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農藥的「綠色有機農業」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西門白甫話三農 發佈 2022-02-06T20:44:19+00:00

當我們的生活處在「溫飽」期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吃飽」,當我們「吃飽」了的時候,我們的生活目標又進了一步——吃好,就是吃得健康。那麼,我國現在的農業生產中,農藥使用量怎樣?我們距離不用農藥的「綠色有機農業」還有多遠?下面和各位朋友一起討論交流這個問題。

當我們的生活處在「溫飽」期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吃飽」,當我們「吃飽」了的時候,我們的生活目標又進了一步——吃好,就是吃得健康。

那麼,我國現在的農業生產中,農藥使用量怎樣?我們距離不用農藥的「綠色有機農業」還有多遠?下面和各位朋友一起討論交流這個問題。

一、足以讓我們警惕的「農藥污染」

然而,現實往往和人們的理想和目標相差很遠。如今,我國的糧食產量已經連續七年保持在6.5億噸以上,人均糧食475公斤,吃飽完全沒有問題,但距離「吃好」,吃的健康卻還差得很遠。

據農業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近年來,在努力達到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情況下,每年使用農藥量達到140萬噸。全球年農藥使用量大約是520萬噸左右,我國占全球農業使用量的三分之一。發達國家平均一畝農業使用量是1斤左右,我國平均億畝農業使用量達到2斤,是發達國家的2倍。

農藥使用量過大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第一、會直接導致農產品污染,如我國出口的大蒜和香梨曾經因為農藥殘留超標而被大量退貨,損失高達10億元,特別是有些化學農藥,殘留時間長,降解非常緩慢,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可以致癌、致畸。第二、由於農藥大多數都是化學成分,即便現在的低毒農藥,毒性也比較大,在殺滅害蟲的同時,也殺死了害蟲的天敵。第三、我們知道,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比例高達50%-60%,不僅導致土壤退化,而且土壤中殘留的農藥會隨著雨水滲入地下水源,導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被污染,地表的植物就會被污染,一些動物也會被污染,整個生物鏈都會被農藥污染。

那麼,農藥污染如此厲害,農業生產不用農藥,也不用人工滅蟲,可以嗎?

二、不用農藥,以蟲滅蟲的「蟲蟲特工隊」

答案是可以的。不用農藥,建立「蟲蟲特工隊」,養殖害蟲天敵,「以蟲滅蟲」。這裡給大家介紹貴州省農科院質保研究所研究院張昌容團隊建立「蟲蟲特工隊」,養殖「害蟲天敵」以蟲滅蟲的方法。

所謂「蟲蟲特工隊」,就是養殖大量的害蟲天敵,投放到農作物地里來滅殺害蟲,就像。張昌容團隊的「蟲蟲特工隊」養殖的害蟲天敵有三類成員,一是「小花蝽」,二是「螳螂」,三是「瓢蟲」。小花蝽是棉蚜、棉葉蟎、棉鈴蟲等害蟲的天敵,是棉花和黃瓜的保護者;螳螂是肉食性昆蟲,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瓢蟲」是蚜蟲和蚧蟲的天敵,是棉花等農作物的保護者。

在貴州省修文縣谷堡鎮平灘村,張昌容團隊把養殖好的「小花蝽、螳螂」投放到上百畝獼猴桃果園後,這個果園4年多沒有使用過農藥,獼猴桃品質大幅度提升,成為真正的「綠色有機食品」。果園主人鄧紅星在張昌容團隊的幫助下成為「蟲爸爸」,精心養護這些「小花蝽、螳螂」,使果園價值越來越大。也就是說,一次性投放,可以持續多年"以蟲滅蟲」而不用農藥。

張昌容說,據粗略統計,到2021年底,他們團隊打造的「蟲蟲特工隊」,已經在貴州、四川、重慶等地投放面積達到360萬畝次,減少農藥使用量63噸,節約成本近3億元。

三、綠色有機農業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如果還是過去的溫飽時代,綠色有機農業只能是夢,但現在我們已經度過溫飽,達到吃飽,正向著吃得健康的目標前進,所以,綠色有機農業距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過去,餐桌上肉、蛋、奶很少,主要是糧食,為了吃飽,農業生產的目標是提高產量,所以,大量地使用化肥農藥來提高農作物產量。

現在,餐桌上,肉、蛋、奶的消費量越來越高,主糧消費越來越少,高質量的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高,價格高過一般大米數倍的「五常大米」也是供不應求,特別是綠色有機食品需求量越來越高,所以,農業生產的目標已經發生了變化,除了注重產量,更注重質量,特別是注重無污染的綠色有機農產品,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總之,市場需求就是生產的動力,我相信,張昌容團隊的「以蟲滅蟲」的生產方式會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用不了很長時間,就會在全國得到普及,「綠色有機農業」距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