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王家衛電影,張學友演技封神,劉德華卻被詬病

廣角看影訊 發佈 2022-02-07T03:41:39+00:00

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提名10項大獎,其中表演類提名4項。

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提名10項大獎,其中表演類提名4項。

可是,那一年的《旺角卡門》遇上了風華正茂的張國榮+梅艷芳的王炸組合,在導演關錦鵬手裡演繹了一段痛心、刻骨的愛情故事,驚艷四座,讓初出茅廬的王家衛略顯青澀。

最終,10項提名中,僅最佳男配角獲獎,獲此殊榮的就是張學友,憑藉在電影中出色的表演力壓午馬、萬梓良、周星馳、曾志偉,斬獲最佳男配角。

對比之下,作為主演的劉德華的演技在很長時間內受到「詬病」。實際上,不是劉德華演得不好,而是那年的張學友太出色。

《旺角卡門》是王家衛的處女作,也是王家衛的唯一一部黑幫題材電影,他用獨特的MTV式手法把自己的江湖第一次呈現給觀眾。

大哥阿華(劉德華 飾)是黑幫打手,他沒有一手遮天的權力,也沒有前呼後擁的小弟,他的身邊只有野心勃勃卻處處惹麻煩的小弟烏蠅(張學友 飾)。

少年即成古惑仔的阿華早已厭倦了打打殺殺,尤其是在遇到表妹阿娥(張曼玉 飾)後,退出江湖過普通生活的火苗在內心不斷翻騰。然而阿華又是個充滿豪情,極重情義的人,在烏蠅被打得面目全非時,阿華單槍匹馬,只身前往報仇。

伴隨著劉德華凌厲的眼神,開始全片最經典的一場打戲,王家衛在消除人聲的慢動作中表達了場面的混亂,以靜寫動,帶給觀眾更強烈的打鬥觀感。

此後,烏蠅因為債務問題得罪了黑幫頭目Tony(萬梓良 飾),阿華得知後挺身而出,想為化解其中矛盾,不料卻因此與Tony結下怨恨,並最終演化成阿華和烏蠅兩人被人從精神上徹底擊潰。

一心想要逞強揚名的烏蠅在遭受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後,終於決定鋌而走險,獨自接下了殺手令。用他的話說就是:「我烏蠅寧願做一日的英雄,也不願意做一輩子的烏蠅。」

於是迎來了本片的又一個經典片段,同樣地採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在消除人聲中伴隨著嘈雜的皮鞋聲讓氛圍顯得更加緊迫,劉偉強不斷晃動的運動鏡頭中不斷切出張學友緊張又專注的表情,更加營造出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

目標出現,烏蠅緊步靠近,掏出手槍,幾聲槍響卻未能直擊要害,反被警察數槍擊斃,烏蠅倒下音樂響起,錯愕的阿華出現在畫面中,看著死去的兄弟,阿華先是大步走向烏蠅,隨後轉向沒有被擊斃的目標,掏出手槍補射後同樣被擊斃。

毅然赴死,毫無畏懼,心中只有他對兄弟說過的如果你決定去我就陪你去,萬一你被人撂倒了我就替你補一槍。如他所言,阿華替烏蠅補了一槍,成就了烏蠅的一日英雄夢,也隨烏蠅同去了。

阿華緩慢倒下,身體還在顫抖,而這部電影的兩位男主悲劇的命運也由此結束。

王家衛不僅在拍攝上大膽採用了MTV式手法,連故事也都不走尋常路,兩個混跡江湖的混混終究是無法在充滿惡的江湖中立身。而阿華對烏蠅讓人難以理解的奮不顧身,更像是一種對宋子豪與小馬哥情義的另類呈現,這是王家衛眼中冷酷且卑微的「英雄」。

愛情實際上也是《旺角卡門》的主線,但卻被王家衛以「暗藏」的形式所表達出來。

「如果不是心裡一直想著你,我不會來找你」,一個黑道的打手,他不敢奢求愛情,因為說不定哪天就暴屍街頭,但他又無法拒絕內心對表妹阿娥的思念,或許是前女友歸於平常生活的消息刺激了他對阿娥的情愫,阿華最終真心地決定要與阿娥歸入平靜的生活中。

只是,身入江湖數十年,要談退出又何其容易,他放不下好兄弟烏蠅,就註定不能與阿娥走到最後。

汽車站,張曼玉望著遠去的劉德華,從心裡讓自己相信阿華會很快回來的期待,到逐漸釋然的無助與無奈,再到最後明白這是最後一別的釋然流淚,張曼玉僅僅用表情語言解封自己的演技。

離別心愛的人,戴上隱藏自己真情的墨鏡,在轉身後淚眼朦朧,阿華渴望的生活還是要為現實的生活所犧牲,並且毫無迴旋之地。

《旺角卡門》作為王家衛的處女作,將自己獨特的風格試水成功,此後的王家衛電影便奠定了自己的後現代主義風格。

當時的張學友實際上也面臨著事業危機,通過對烏蠅一角出色的塑造,成功拿下金像獎最佳男配後,給他的音樂事業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而一直被詬病演技的劉德華,如今看來,他在《旺角卡門》中的表演實際上並不遜色,27歲的劉德華英氣逼人,塑造的阿華這一角色散發著一種漂泊和孤獨之感,凌厲的眼神無疑又為角色冷酷增添了幾分悲劇的色彩,角色完成度幾乎不遜色於張學友對烏蠅的塑造。

34年後,對王家衛電影,已經很少有人再提《旺角卡門》,但31歲的王家衛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27歲的劉德華和27歲的張學友同步進行著演藝和音樂事業,28歲的劉偉強開始嶄露頭角,記憶著這些人青春歲月的鏡頭又怎會被遺忘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