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業平台:市場以剪叉式平台為主,國產品牌正在騰飛「圖」

華經周泉 發佈 2022-02-08T06:16:17+00:00

原文:2021年中國高空作業平台行業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國產品牌異軍突起「圖」_趨勢頻道-華經情報網一、高空作業平台綜述高空作業平台屬於高空作業機械,主要分為臂式和剪叉兩種。

原文:2021年中國高空作業平台行業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國產品牌異軍突起「圖」_趨勢頻道-華經情報網

一、高空作業平台綜述

高空作業平台屬於高空作業機械,主要分為臂式和剪叉兩種。高空作業機械則是為滿足高處作業的需要而設計和生產的一類專用設備,它可以將作業人員、工具、材料等通過作業平台舉升到指定位置進行各種安裝、維修操作,並為作業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一般根據高空作業機械底盤的性質,可將其分為高空作業平台和高空作業車兩大類。根據底盤動力,又可以將其分為自行走式高空平台(配備內燃機或電動機,具有行駛能力)、移動式高空平台(外力推動)和固定式高空作業平台。除了底盤的差異以外,高空作業機械之間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舉升機械結構的形式。高空作業車的舉升機械均採用直臂式或曲臂式結構。而高空作業平台採用的舉升機械結構則更加多樣,常見的有直臂式、曲臂式、剪叉式、桅柱式、門架式和桅柱爬升式。

高空作業機械分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較傳統登高設備,高空作業平台能提供更穩定和安全的操作環境,從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發生。高空墜落事故一直以來都是工地事故的高發區,2019年高空墜落占比工程安全事故總量高達53.69%,是安全生產中最大的隱形殺手。

2019年全國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類型劃分

資料來源:住建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高空作業平台產業鏈

高空作業平台上游基本屬於競爭型行業,包括發動機、液壓系統、電控系統、驅動電機、機械加工件、電子元器件等生產製造行業;中遊行業是高空作業平台生產企業及租賃企業,高空作業平台行業商業模式主要為租賃;高空作業平台最大的下游需求是建築領城,如廠房建設、場館建設等。

高空作業平台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高空作業平台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三、高空作業平台行業現狀

中國高空作業平台市場仍處於成長期,低成本、高效率、安全作業保障是促使高空作業平台在國內市場快速發展的三大驅動因素。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高空作業平台銷量達16.01萬台,同比增長54.60%。

2017-2021年中國高空作業平台銷量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高空作業平台租賃市場處於快速成長階段,預計21年高空作業平台租賃市場保有量達31.9萬台。據統計,2020年中國高空作業平台保有量為26.8萬台,租賃市場保有量為22萬台,租賃市場占比為82.09%。

2017-2021年中國高空作業平台保有量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臂式高空作業平台能夠滿足高度更高的作業需求且能夠跨越一定的障礙或在一處升降可進行多點作業,作業方式更加靈活。近年來臂式高空作業平台的市場需求也在快速上升,2015-2020年國內臂式高空作業平台占比從8.75%提升至18.82%,國內製造企業逐步攻克臂式高空作業平台的核心技術,加大臂式擴產力度,租賃商也在逐步打破單一產品範疇,臂式高空作業平台有望成為高空作業平台新的增長點。

2015-2020年中國高空作業平台市場結構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按照人均保有量,我國與歐美水平懸殊。據統計,2020年,美國全市場保有量為73萬台,是中國的3倍左右,同期歐洲十國保有量為30萬台。在人均保有量上,中國/美國/歐洲十國20年水平分別為1.90/22.12/8.15台/萬人。

2020年美國/歐洲/中國高空作業平台人均保有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高空作業平台行業競爭格局

國產品牌異軍突起,四家企業躋身全球前十。根據AccessM20榜單排名,與2019年僅一家中國企業(鼎力)進入全球前十相比,2020年全球前十中國占有四席(徐工、鼎力、臨工、星邦)。

國產品牌異軍突起的原因有:一方面,外資品牌廠商及海外市場受此輪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相比之下,國內疫情控制得當,不論是產能還是市場需求均得到較充分發展;另一方面,高機市場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屬於後工業化時期的產物。歐美地區的高機市場發展相對成熟;而隨著中國地區人工成本上升和安全生產意識的提升,高機市場呈現出成長性特徵,給國產品牌快速做大提供了溫床。

全球高空作業平台前15強排名情況

資料來源:第一工程機械網,AccessM20,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