4.4厘米。如此窄小的面積之上,卻刻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另外虎符的表面,還充滿著各種凹點與凸點,想要製造一模一樣的出來,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即使真的有了虎符,調動起兵馬,也需要朝廷配合調集糧草物資,如此大的動靜,是不可能瞞天過海,瞞過所有人的,統治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反應過來並且做出應對措施,成本大,風險高,成功的可能性低,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幾乎很少有人這麼做。

雖然現存於世的虎符很少,但是虎符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轉變的一個關鍵性事物。

春秋戰國時期,國君想要掌握君權和軍權,首先軍事統帥的將領必須要由國君任命,統帥軍隊的官吏只有帶兵的權力,卻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力。想要調動軍隊,就必須要有國君的虎符。不管任何人想要調動軍隊,取決於手中是否有虎符。

虎符本身的意義,類於後期的節,執符是執以赴君命,直接代表的是君權。可以說虎符是戰爭的產物,它的產生是人類軍事史上的里程碑。兵符雖不大,但它無疑是君權至高無上的中央集權的產物,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虎符實際成了軍隊指揮權的象徵,若無國君的同意和虎符驗合為信,任何人都不能調遣軍隊。這樣一來就保障了軍隊的控制權,軍隊的穩定才能帶來政權的穩固,軍權收歸中央,加強君權的控制,從而達到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

當然我們也要辯證性的看待問題,不能否認的是,虎符在軍事領域的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由於虎符的使用受地域的嚴格限制,一個地方一個符,甲地的符不能用來發乙地的兵。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戰爭或變動時,虎符的使用就顯得不便,當兵力不足的情況發生後,不能及時帶來強有力的支援,使問題得到儘快的解決,也可能帶來政局的動盪,兵戈四起。其次,士兵只認虎符不認人,在說明軍隊運行嚴謹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採用不合理手段獲得虎符,違背君權掌控軍隊,軍隊得到了非法的調動,這對國家安全來說是不利的。再次,合符需要地方軍事統帥的虎符和國君的相合,在古代交通條件之下就需要經過很長時間,如此一來途中的時間就顯得過長,隨之降低了辦事效率,影響軍隊的及時有效調動。最後,虎符作為軍事領域裡長期使用的發兵信物,總是在不停地發展完善著。因此我們要全面地看待虎符的使用及其作用,更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虎符對先秦國家政治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總而言之,在政局動盪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和整個社會都經歷著重大的變革。國家安全和軍隊安全都需要得到保障,虎符就是君權和軍權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下的產物,並產生著重大影響。通過虎符的使用來減少「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局面的發生。國君需要通過虎符掌握軍權,軍權通過虎符加強君權,這三者之間就形成了良性循環,最後加速專制制度形成的進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