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喜逢立春,吃4樣做2事忌3事,迎春納福,大吉大利過新年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2T23:47:53+00:00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萬物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虎年的立春,和正月初四是同一天。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迎春迎財神,雙喜臨門,預示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虎年是個好年頭。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正月初四和立春都有哪些習俗呢?

正月初四逢立春,記得吃四樣

一、吃春餅

立春吃春餅也叫「咬春」。由於立春之時,萬物復甦,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喜歡嘗鮮,古人就用麵皮包著時令蔬菜,捲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穀豐登。

老輩人說,吃了春餅和它所包的各種蔬菜,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老輩人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好日子更加長久(韭)。

現在的春餅,不是卷個青菜而已了。炒合菜,炒肉絲,烤鴨肉,各種符合口味的美食都可以卷進春餅里。春餅的麵皮可以是烙熟的薄餅,也可以是蒸熟的薄如蟬翼的水晶餅,吃起來各有特色。

二、吃蘿蔔

「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蔔,曰『咬春」。春季保健要特別注意對肝臟的保養,因為立春後陽氣開始生發,應多吃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蘿蔔正是立春時節極佳的保健食物。蘿蔔中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化解胃中的積食,起到很好的助消化效果。

從除夕到初三,家人相聚,宴席不斷,少不了大魚大肉,立春吃蘿蔔,剛好可以給胃腸清理一下,有利於健康。蘿蔔建議生食或者做成蘿蔔清湯,推薦吃蘿蔔雞蛋湯,蝦皮紫菜蘿蔔湯。

三、吃粉

過去,大年初四有吃粉的習俗。海南粉是定安人過年必吃的東西,又細又長的粉代表老人新年健康長壽,年輕人事業更進一步。粉綿綿不斷,長長遠遠,寓意來年的好日子長長久久,美滿和睦。

四、吃折籮/吃素食

吃折籮。正月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從除夕到初三這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老輩人從正月二十八開始,會蒸很多麵食,大棗餑餑,包子,豆沙包等,臘月二十九開始炸魚,炸丸子,炸麻花等,這樣正月就很省事了,因為人們辛苦勞作一年了,正月就想好好歇歇,不想再費事做飯了。

正月初四,剩飯剩菜,蒸的,炸的剩貨,都要清理出來,因為過去家裡沒有冰箱,初四後氣溫逐漸升高,這些熟食不好存放了,所以初四就要大清理,吃折籮,就怕浪費了這些好東西。

吃素食。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也有冰箱了,過年的時候超市營業,很多東西可以買到,不用像老輩人那樣,又蒸又炸,囤那麼多熟食,基本都是吃新鮮的飯食。建議初四喝點清粥,吃些粗糧,素菜,減輕胃腸負擔,有利於健康。

正月初四適宜做兩事:

一、迎財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地恭請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二、早睡晚起,注意保暖。正月初四就是立春了,立春並不代表氣溫升高,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是嚴寒天氣。所以晚上要早睡覺,早晨不宜起太早,以提升人體的陽氣。再就是要注意保暖,不受寒,也是對陽氣的保護和提升。

正月初四忌三事:

一、正月初四不宜出遠門

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

二、正月初四不宜理髮

老輩人認為,春回大地萬物萌生,剛生發的草木就去損害,不符合天地運行規律。在立春這天理髮,意味著理掉了自己的好運氣,會產生霉運。

三、正月初四忌用針線

古人男耕女織,女人要紡紗織布,縫製衣物,非常辛苦。正月初五之前不動針線,藉此時段讓家庭主婦好好享受節日,不要再縫縫補補。古人還認為,刀剪之類的利器帶有煞氣,都是不吉利的東西,初五之前的幾天都要藏起來不要動它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