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反擊戰打響?阿根廷和俄羅斯獲得中方支持,英美立刻坐不住了

海外志略 發佈 2022-02-07T03:31:44+00:00

2022年又適逢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50周年,正是深化友好互信、擴大交流合作,共促國際團結,造福兩國人民的良好契機。

英國女王登基70年,我國發出賀電。而在同一天,英國外交大臣卻氣急敗壞。


我國2月6日向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致賀電,祝賀她登基整整70周年。2022年又適逢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50周年,正是深化友好互信、擴大交流合作,共促國際團結,造福兩國人民的良好契機。



但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的表現卻相當煞風景,可以說毫無風度。2月6日當晚,她慌忙在社交媒體上大放厥詞,對中阿發表的聲明橫加干涉,相當粗魯和野蠻。明明馬爾維納斯群島並不屬於英國,她卻顛倒黑白,蠻橫無理地宣揚什麼「英國大家庭的一員」,還要中方「尊重主權」,既可笑又荒謬。


到底什麼事情讓這個特拉斯如此失態?是因為我國主持公道,在2月6日發表的《關於深化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裡重申支持阿方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上完全行使主權。而阿根廷則重申堅持「一中原則」。


在很多英國政客的內心深處依然遊蕩著殖民主義的幽靈,雖然已經徹底淪為島嶼國家,但他們依然活在「大英帝國」的夢裡。一個突出表現是,英國海軍連艦載機都湊不齊,還要派航母到南海挑戰大國的主權。


西方殖民者為所欲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國的立場就是——堅定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的正當要求。


一句話:中英友誼可以不斷發展,但馬島必須是阿根廷的。至於英國人高興不高興,那並不重要。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


東方大國講體面守禮節,同時也不會坐視英國欺凌弱小,現在敢仗義執言,不排除未來會仗義出手。如果還算明智,英國最好早點認清自己的位置。


英國那邊氣急敗壞,美國也對現狀不滿,真是難兄難弟。


最近,白宮多次煞有介事地警告大陸,同時又要求大陸購買800億美元的商品。或許是連自己都覺得希望渺茫,美方刻意表現出的「強硬」反而綿軟無力,因此淪為虛張聲勢。


據路透社的報導,白宮2月7日再次向大陸提出要求——繼續按照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來採購美國的商品。兩國2020年1月簽署的所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含有2年內增購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的條款。截至2021年11月,採購量完成目標的60%左右,剩餘還有大約800億美元。美方聲稱將繼續施壓,但協議框架並沒有規定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事實上,連美方都應該清楚,協議之所以沒能完成,主要原因出在美國自己身上。如果美國稍微本分一點,不在台海問題上興風作浪,並以拜登就任為契機營造良好且融洽的關係,那麼完成協議根本不是問題。


現在的狀況是,美方在近日連續放話,希望大陸作出更大讓步,包括加大對美國農產品及製造業商品的採購量級,以提高拜登的執政成績,為美國增加可觀的就業崗位和商機。


問題是,美方這一套已經吃不開了。現在是美國有求於大陸,但美方卻沒有擺出應有的謙卑姿態,也沒有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更沒有做出應有的讓步。美方沒有搞清楚的是,只有自己做出改變,才能取信於人。現在美國不斷突破債務上限,妄圖利用「美元收割機」薅羊毛,正導致美國的信用逐漸破產。


美國的內部危機越來越嚴重,在外部表現出的就是咄咄逼人,這與蘇聯解體前如出一轍。



就在2月6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發出警告稱,如果大陸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那麼大陸也將付出代價。他補充道,美國如今認為俄羅斯「隨時可能」動武,莫斯科有70%的打擊力量做好了準備。這將是自二戰以來歐洲爆發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美方的警告,可以說是虛張聲勢,更凸顯白宮方面的色厲內荏。美方並未做好戰爭準備,而是拜託多個國家去勸說俄羅斯,試圖採取外交手段來躲避戰爭。


如果白宮真像嘴上說得那樣做好了準備,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猶豫不決。能動手,就不吵吵,如果吵吵個不停,那就是不敢動手。白宮現在就是不敢動手。


拜登雖然向波蘭和羅馬尼亞派遣3000名美軍,又向基輔當局出售價值5億美元的武器和防禦飛彈,但美國早已聲明不會直接派兵幫助烏克蘭。


反觀俄羅斯,不僅在軍事上可以做到直接推平烏克蘭,還能切斷對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因此歐洲根本不敢與俄羅斯翻臉。事已至此,美國能做的只有不斷揮拳恐嚇,實際上卻小心翼翼地把握分寸,不敢鬧大。



美國已經不是以前的美國,白宮要清楚這一點,並根據實力來調整說話的方式。如果美方以前不懂什麼是謙卑,那就要開始學。當然不主動學也沒關係,以後一次又一次的「毒打」會讓美方明白這個道理。


長久以來,美英這種列強都擅長利用「外交戰」來獲得籌碼。而今,一場「反擊戰」似乎已經拉開序幕。無論什麼戰,終究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美英必須接受崛起中大國的地位和影響力,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