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快男新專輯驚艷全網,苦熬3年終於要火了…

fans news 發佈 2022-02-05T17:25:07+00:00

如果給歷屆《快樂男聲》按人氣值排名,我想2017年必然是金字塔底端。在現代化音樂世界裡,歌手們都想試圖遠離同質化,追求個性。

如果給歷屆《快樂男聲》按人氣值排名,我想2017年必然是金字塔底端。


當年國內音綜爆發,它就像一棵不起眼的花草被無情淹沒。


只能說生不逢時,導致那一屆處境極其尷尬。


因此也淹沒了一些優秀的歌手。


其中一位讓人印象深刻,他被網友稱為「男版王菲」。



聲音漂浮於雲端,空靈又不失力量。


他的名字叫尹毓恪。


我之所以會再次想起他,是因為其新專輯讓我驚艷。


他的音樂充滿實驗性,把嗓音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1


在現代化音樂世界裡,歌手們都想試圖遠離同質化,追求個性。


可追求的人多了,就會再次陷入雷同的泥潭。


想要突出重圍,簡直難如登天。


不過聽完尹毓恪的新作,我覺得他配得上萬綠叢中的那一點紅。



這是一張名為《你在笑什麼》的概念專輯,也是繼《浴室與太平洋》之後的第二張專輯。


第一張專輯發行後,就得到了行業及聽眾的認可。



完整的專輯概念、不流世俗的旋律贏得了大眾的尊重。


《浴室與太平洋》他參與創作的部分很少,基本由團隊完成。


不過從《你在笑什麼》開始,他正式從歌手晉升為唱作人。


專輯的詞曲全部獨立創作,並參與了音樂製作,包括作品中的和聲編寫及演唱都是親力親為。


這張專輯中我們能最大程度走進尹毓恪的內心,去窺探他這個年紀對於世界的思考與快活。


「你在笑什麼」用追問的口吻在探究某個事物的本質。


一個問句包含了他近幾年的夢魘、掙扎和疑惑。



在一次採訪中他說道:「如今我22歲了,我依然搞不明白這世界、這愛情、我的親情和友情,我愛它們,它們會愛我嗎,我陰晴不定,安全透支,摸著石頭過河,我真的足夠值得握住這一切嗎?


這是一張極其私人化的專輯,每一首歌的內核都是環環相扣,並且做到了首尾呼應。


《Entrance:你在笑什麼》是整張專輯的入口,用陰森恐怖的氣氛交代了聽眾即將面臨的新世界。


逐漸激烈的敲門聲、瘋狂的笑聲讓不少聽眾起了雞皮疙瘩。



既然有入口,必然會有出口。


《Exit:星期七》不再向Entrance、Intro部分那樣,去營造戲劇衝突,而是選擇用極簡的編曲展現自己最深層次的內心。



2


整張專輯拋去頭尾,還剩下11首完整單曲。


根據聆聽感受,我暫且把作品分為大眾和小眾兩大類。


如果要推薦一首大眾作品,我想非《我真奇,怪》莫屬。


它的旋律融入了最自然的律動,每一拍都與呼吸完美貼合。


在聽感上給人一種輕盈、果斷的舒適感,主題線更是一氣呵成。


說實話,聽完這首作品我只想單曲循環,根本不想暫停或切換。


在聆聽感受上,這樣的旋律大眾會更容易接受。


不過,由於作品的快速律動,我們會忽視尹毓恪的演唱細節,他的獨特嗓音並沒有在該作品中得到最大化展現。


如果想感受其嗓音的魅力,還是要聽《感冒》、《後天》這類小眾作品。



他一開口,就能迅速抓住聽眾的耳朵。


在我看來,他把原生態唱法與流行唱法完美融合。


他的聲帶很窄,所以聲音比一般男聲會尖銳一些。


由於充足的氣息和獨特的咬字,所以音色並不單薄。


他用假聲通過在鼻腔和眉間共鳴,達到虛無縹緲的音色。


這就是為什麼聽他的聲音會讓人想到王菲,他們發聲方式比較像,而且都是小口演唱。


在《後天》這首作品中,更加細節化感受到他的演唱特色。



「他走了,我如是說,原罪,有始有終」。


歌詞中的「說」、「終」二字之所以聽起來特別,是因為他的發聲位置發生了變化。


從口腔到鼻腔的轉換,在通過刻意氣息演唱就會出現「回勾」的音色。


他的旋律是無法預測的,誰也不知道下一秒他會怎麼唱。


但聽眾並不會因為無法預測而遠離這張專輯,因為他的旋律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


尹毓恪作為《快樂男聲》季軍,出道後並沒有像師哥師姐那樣擁有超高人氣。


不管是商業價值還是國民認知度,都非常低。



17年國內音綜處於低迷期,老套的運營模式讓大眾出現審美疲勞。


不僅是《快男》,當年的老牌綜藝《中國好聲音》也陷入低谷。


在無人問津的選秀中出道,自然不會引起轟動。


出道後,一如過往地簽約天娛。


可是公司並沒有給他安排音樂作品,而是讓他在各大綜藝、晚會上露面,把「男版王菲」的標籤迅速擴大。


顯然,這樣的培養模式並不是他想要的。



他並不是一位靠臉吃飯的歌手,獨特嗓音才是他的優勢。


為了尋求音樂上的突破,出道第二年決定解約,簽到了海蝶音樂旗下。


海蝶一直是一家注重音樂性的公司,同年就給他出了5首單曲和一張概念專輯。


《浴室與太平洋》(Visions of 20)是公司花重金為他打造,由金曲製作人陳建騏製作。


發行後,在市場贏得了廣泛好評。


這是一張遠離商業化的專輯,完全顛覆了我對《快男》新人的認知。


不過追求藝術性,就必然會失去流量。


專輯雖好,聽的人卻很少。


《快男》沒讓他走出去,《聲入人心》倒給他吸了不少粉。



說實話,我正是因為這個節目才認識的尹毓恪。


不過吸粉的同時,也被罵得很慘。



他一來就被節目組捧到了首席,觀眾不服氣也很正常,畢竟很多替補確實比他更專業。


人生有得有失,我想作為藝人他應該很明白。


從出道至今的經歷來看,能感受到他是一個想要認真做音樂的人。


不管是《浴室與太平洋》還是《你在笑什麼》,他都試圖開發一條新路。


擁有獨特嗓音的他,並沒有淪為商業音樂的歌頌者,而是在小眾領域默默耕耘,努力把自己嗓音的魅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在這樣一個時代,獨特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


至於能否把這一特質發揚光大,就要看自身是否足夠堅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