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鄭一嫂與張保仔的關係 中國女海盜第一人鄭一嫂傳奇人生

和泉坤平 發佈 2022-02-06T16:40:23+00:00

當代回族作家楊萬翔的《海闊疍家強》曾提及一位在18世紀後葉越南內戰中起過重大作用的疍家梟雄莫官扶。由此可知,鄭一嫂的娘家與夫家均為海盜世家,在她身子裡,天生地流淌著與珠江水相交融的英雄血。

在明末時期,當時就有著名的鄭、石、馬、徐四姓疍家賊橫行珠江口。當代回族作家楊萬翔的《海闊疍家強》曾提及一位在18世紀後葉越南內戰中起過重大作用的疍家梟雄莫官扶。襄助莫官扶成就大事業的拍檔名鄭七,乃鄭一的堂兄弟。由此可知,鄭一嫂的娘家與夫家均為海盜世家,在她身子裡,天生地流淌著與珠江水相交融的英雄血。


 鄭一嫂張保仔

  鄭一嫂和張保仔是當年稱霸珠江口的紅旗幫首領。在明末清初時期,香港到廣州以及福建一帶海域的海盜幫數眾多,有紅、黑、黃、藍、白、青六大旗幫。而紅旗幫勢力最大,擁有的船隻以及人數最多,位居六旗幫之首。

  鄭一嫂與張保仔本為收養關係。鄭一嫂是鄭姓疍家賊鄭一的老婆,張保仔是江門新會人,本為一介漁民,是被鄭一劫持,俘虜在船上。鄭一賞識張保仔的聰明機智,將其收為義子。在鄭一過世後,鄭一嫂接管紅旗幫,而張保仔成為了她的得力助手。兩人齊手不斷壯大紅旗幫,成為珠江口流域最為厲害的海盜幫派。雖然紅旗幫是一隻海盜幫派,但他們劫富濟貧,只會對過往西洋船隻下手,深得當時海域邊的漁民擁戴。

  清政府將紅旗幫視為眼中釘的清政府派出當時在廣東當任的水師提督孫全謀。孫自知與紅旗幫直面對戰勝乎極微,於是聯合葡萄牙人想要一同將紅旗幫拿下。但是根本不是鄭一嫂和張保仔的對手。在那次戰役後,紅旗幫的名望越來越大,不斷有小股海盜向其投奔,進行吞併。當時的第二大幫派黑旗幫對紅旗幫一直存有芥蒂。看紅旗幫不斷地壯大,黑旗幫不想併入,便招安於清政府。

  在一大勢力遠離海盜幫派,鄭一嫂和張保仔意識到海盜的時代即將遠去,便也招安於朝廷。而後清政府將張保仔官封為二等世位,將鄭一嫂許配於他,受封為二品夫人。

  鄭一嫂怎麼死的

  在人類創造出船隻以後,相繼就出現了海盜這一詞彙。而提及世界上著名的海盜,大部分都會是男性。但總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在海盜這一行當中也不例外。做為鼎鼎有名的女海盜鄭一嫂,大家有聽到過不少關於她的豐功偉績,然而這麼一位傳奇女子鄭一嫂怎麼死的呢?她是不是同一般的海盜一樣,悽慘地辭世的呢?

  海盜一詞千百年來被人提起,都是聞風喪膽。因為他們就是海洋上的強盜,他們強取掠奪,姦殺婦孺,只要經過他們管轄的海域定將過往船隻打劫一番。所有傷天害理的事情他們都做得出來,以至於一般的海盜最後的下場都是不得好死,被世人所咒罵。

  然而鄭一嫂統領的紅旗幫不同於一般的海盜幫派。在她接管丈夫的事業之時,眀令規定了不對平常老百姓的過往漁船進行劫持。劫持到的船隻中如有婦孺,絕對不對他們進行人身傷害。

  而且他們只劫持西洋貨船。紅旗幫的人如有違抗,那就是斬立決。在這些強硬的明文規定下,紅旗幫受到漁民百姓的大力擁護。

  在鄭一嫂稱霸珠江口一段時間後,最終還是招安於清政府,嫁給了張保仔,獲得了二品夫人的頭銜。後來還作為林則徐的軍師,參加到了鴉片戰爭之中。了解到這裡雖然沒有史書記載鄭一嫂是怎麼死的,但她一生的正義行徑沒有給她帶來滅頂之災。據記載她享年69歲,在當時算是一位高齡老人了,鄭一嫂應該是老死或者因病而死的。

  女海盜鄭一嫂

  女海盜鄭一嫂原來為「石」姓,小名叫香姑,出生地在廣東是漢族人。明末時期,她下嫁給當時橫霸珠江口的鄭姓疍家賊老大鄭一,後隨夫姓,名為鄭一嫂。

  在明朝末期的時候,鄭、石、馬、徐四家姓的疍家賊在珠江口上稱王稱霸,而鄭姓疍家賊排行老大,其中鄭一最有志向想要規統疍家賊。但在鄭成功的部分殘兵的干擾下,疍家賊更被分為六個幫派:紅、黃、藍、白、黑、紫。鄭一統領老大紅旗幫。好景不長,年僅42歲的鄭一喪命於自然災害強颱風之中。

  在丈夫身邊一直做著賢內助的鄭一嫂,對丈夫的心願了如指掌,在丈夫去世之後,接管了紅旗幫,成為一名女海盜。鄭一嫂深知婦人難以壓眾,所以在她新上任之時,給幫派立下嚴厲的規定,讓他們不能為非作歹。

  雖然鄭一嫂只是一介女流之輩,但她出生在海盜世家,身上流著的是滿腔的英雄血。她隨夫君一般英勇善戰,戰績碩果,她不僅能將葡澳艦隊打得落花流水,還曾俘虜一艘英國戰艦,將船上數十名英國戰士斬殺致死,轟動英軍。

  因為女海盜鄭一嫂的英勇善戰和她不斷壯大的海事軍隊,當時的清政府對其十分懼怕,想方設法想讓鄭一嫂招安。終於讓清政府找到了機會,由於鄭一嫂統領的紅旗幫與黑旗幫存有芥蒂,清政府說服黑旗幫,將其招安。鄭一嫂的紅旗幫的勢力被大大削弱,迫於壓力紅旗幫最後歸於清政府。

  招安於清政府的女海盜鄭一嫂並沒有停止她傳奇的人生。在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她輔佐林則徐,作為她的軍師傾盡所能幫助國家抗戰。

  海盜行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四世紀的盧坎人,古埃及人曾記錄他們對賽普勒斯的襲擊。有人說:自從船被發明的那一天開始,海盜就出現了!海盜一詞,充滿殺氣,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男子,但其實,在清朝中期的時候,有一位女海盜曾令清軍聞風喪膽。鴉片戰爭爆發後,被清朝政府招安的這名女強人還曾作為林則徐的「參謀」抵抗英軍。

  出身海盜世家

  這名如今還為許多老廣州人所熟識的女海盜名叫鄭一嫂,她原姓石,乳名香姑,系廣東新會籍疍家女,生於1775年,卒於1844年。其前夫姓鄭,因排行而俗名鄭一,新安(今深圳寶安)疍家人。鄭氏夫妻生有兩子。

  在明末時期,當時就有著名的鄭、石、馬、徐四姓海盜橫行珠江口。

  康熙收復台灣,鄭成功部分殘兵流向珠江口為盜,珠江口家海盜由明末四姓演變為清初紅、黃、藍、白、黑、紫六幫。鄭一乃紅旗幫首領。

  鄭一其人,胸懷大志,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把珠江口各股勢力統一成一個以他為盟主的海盜大聯盟,而鄭一嫂堪稱賢內助,自始至終參與其事,各幫海盜尊稱她作「龍嫂」。無奈天意弄人,在這個海盜大聯盟好不容易簽約結盟的1807年,鄭一卻於一場強颱風中墜海身亡,年僅四十二歲。


  勢力震驚英國軍隊

  鄭一死後,鄭一嫂成為紅旗幫的領袖,在她的帶領下紅旗幫隊伍迅速壯大。但在官方的記錄里對紅旗幫的記載很少,舉凡秘密社會組織的內幕細節,包括官方在內的外界一般都不能詳知,紅旗幫的情形也是如此。

  有一位名叫格拉斯普爾的英國富商,曾被紅旗幫綁架為肉票,從而耳聞目睹海盜的日常生活種種。待他被以7654西班牙銀元贖出並回到倫敦之後,他寫出了一本獨一無二的回憶錄,將鄭一嫂的逸事公諸天下。

  卻說康熙收復台灣,鄭成功部分殘兵流向珠江口為盜,珠江口疍家賊由明末四姓演變為清初紅、黃、藍、白、黑、紫六幫。鄭一乃紅旗幫首領。

  大志

  鄭一其人,胸懷大志,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把珠江口各股疍家賊統一成一個以他為盟主的海盜大聯盟,而鄭一嫂堪稱賢內助,自始至終參與其事,各幫海盜尊稱她作「龍嫂」。無奈天意弄人,在這個海盜大聯盟好不容易簽約結成的1807年,鄭一卻於一場強颱風中墜海身亡,年僅四十二歲。由是,於「失龍寡嫂」而言,大聯盟頓成大陷阱——紅旗幫面臨或內訌或被他幫兼併的嚴重危機。

  勢力驚英軍

  經歷

  鄭一死後,鄭一嫂成為紅旗幫的領袖。取得合法領導地位的鄭一嫂,馬上通過加強艦隊的組織紀律性來樹立她的權威。為此,她頒布了一道非常嚴厲的法令,規定凡膽敢擅自專權或是違背上級命令者,立斬不赦;任何竊取公共財物或是在鄉民中偷盜者,也以死罪論處;任何人不得私自藏匿未經交驗的戰利品。其他犯規者也會受到嚴懲。如開小差或是未經許可擅自缺到者,將受到割耳之刑,爾後便在本股弟兄面前示眾;如強姦女票者,將被處死;如男女私通者,男的斬首,女的腿綁重物沉入大海。

  有一位名叫格拉斯普爾的英國富商,曾被紅旗幫綁架為肉票,從而耳聞目睹疍家賊的日常生活種種。待他被以7654西班牙銀元贖出並回到倫敦之後,他寫出了一本獨一無二的回憶錄,將鄭一嫂的逸事公諸天下。

  據格拉斯普爾描述,鄭一嫂制定的海盜條令被嚴格執行,違反者嚴懲不貸,這一點「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他斷定,如此嚴格的約束,會造就一股攻則勇猛,防則頑強,即便位處劣勢也會死拼到底的力量。

  事實的確如此。在鄭一嫂的經營下,紅旗幫有大小船隻五六百艘,部眾三四萬人。他們以香港大嶼山為主要基地,在香港島有營盤,有造船工廠。活動範圍由珠江口直迄瓊州海峽。鄭一嫂很早就向西方借鑑先進的科學技術。紅旗幫使用的武器是千方百計弄到手的洋貨。一次,跟英國戰船交火後,她認真觀察對手所遺彈頭,發現英國人發射的是最新研製的24磅炮彈,幾個月後,她的船隊便裝備了此種新式大炮。

  鄭一嫂所領導的紅旗幫裝備之精良跟大清水師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不僅屢敗官軍,甚至取得重創葡澳艦隊(其中有美國僱傭兵)且把澳門圍困得幾近斷糧的輝煌戰績。面對英國艦船在中國的水域內橫衝直闖,鄭一嫂還在1809年痛擊了廣州內河的英國船隻,俘獲一艘英艦,斬殺數十英國士兵,令英軍震驚。

  事實上,在鄭一嫂領導紅旗幫期間,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張保仔。張保仔原為江門疍家子,生於1786年。十五歲那年,他被竄入內河的鄭一擄走,淪為疍家賊,深得鄭一喜愛。名義上,張保仔是鄭氏夫婦養子,但他的剛強幹練使之很快躋身於紅旗幫核心領導層。鄭一死後,張保仔貢獻出全部聰明才智,出面襄助「龍嫂」有效地廓清了群龍無首的混沌局面,並把珠江口疍家賊的事業推向鼎盛期。

  聯軍對紅旗幫無可奈何

  紅旗幫越來越強大,為了蕩平海寇,清政府與英國侵略者聯合,試圖借列強的力量消滅紅旗幫。格拉斯普爾記載,1809年秋,清政府與葡萄牙和英國一起組成了聯合艦隊,要突襲大嶼山消滅紅旗幫。得到情報的鄭一嫂,親自坐鎮大嶼山糾纏住敵軍主力。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派主力奇襲廣州城,擊殺虎門總兵。聯合艦隊不得已撤退,在撤退途中又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紅旗幫主力的包圍,激戰九個晝夜,紅旗幫僅有四十人陣亡。而聯合艦隊丟盔棄甲,只有幾艘艦狼狽逃回廣州。

  紅旗幫的這些大行動讓滿清朝廷極為惱火,連續派出大軍征討。紅旗幫及其它各幫在鄭一嫂、張保仔的指揮下,連續打敗了前來圍剿的官軍。在浙江海面,打死了浙江水師提督徐廷雄;在香港大嶼灣,滅掉了清海軍戰船二十多艘、火炮三百門,生擒廣東水師提督孫全謀;還進逼廣州,打死虎門總兵林國良,迫使兩廣總督頻頻換人。

  其中最大的一次「剿張」戰役,是屢遭劫掠的澳門葡萄牙人會同清朝水師,組成中葡聯軍,合圍紅旗幫,一度將紅旗幫的主力船隊封鎖於其總寨大嶼山島,歷時八日。但紅旗幫如有神助,張保仔算準風向與潮汐,與鄭一嫂一起集結大船三百隻、火炮一千五百多門、部卒兩萬,突然發作,海面炮矢橫飛,無人敢攫其鋒,於是揚長而去,官洋聯軍唯有望洋興嘆。

  接受清政府招撫

  後來,紅旗幫因鄭一嫂不肯改嫁給黑旗幫老大郭婆帶而導致各派衝突。後來,清朝政府採取了「懷柔政策」,黑旗幫作為六旗聯盟的第二大幫投降,大大削減了鄭一嫂和張保仔的力量。迫不得已之下,紅旗幫也開始尋思著接受招安。

  清朝的招安條件雖說很寬,但有一條是不能免的,就是招安時海盜們須下跪。紅旗幫海盜一向看不起清軍,讓他們向昔日的手下敗將下跪,很難接受。雙方陷入僵局。

  關鍵時刻顯出了鄭一嫂的巾幗豪氣――她決定親自前往廣州,直接與兩廣總督百齡談判,而且不帶任何武器。1809年4月17日,鄭一嫂不顧眾人的反對,帶了一個由17名婦女兒童組成的代表團親赴廣州面見總督。在談判中,鄭一嫂堅持應該保留一隊帆船,不過目的不是用於打仗,而是用於「食鹽販賣」。對於百齡的所有其他提議,她一概漠然處之,直到最後百齡屈服於她的要求為止。

  當然,作為一個精明的談判者,她也適當做出了讓步:同意由精於計謀的兩廣總督百齡提出的方案:由皇帝賜婚,准予張保仔、鄭一嫂結為合法夫妻,鄭一嫂、張保仔跪拜謝恩,同時,也算跪拜接受招安了。

  招安後,張保仔封三品官,後升從二品,調福建閩安、彭湖等地任副將,鄭一嫂授誥命夫人。海盜可以演化為義軍,但不等於就是義軍。招安的成功,也避免了更多平民百姓的傷亡。

  三十年後,鴉片戰爭爆發時,鄭一嫂仍然積極抗戰,為林則徐抗擊英軍出謀劃策,她的事跡還於上個世紀80年代被香港電影人搬上了銀幕。

  找資料的過程很有趣,我從英西海戰挖到維京時期,再看北歐神話,轉到聖鬥士,又因為沙加是阿三,查查阿三有沒有出國大海盜,還是比較注意鄭和,鄭和嗣子字叫恩來,我又聯想到鄭功成有一個名字叫大木,於是我打開了下載兩年從沒看過一部東尼大木的電影。

  真正的海賊王怎麼能不提我大鄭芝龍父子。雖然他們的職業很多,商人、劍客、海盜、官員、翻譯什麼都干(好像差個忍者)。鄭芝龍據說就是周潤發演的那海盜王的原型。

  鄭芝龍祖籍河南,生於福建,後來父子跟河南,不對,是荷蘭人鬥爭,把台灣奪到手中。鄭芝龍掠奪明朝福建沿海地區並不殺人放火,也不准姦淫婦女,有一定的戒律。鄭芝龍的通商範圍廣及東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呂宋、魍港、北港、大員、平戶、長崎、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柬埔寨、暹羅,據估計,兵力有:包涵漢人、日本人、朝鮮人、南島語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種高達廿萬人的軍力,擁有超過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隊,成為華東與華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強權。其實力與規模在海盜史上絕無僅有,鄭成功後來甚至建立了扶持了明室政權。


史載:「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自築城安平鎮」!

  雖說明代當時已經是爛攤子,但以富敵國之強大,足見鄭芝龍的氣勢。他的敗筆有些不成大器,討好德川秀忠,受明朝招降卻又降清,最終還被清朝斬首,在志向上比起兒子鄭成功大大不如,充其量只是個商人和大官,未能達到鄭成功的高度。

  李旦和顏思齊也是一個人物,曾經企圖占據整個日本的男人。在《台灣通史》的列傳中以顏思齊為首。被尊為『開台王』。鄭芝龍早期是李旦的部下,加上顏思齊,他們是同一個海盜團。也有人懷疑事跡相近的李旦和顏思齊是同一個人。

  其實早年他們都是為了貿易出海而去到日本,因不滿德川幕府的統治密謀奪取日本,事跡敗露逃逃亡台灣。所以總有人認為如汪直之輩有能力占據日本,不是很科學。

  在台灣,顏思齊建立起營寨,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台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墾荒需要資金投入,顏思齊挑選了一批有航海經驗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開展和大陸的海上貿易;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因此顏思齊在台灣人心裡有著崇高的地位。

  到了鄭成功這一代,已經可以說基本脫離海盜的身份了。鄭成功是大明國人與日本人的兒子,想必在名譽上並不想作為惡名昭彰的海盜。鄭芝龍也不想,在日本人眼中他是商人。明代海禁跟海盜輩出有一定關係,但不能說沒海禁就沒海盜了,海上貿易的暴利能讓更多人亡命。

  鄭成功七歲被由日本平戶接回到福建,21歲從家鄉到南京國子監深造,師從江浙名儒錢謙益,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 東尼大木)。

  可能就是因為有比父親更優質的教育基礎,所以明大義,知天理。鄭成功勸止鄭芝龍北上降清未果,遂至孔廟哭廟、焚儒服。讀史以來,我多看到兄弟父子為政權奪勢而反目,少見兒子因為父親不明義理而反目。

  也有人認為鄭成功是知道自己降清必死而頑抗,在許多歐洲人眼裡鄭成功都被描述為卑鄙的海寇,特別是飛翔的荷蘭人,認為鄭成功惡意屠殺基督教徒。但實際上鄭成功並不反對基督教,他殺人的目標並非對方是基督教徒,是因為對方是叛徒或者敵人。鄭成功甚至曾經用船隻送走過荷蘭人的俘虜,而荷蘭人曾經販賣他們在台灣劫來的人口,或強迫其為奴隸。

  在這種種區別之外,我不願意將鄭成功設於一名海盜的位置,他是中國在台灣政權的真正建立者。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被譽為海盜史上的巔峰。並且是是歷史上記載第一個親自完成環球航行的人。

  1579年-德雷克與金鹿號在沿著南美洲西岸往北航行,北上一直航行到北緯48度的加拿大西海岸,發現無法通過北冰洋,只好改為橫越太平洋向西航行,經過菲律賓群島,穿過馬六甲海峽,橫越印度洋,繞好望角再次橫越大西洋。

  在這次歷時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隊不僅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滿載而歸的德雷克給投資者帶來了4700倍的利潤。作為資助者之一,伊莉莎白一世分到了16.3萬英鎊的紅利,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當時政府一年的支出。

  德雷克爵士的強大在於他參與了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戰役,發明了特有的海戰戰術,自此之後令火炮才取代步兵成為海戰的主角。這場戰役一舉將西班牙稱霸世界的無敵海軍擊潰,令英國成為海上霸主,為日後大英帝國殖民世界打開了暢通的大道。

  同時他還找到了傳說中的黃金之國『南美大陸』。對於別的國家來說他販賣奴隸,搶奪財寶,是名副其實的海盜,對於英國來說他卻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就以他的榮譽與戰績,著實有資格爭奪海盜王第一名。

  1937年-1970年,有33年的時間,英國的錢幣半便士(Half Penny)上一直以德雷克的金鹿號為圖案。英國文化中有一首民謠叫做「德雷克的鼓(Drake's drum)」,大意是說,如果英國蒙難,只要德雷克的鼓又響了,他就一定會回來為英國解難。

  亨利·摩根在定位上與德雷克爵士很相似,他們都是接受英國默許,對西班牙進行攻擊的海盜。常遊走於美洲殖民地,後來憑著他叔叔是海軍指揮官的關係,進一步被任命為皇家海軍軍官,直至擔任海軍中將。

  一時間亨利·摩根成了加勒比海牙買加海盜團的頭目與英國海軍高級指揮官,這點跟鄭芝龍很像。亨利·摩根一生跟西班牙交鋒,洗劫港口商船,戰績甚多,遠遠超過黑鬍子之流的海盜,尊定其海盜王地位。他襲擊巴拿馬時曾經用過一種卑鄙的戰術,他將俘虜的牧師與修女作為擋箭牌設於前方,趁其逃竄混亂之際入侵城鎮。

  後來因為英西簽署了停戰協議,亨利·摩根在大敗西班牙人,並掠奪了200萬英鎊之後,便被以破壞和平的罪名召回國內並打下地牢。一代海盜王自此洗手,後來查理二世赦免他的罪名,將其任命為牙買加副總督,主要任務是消滅當地海盜。

  配圖什麼關係?《加勒比海盜》裡的巴博薩船長原型正是亨利·摩根,卑鄙、陰險、狡猾的嘴臉深入人心。肩膀一隻猴子非常耍寶,其實力往往與傑克船長平分秋色。我真期待《加勒比海盜》下一部作品啊。

  巴沙洛繆-羅伯茨,被譽為是海盜黃金時期最成功的海盜之一,也是西方海盜後期的強者,自他死後,海盜的黃金時期亦拉下來了帷幕。他控制的範圍從非洲一直到加勒比海的廣泛海域。在短短的四年中,他的海盜艦隊最多時共擁有400艘海盜船。羅伯茨以冷血著稱,劫船後從不留下活口。

  但如果你認為羅伯茨跟黑鬍子一樣是凶神惡煞的那種海盜就錯了,他是一名紳士。據說羅伯茨相貌英俊,喜歡穿著華麗的服飾。與大多數海盜不同,他是少有的禁酒主義者,但是有喝茶的愛好。禁止船員賭博,卻鼓勵他們向上帝祈禱,他本人也是海盜中少有的虔誠的基督徒。而且其思想和行為舉止還非常與眾不同。人們還稱其為「黑色准男爵」。

  按說他是一位有信仰的紳士,不應該干骯髒的工作。但同時羅伯茨應該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他曾經說過:「合法的工作是瘦弱的平民做的,工資微薄,勞動強度很大;而做海盜會有豐厚的收入,溫飽和快樂的生活,以及自由和權勢;不必擔心欠債,最大的代價就是收到幾個煽動者的仇視。不,我的座右銘就是過及時行樂的生活。」

  所以羅伯茨制定下了著名「羅伯茨船規」,以12條嚴厲又有些民主的規定來統治旗下海盜,包括每個海盜都有投票的權利,禁賭、禁酒、禁私鬥、禁止在船上搞女人(不知道搞男人犯規嗎?),工傷退休還能在船上認領補貼。

  對了,很多人說他就是傑克船長的原型,但我想傑克船長神經兮兮,形象也差太遠了,就那句過及時行樂的生活很像。

  ———————————————


黑鬍子愛德華·蒂奇是被譽為「最惡名昭彰的海盜」。

  在小飛俠彼得-潘、海賊王、加勒比海盜、刺客信條等作品中均有登場。上面提到的霍克船長正是他的敵人啊,又傑克艦長不小心弄死了。因為惡名昭彰,基本都擔任反派BOSS的角色。

  黑鬍子敢在青天白日下主動攻擊英皇海軍,他獨眼,一隻腿以木棍代替,一臉黑鬍子,肩膀上站著一隻鸚鵡,這就是日後各種作品中海盜船長的經典形象,骯髒而可怕。另外還有折磨挾持的俘虜,比如經典的逼人從木板上跳下海去。割下人的耳朵和鼻子再逼他吃下去,這就是惡名昭彰的黑鬍子,呀嚯嚯嚯!

  黑鬍子恰好趕上了「英西海戰」的結果,大英帝國成為海上霸主後,貿易如日中天,很多海商因此而暴富,民團武裝進而轉型為掠奪別人商旅到搶奪自己國家的商船。黑鬍子在這情況下崛起,在青天白日間襲擊了英國皇家海軍,一戰名揚天下。整個大西洋聽到黑鬍子之名,無不聞風喪膽。

  黑鬍子後來襲擊港口以人質換取了大量贖金後,就打算趁機散夥,為了除掉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同夥,他設下一條毒計,駕駛著「安妮女王的復仇」號和另外兩艘船來到一個孤島旁故意擱淺,讓自己的手下登岸去檢查修理,他和另外40名心腹趁機乘船迅速離開這座孤島。

  黑鬍子著名重在心狠手辣,而且行事大膽,真要比較起來,亨利.摩根、巴沙洛繆·羅伯茨的戰績能甩黑鬍子幾條街。

  威廉.基德是大航海時代活躍的人物,傳說中基德出生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但其自稱出生於蘇格蘭格林諾克。後來全家移民到紐約殖民地,並在那裡結婚,擔任武裝商船的船長從事海上貿易工作,跟汪直不同起點一樣的命啊!

  他憑著在奧格斯堡同盟戰爭其間捕獲了法國一艘艦船,獲得了當地總督的許可證,在加勒比海地區進行武裝私掠活動。就連紐約總督與英王威廉三世都支持他的行動,但後來基德打著法國的旗幟搶劫了一艘莫臥兒帝國的船隻,這莫臥兒帝國的船受東印度公司保護,這東印度公司不僅是英國統治、剝削印度人爪牙,還大量出口鴉片到中國,最終使清朝拿香港抵債。不好意思,我說遠了。

  基德船長值得船上有英國人,本來打算放過這搜船,但他的船員們不同意,簡直要以法國的名義洗劫這艘船。就這樣基德船長成了被懸賞追捕的海盜,他得知這個消息後,企圖回國為自己辯解。在返回途中基德的船員大部分叛變投靠了其他的海盜,基德返回美洲最終被捕,下獄時受盡折磨,至死不承認自己是海盜。

  但相傳他回國前,將自己的寶藏埋在加迪納斯島。在臨死前,他交給妻子1張字條,上面寫著4組數字:44-10-66-18。因此,基德的寶藏留下了許多傳說,很多人拿到他的藏寶圖之後都莫名死去,仿佛被詛咒了一般,但這制止不了許多人去搜尋他的寶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