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還是倚老賣老?為什麼明知作品不好,姜昆還是要上春晚?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2T12:36:05+00:00

首先是題材老套,近些年來,姜昆的相聲已經很少有那種整篇敘事的作品了,像《虎口遐想》、《捕風捉影》、《著急》、《樓道曲》之類的。


【關注娛樂挖礦工,熱門綜藝挖不停!】

2022年的春晚,不出意外,姜昆的出現又惹來了一大波的惡評和攻擊。

礦工本工一直主張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姜昆幾十年來對相聲做出的貢獻,並不要因為一些對待具體問題的態度來抹殺一個人的所有成績。

不過這一次坦白來說,姜昆在春晚上表演的相聲確實質量不高。

首先是題材老套,近些年來,姜昆的相聲已經很少有那種整篇敘事的作品了,像《虎口遐想》、《捕風捉影》、《著急》、《樓道曲》之類的。通過對作品中角色活靈活現的角色塑造和一些帶有雜文性質的故事講述,來展現作者和表演者對社會和人性的洞察,是姜昆巔峰時期的特點。

說到作品創作上,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梁左。

不是特別誇張地說,90年代,把中國喜劇藝術推上高峰,打上知識分子氣質的人,梁左絕對是其中的中流砥柱,他創作的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電梯奇遇》、《捕風捉影》直接讓姜昆成為當時相聲界的領軍人物,另外,牛群馮鞏的《小偷公司》,也出自他的手筆。

更別提他主筆編劇的《我愛我家》,至今仍然是中國情景喜劇的巔峰。

非常惋惜的是,2001年梁左因為突發心肌梗塞在京逝世。中國喜劇作品,從立意到表達方面的巔峰,已然過去。

沒有了梁左的創作支持,再加上已成為曲協領導無暇創作,姜昆的作品也逐步失去了原有的靈性,很多作品都開始從網絡段子找靈感,或者堆積一些簡短的小包袱。

尤其是表演方言類的作品,這並不是第一次,而且就其中的包袱而言,也是之前表演過的,而且是在電視媒體上表演過的。

其實是包袱形式太過老套,整個作品中的笑點,全部都集中在一個北方人如何「蹩腳」的表演南方話上面,這種形式並不高級,也不可笑。當你看到六十多歲的戴志誠老師,還在扭捏著身軀「乞討」似的要掌聲和笑聲 ,心裡一陣不是滋味。

對於春晚這樣一個舞台,語言類節目基本上都是「次拋」的,也就是每次都要有新作品,每次表演完就不能再用了。姜昆為什麼要拿這麼一個既不新,也不樂的作品上春晚這麼一個重要的舞台呢?

礦工本工分析了如下兩條原因,供大家參考:

1、臨危受命說:

從春晚節目單來看,今年春晚除了盧鑫玉浩的相聲外,就只有姜昆的。能不能設想一下,在沒有合適作品(亦或是無人投稿)的情況下,春晚節目組可能會邀請姜昆來「江湖救急」,不至於使得這屆春晚出現只有一個相聲作品的「尷尬場面」。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樣一個「不成熟」的作品,也到可以理解。

2、倚老賣老說:

晚會之前,便有消息報導說「72歲姜昆成春晚舞台最年長的相聲演員」,如果從不太善意的角度來看。姜昆是否就為了這個「最」的名頭要上春晚呢?從他和春晚節目組的交情來看,他要上春晚,應該不會有人阻攔。不過,拿這麼個作品上春晚,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了。

不管怎樣,72歲的姜昆還是再次把自己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客觀來講,礦工本工還是希望上春晚的姜昆能夠再次表演出優秀的作品的。再次回到90年代,知識分子創作道路也好,還是迎接新潮,接受更新的相聲理念也好。總是希望能夠認真探尋相聲的發展道路,畢竟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是娛樂挖礦工。關注我,帶你深度解讀熱門綜藝。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