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人撐起的滑雪賽道,紅杉、高瓴已入局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3T09:32:48+00:00

據她介紹,自2017年開始接觸滑雪,她基本每個雪季的周末都會去滑雪,一開始是在北京郊區,後來是崇禮,為了體驗更高質量的雪場,她還特意去過兩次長白山和一次日本長野。

「如果不是工作原因,我真想天天泡在滑雪場。」

94年的曉雯向投中網感嘆道。據她介紹,自2017年開始接觸滑雪,她基本每個雪季的周末都會去滑雪,一開始是在北京郊區,後來是崇禮,為了體驗更高質量的雪場,她還特意去過兩次長白山和一次日本長野。

「我本身比較喜歡刺激的活動,每次從山上滑下來,風從臉上吹過,耳朵里都是風聲,眼前白茫茫一片,那一刻感覺自己從社會脫離,終於有了短暫的放鬆。」

當下,像曉雯這樣的「滑雪愛好者」不在少數。據《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20-2021雪季,我國滑雪人次已經達到2076萬人次。

在年輕人扎堆的小紅書、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滑雪也是這個冬季的「頂流」。在微博,話題#整個朋友圈都去滑雪了#登上熱搜,3.3 億閱讀次數和59. 7 萬次討論;小紅書「滑雪」相關筆記超過 46 萬+篇,抖音和快手「全民冰雪季」話題的視頻播放量數十億次。

隨著國民滑雪熱情的持續上升,敏銳的資本也已經展開布局。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今,已有7家滑雪相關企業獲得融資,其中奧雪文化、SNOW51和雪鴞科技更是一年內連獲兩輪,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深創投、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機構。在此之前,2019年和2020年,該賽道的融資事件分別只有1起。

「全民滑雪」以及冬奧會的催化之下,滑雪的「熱度」顯而易見。不過,在投中網採訪多位投資人後發現,一級市場對該賽道的態度似乎尚未達成共識,有不少投資人仍表示觀望,甚至有人直言:「滑雪在中國並不是個投資好賽道」。

滑雪,又一個萬億市場?

2月4日,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將在北京舉行。隨著冬奧會的臨近,國民對於冰雪項目的熱情也被推向頂峰。

擁有多年滑雪經驗的李靜林告訴投中網,與2020年相比,2021年身邊的滑雪氛圍明顯提升,「滑的人多了,各種滑雪俱樂部也更多了」。

時代數據顯示,2019-2020雪季財年,我國的滑雪人次為1045萬,而到了2020-2021雪季,該數字為2076萬人次,同比增長98.7%。

滑雪企業也駛入快車道。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滑雪相關企業超過7000家,其中2021年新增數量為1206家,同比大漲61%,數量達六年之最。

從產業規模來看,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屆時將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另一方面,冰雪運動員的商業價值也已經凸顯。

以近期備受關注的滑雪運動員谷愛凌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谷愛凌代言合作品牌數至少有23家,合作方不乏京東、美的、中國移動和元氣森林等知名品牌,路易威登、蒂芙尼和IWC萬國表等國際奢侈品牌,也紛紛向她遞出了橄欖枝。

根據懶熊體育報導,谷愛凌近兩年的代言數量已經超越了林丹、孫楊等人巔峰時期的數量,差不多是「亞洲飛人」蘇炳添的兩倍,「吸金能力」僅次於姚明。

資本押注「白色鴉片」,紅杉、高瓴已入局

熱潮之下,敏銳的資本也看到了滑雪賽道的「錢」景,紛紛下場布局。

室內滑雪培訓機構雪樂山的董事長王展曾在採訪中提到,去年八九月份時,幾乎每天都要做三件事:見投資人,見投資人,還是見投資人。

2021年12月,雪樂山宣布完成了1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正心投資和新龍脈資本。

而在此之前,另一家滑雪培訓機構SNOW51也分別於去年3月和4月獲得了A輪、A+輪兩筆融資,金額達到億級人民幣。

除了培訓領域,滑雪裝備市場也備受資本青睞。

早在2020年4月,高瓴資本就宣布與世界單板滑雪品牌Burton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Burton中國業務;2021年1月,滑雪裝備品牌「奧雪文化」宣布獲得2000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深創投,10月,奧雪文化又獲得來自寶銳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投資。

今年1月,以滑雪單板切入的運動科技公司「雪鴞科技」宣布半年內連獲兩輪融資,累計金額達數千萬元,天使輪由險峰長青領投,紅杉中國種子基金跟投;天使+輪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小紅書、紳灣資本跟投。

此外,滑雪運動社交平台GoSki、滑雪移動應用「滑唄」、滑雪服務平台「去哪玩滑雪」也在過去一年相繼獲得融資。

「VC/PE的想像空間或不足千億」

萬億規模、大基金入場,滑雪賽道似乎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也有不少投資人仍對該市場持觀望態度。

「找不到持續增長點」,長期關注體育產業的早期投資人王以瀟對投中網表示,「說到底,滑雪項目脫離不開體育產業,對於體育行業而言,運動普及、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是發展的基石。目前國內體育做不大的最底層關鍵是體育人口太少,而滑雪項目,尚沒有掙脫這個已被驗證的行業大規律。」

根據《中國滑雪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滑雪市場人口滲透率僅為1%,與世界排名第一北歐滑雪大國瑞士的35%相距甚遠,也大幅落後於日本的9%,美國的8%。另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滑雪人次為2090萬,其中滑雪體驗者占比高達77.4%,年人均滑雪次數不超過2次。

也就是說,當前的滑雪玩家以「體驗式」滑雪居多,存在新客粘性不強、消費頻次低的問題。

「只有國人能夠真正將冰雪運動當成一種生活方式,這個市場才值得期待」,王以瀟表示。

對於投資滑雪賽道的態度,金鼎資本創始合伙人何富昌態度更加明確,他直言:「目前在中國,滑雪尚不算一個好的投資賽道。」

何富昌認為,首先滑雪運動的季節性很強,中國大部分城市一年只有2-3個月為滑雪季,經營周期短導致這個賽道產品的可以銷售時間過短。其次,價格因素也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復購率。

滑雪愛好者孟源也給投中網算了一筆帳:從北京開車到不算遠的崇禮雪場,往返過路費約為200元,油錢300元,滑雪場的雪票約為500-800元/1.5天,住宿200-500元不等,吃飯均價在40-60元/頓。這樣算下來,滑雪的單次消費最低也在1500元左右,如果每周都去,月消費將達到四五千元。「我2017年剛上班的時候,基本冬天每個月的實習工資都用在了滑雪上。」

不過孟源告訴投中網,與上述開銷相比,滑雪裝備才是消費的大頭。據他介紹,滑雪裝備可細分為滑雪鞋服、滑雪器材和滑雪件三類,「好的滑雪板怎麼也要幾千塊錢,高級的甚至要上萬元,除此之外,雪服、雪褲、雪靴的單價也均在千元以上。」

高消費門檻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深度用戶仍是真正有消費能力的小眾人群。

除了上述痛點外,投資人張旭還向投中網指出:「雖然滑雪產業擁有萬億規模,但目前來看,留給一級市場的機會卻很有限。」

當下,滑雪賽道主要細分為滑雪場運營、滑雪建設設備、滑雪裝備和滑雪培訓四大主要產業。其中滑雪場運營和滑雪建設設備皆屬於重資產投入,投資成本動輒就是數十億元級別。因為投資門檻高,回報周期長,一般的財務機構消化不起,所以現在市場上投資雪場的都是萬科、融創這樣的地產商,而投資機構們則主要集中在滑雪裝備、滑雪培訓和衍生內容這些輕資產項目。

但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滑雪裝備行業市場發展模式及戰略諮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滑雪裝備市場規模約為126.9億元,預計2022年該數字將超150億元;而滑雪培訓的市場規模則更小,2020年時僅為65.1億元。雖然有業內人士推測,滑雪培訓的規模目前或超過百億,但兩個市場加起來也僅在300億左右,相較滑雪產業的整體規模,占比不足5%。

「未來真正屬於VC/PE的市場,或許不足千億」, 張旭表示。

不過,投資人王以瀟告訴投中網,滑雪市場投資也並非全無想像力,比如「滑雪+物流」、「滑雪+科技」等就存在更多的機會。

「過去一年多,歐美的體育科技公司融資情況很好,這個浪潮會逐步傳導至國內,可能會驅動一波產業側、投資側的小熱潮。但再熱也比不上去上半年的那波新消費,一窩蜂來又驟然散去。」(文/王滿華,來源/投中網)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曉雯、李靜林、王以瀟、孟源、張旭皆為化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