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孩子學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哪個效果更好?來看一項研究

小魚奶爸日記 發佈 2022-02-05T12:55:29+00:00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給孩子輔導作業,是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不談作業,父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也是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的相處狀態。到底該不該給孩子輔導作業,干預孩子的學習,也成為了廣大家長們熱議的焦點。孩子學習哪種方式好?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給孩子輔導作業,是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不談作業,父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也是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的相處狀態。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輔導作業,干預孩子的學習,也成為了廣大家長們熱議的焦點。

孩子學習哪種方式好?

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寫作業,家長必須盯著,而且還要搬把椅子和孩子坐在一起,一刻也不能懈怠,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認真地寫作業,否則他們就會拖拖拉拉,一會玩橡皮一會玩文具盒。

還有部分家長認為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等孩子完成作業後只要負責檢查就好,盯著寫作業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處於焦慮的狀態,何況孩子遲早需要自主學習。

盯著孩子學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哪個效果更好?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準確答案,但我們可以先來看一項研究。

北京師範大學某團隊在2021年4月發布了「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報告」,這項研究歷時7年,參與者為181個區縣的2638所小學、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得出的結果還算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報告指出:對小學生尤其是低齡小學生而言,父母參與孩子的學習越多,孩子的成績就越好;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起到的就是反作用了。

我們再來看「穿針心理」和「霍桑效應」這兩個有趣的心理現象,變相闡述了陪孩子寫作業的利弊,看看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穿針心理:越盯著孩子越寫不好

當我們紉針的時候,越是集中精力越穿不進去,正如我們做一件事情,目的性越強,往往越容易適得其反。

同理,如果家長盯著孩子寫作業,孩子無形中會有一定的壓力。

並且很多父母還有一個壞習慣,會在孩子寫作業時指指點點,一道題一道題盯著,甚至會因為寫不好,大發雷霆。

有這種做法請自查,這會讓孩子更加緊張,結果只能是越緊張越容易出錯,越出錯越批評,最終惡性循環。

霍桑效應:不關注,孩子很難集中精力寫作業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研究工作條件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通過不斷改變車間內的照明、工資、休息時間、午餐等因素,確定這些因素是否可以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的高低,但最終結果非常遺憾;

第二階段是將選出來的實驗對象,安排在專門的實驗室中,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因為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工人們覺得自己受到了關注和重視,是公司的重要部分,進而受到了鼓舞,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

由此看來,孩子寫作業時如果能受到關注和重視,他的學習效率會有明顯的提高。

關注孩子太多會不好,不關注孩子也不好,父母們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究竟怎樣的關注才會事半功倍,才會更好地提升孩子的成績呢?

其實這兩個心理現象並不矛盾,關鍵要看孩子的年齡以及父母「盯」的方式。

家長應當怎麼做?

  • 一二年級的孩子多幫助

零起點的孩子,想要在父母完全不參與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作業是不可能的。

研究表明,一年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通常在15-20分鐘,要他們一天下來每節課都集中注意力,這個可能性是極低的。

所以,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及時參與,幫助孩子解決作業中遇到的問題,不埋怨,同時還要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知識、借用適當的懲罰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三四年級帶孩子越坎兒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認知水平會提高,開始通過邏輯、歸納等方式解決問題,因此三四年級的課程也會相對較難,但孩子的認知水平不能以偏概全,有早晚之分。

對於認知水平發展較晚的孩子,他們在學習課程上會有些吃力,成績會出現下滑,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而不能放任不管。

如果讓孩子參與到規矩的制定中、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父母應該給孩子打氣鼓舞。

當然,千萬不要盯得太細緻,孩子寫錯一道題立馬就開始糾正,只會讓他腦袋一片空白,建議孩子做完一個單元再統一檢查,也利於大腦的吸收了解。

對於認知水平發展較早的孩子,如果沒有太大問題,就可以開始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了。

  • 五六年級後要學會放手

父母越早放手,孩子就可以越早地經歷「試錯」。

孩子上了初中以後,青春期也正式開始了,這時如果父母管孩子就很容易與孩子產生衝突和矛盾,所以不妨放手,讓孩子早點試錯,早點知道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