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也有「玉碎作戰」的傳統,他們稱之為「阿拉莫」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5T01:19:44+00:00

西方卻普遍認為身處絕境無脫圍或者勝利希望的將士們放下武器、投降保命,是合理、合法的選擇。即便是自身極不正義,在戰鬥失去任何勝利的可能時,一些日軍也決不投降,負隅頑抗到最後一人。

對於戰爭和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大概都注意到了東西方在戰爭中的一個明顯差異。東方崇尚戰死沙場,鄙視甚至嚴懲投降者;西方卻普遍認為身處絕境無脫圍或者勝利希望的將士們放下武器、投降保命,是合理、合法的選擇。

東方這種戰爭態度極致的表現莫過於二戰中日軍崇尚的「玉碎」作戰。即便是自身極不正義,在戰鬥失去任何勝利的可能時,一些日軍也決不投降,負隅頑抗到最後一人。他們甚至會為了戰死,而排成緊密的隊形進行毫無意義的自殺衝鋒。

西方則是另一番景象,他們認為改變不了結局的死戰是沒什麼價值的。中世紀開始貴族們在戰場上失敗後普通都會選擇投降(勝利者也普遍接受,因為貴族人質可以換取贖金),這並不被認為是有失名譽的行為。到了19世紀投降甚至可以演變為一種戰術行為,因為會加重敵人的後勤負擔。

美國源生於西方世界,文化以及生活習慣也是一脈相承,戰爭中自然也不反對投降行為。但是美軍也有「玉碎」的傳統,他們管這個叫「阿拉莫」。

現今的德克薩斯在其初始階段並不隸屬於美國。1821年中美洲的墨西哥脫離西班牙殖民獨立建國時,墨西哥宣稱中北美洲包括原西班牙殖民地在內的大片土地為墨西哥的領土。現今的德克薩斯地區也在其宣稱的領土範圍之內。

但是西班牙、周邊國家(主要是美國)以及在該區域生活的殖民者基本都不認可墨西哥政府這種地圖開疆的行為。殖民者們仍然視北美洲西部的土地為無主之地,無視墨政府,紛紛向這片土地移居、殖民。

面對尷尬的現實,以及自身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控制、開發、管理這些土地,墨西哥政府只得表示允許殖民者們(這些殖民者以經營農場的美國南方人為主體)向德州地區移居生活。

說明:墨西哥國家政府的實力一直都不強,20世紀初墨西哥爆發排華仇殺事件(托雷翁慘案),孱弱的滿清政府只是派出一艘巡洋艦就震懾了墨政府。

不過墨西哥要求這些殖民者接受兩個條件,其一是成為天主教信徒,其二必須註冊、申明為墨西哥公民。這兩條對於這些來自美國南方各州的殖民者來說都是不容易被接受的(移民到美國的以新教徒居多)。

而墨西哥政府貪圖這些殖民者帶來的經濟利益(徵稅),加之本身實力有限沒能力管理,也就沒有去強制執行,所以雙方衝突的隱患就被埋下。雙方還有一個矛盾是墨西哥政府對於奴隸制是持反對態度。而奴隸制是來自美國南方的農場主經營農場的基礎性條件。

隨著殖民者的增多,雙方爆發了更嚴重的矛盾衝突。

這些來自美國的殖民者自然是習慣美國諸州那種「弱政府」的鬆散式管理,而墨西哥自獨立後,政權就在向更為集權和獨裁的方向發展。墨西哥政府逐漸加強了對進口關稅、反奴隸製法令和移民法的執行力度。

這讓這些殖民者感到非常不適應和不滿,他們認為這是施加於他們身上的獨裁和壓迫。加之殖民者認為之前德州地區只不過是墨政府口頭宣稱的領土,而這片土地的真正開發者和擁有者是他們這些殖民者。

所以殖民者向墨西哥政府提出德州自治的要求,正在集權的墨西哥政府自然拒絕了這種要求。1835年矛盾的雙方,爆發了武裝衝突。

1835年10月,墨西哥政府派遣一支部隊前往德州聖安東尼奧的阿拉莫要塞,回收他們之前借給殖民地的一門六磅炮。德州殖民者不但拒絕放棄大炮,還聚集了一百多人,突襲並擊退了這支墨西哥部隊。

說明:阿拉莫最初是一個宗教前哨站,被傳教士用作供給和通訊的基地。後來為了應對居住在該地區的印第安人的攻擊,這個前哨站被改建成一個臨時堡壘。所以這個「要塞」的軍事防禦能力並不強。

對此獨裁者聖塔·安納(墨西哥總統)異常憤怒,他認為這些非法殖民者在入侵墨西哥。他要求叛軍投降,否則後果自負,並且發誓不會逮捕任何罪犯(暗示會擊斃所有不提前投降的人)!

面對墨西哥的威脅,殖民者們並沒有重視。起初他們準備拆毀要塞並撤退,只是對於墨西哥軍隊到來的時間出現了嚴重的誤判(他們認為墨西哥軍隊會來得很晚)。結果1836年2月23日,一支1500人的墨西哥軍隊到達城外時(聖塔·安納親自率領),要塞沒有拆除,殖民者的武裝也沒有撤離。

雖然此時阿拉莫的守軍只有188人,但是他們也不打算直接屈服,雙方就這麼對峙了一段時間。3月5日雙方派出使者進行了最後一次溝通,聖塔·安納表示決不接受包含任何附加條件的投降,因此殖民者們選擇戰鬥到底。


3月6日清晨,真正的戰鬥正式打響。由於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加上阿拉莫「要塞」本身的防禦能力很低。所以戰鬥是沒什麼懸念的,前後不到兩個小時就結束了,守軍188人全部陣亡,無一投降。

相對於給墨西哥軍隊造成的傷亡(史學家估計死傷約600人),阿拉莫之戰更重要的貢獻是為德州殖民者集結軍隊贏得了時間,而且極大地鼓舞了殖民者們的士氣。

同年四月,以「記住阿拉莫」(Remember the Alamo)為戰鬥口號,德州殖民者軍隊,在聖加勝多的會戰中擊潰墨西哥政府軍,並俘虜了墨西哥獨裁者聖塔·安納。由此,德州宣布獨立,建立了「孤星共和國」(1845年作為一個州加入美國)。

從我們的視角也許覺得這場戰鬥規模小的不值一提,覺得美國人也不會有多重視。其實和很多朋友想的不一樣,美國人非常重視。

美國人和其他國家一樣,有時候也會喊口號來鼓舞人心和士氣。對於美國人而言最重要或者說對美國的敵人最具威脅性的口號是 -- 「Remember XXX」。

美西戰爭時美國人喊「Remember the Maine」(記住緬因號),最終西班牙被打的主動向這個「小國」提出停戰請求。更為著名的是「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人高喊的「Remenber Pearl Harbor」(記住珍珠港),其結果日本人深有體會。

所以「阿拉莫」在美軍中也有特殊含義,其意義就是戰鬥到了最後時刻,召集並命令隊伍剩餘人員進行最後的殊死搏鬥。特別是執行防禦任務時,美軍都會提前做好「阿拉莫」計劃。這和二戰日本人「準備全員玉碎」實際是一個意思,在美國很多戰爭類的影視作品中都有體現。

有的朋友可能現在有疑問了,前面不是說西方人認為戰鬥到毫無希望的時刻投降是理智、合理的選擇麼?為什麼還會有「阿拉莫」式的命令?

首先西方軍隊也不是允許士兵隨時隨地都可以投降,起碼在軍隊指揮、組織體系尚在的時候,還是需要服從指揮官的命令。其次他們許可並接受的投降是有條件的,即能夠保障他們的生命以及作為士兵的尊嚴,而且不得以出賣他人或國家為前提。

不能滿足這些條件,他們一樣死戰。為了活命或者獲取某些利益而不顧一切地投降,他們一樣厭惡和鄙視。

所以美軍並不是某些人認為的那樣是群少爺兵,上了戰場個個怕死得要命,攻擊幾個躲在房子裡的敵人都要用飛彈,甚至是呼叫轟炸機支援。這只不過是在條件許可時,人家更願意儘可能地保護自己罷了。

如果真的因此認為美軍不敢戰,那是要吃大虧的。二戰時日本一開始也認為美軍是一群只會嚼口香糖,連正步都走不齊的少爺兵。見面只要朝天放幾槍,他們就會嚇得屁滾尿流。

結果呢?戰略上被老美打得節節敗退,最後輸得啥也不剩。戰術上日本人發現老美的「少爺兵」一點也不怕死,他們有「神風」,老美也有敢死隊。只不過一個是被命令,一個是自己組織並向指揮官申請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