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金枝玉葉》:從豪門小姐到勞改洗馬桶,傳奇女子郭婉瑩

娜娜有書共讀 發佈 2022-02-07T19:29:12+00:00

黛西,中文名郭婉瑩,是上海永安百貨創始人的千金,1909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父親是華人富商,6歲那年,父親受孫中山的邀請,到上海創辦永安百貨公司,全家移居上海,住在寬敞的獨棟大房子裡,上最貴的教會學校,出門坐有保鏢的別克汽車,跟宋子文、宋慶齡是朋友。

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

這是1998年戴西女士去世的時候,作家陳丹燕和朋友贈送的輓聯。也就在那一刻,確認了《上海的金枝玉葉》作為戴西故事的新書名字。


1.大家閨秀

黛西,中文名郭婉瑩,是上海永安百貨創始人的千金,1909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父親是華人富商,6歲那年,父親受孫中山的邀請,到上海創辦永安百貨公司,全家移居上海,住在寬敞的獨棟大房子裡,上最貴的教會學校,出門坐有保鏢的別克汽車,跟宋子文、宋慶齡是朋友。

就讀於上海中西女塾期間,她是學校里的風雲人物,家世顯赫,長相出眾,成績優異,出演莎士比亞的戲劇。之後她前往北京燕京大學,攻讀心理學,最要好的同學是羅鳳儀,即康有為的外孫女。

25歲那年,她嫁給了從麻省理工畢業回國,才貌雙全的吳毓驤——福州林則徐家的後代。

婚後黛西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現代女子時裝設計沙龍,用中國的原料設計世界流行的禮服,而這一路線走的也是當年父親在南京路上開永安百貨公司的路線。

那時候他們一家人,都那樣的好看,那樣體面,那樣幸福,家裡那麼溫馨,家狗那麼漂亮,客廳里的聖誕樹那麼大,福州廚子的菜燒得那麼地道,真的像好萊塢電影裡才有的十全十美。


2.有忍有仁

可是,十全十美不能永恆,1937年,日本燃起的戰火逼近了租界,家裡的經濟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黛西也失去了工作,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連房租都交不起,只能回到娘家居住。

直到太平洋戰爭隨著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而結束,丈夫的事業才有了起色,吳宅的日子開始慢慢變好,花好月圓。這時黛西的生活又恢復了安穩、富足和平靜。彼時她是無憂無慮的少奶奶。

但是時代的浪潮對個人命運的影響是無法阻擋的,隨後的日子,黛西的生活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丈夫上了右派名單,被捕入獄,三年後因病死於提籃橋監獄。

黛西被下放到上海偏遠郊區的外貿農場勞動,她的工作是餵豬。當他跟女兒說起餵豬的事竟異常輕鬆和饒有興趣,還由此想到到了小時候在雪梨養過的馬。她從來沒有抱怨,從農場給兒子買回來一隻小雞作為禮物。

農場擴建時,她做小工,拌水泥,爬到高高的腳手架上,將水泥桶遞給工人。她驕傲地告訴孩子,別人不敢做的活她都可以做。30年後她在美國遇到甘迺迪總統的遺孀,問起她勞改的情況,黛西說:「勞動有利於我保持體形,不在那時急劇發胖。」

後來她又被送到青浦鄉下的勞改地,8個人睡在鴨棚里,到了早上,身下的稻草全都濕了。在這裡,她挖了好幾個魚塘。

1963年,黛西被調到外貿業餘大學教授英語,但「四清」運動開始後,她成為被批判的對象,被同校的老師攻擊,辱罵。

她脫去美國玻璃絲襪和長長的旗袍,換上長褲和布衫,但她看起來依舊那麼純淨美麗,嬌柔的眼神里閃爍著像鑽石一樣堅硬但是透明的東西。

兩年後,文革轟轟烈烈地開始,黛西被派去清洗廁所。她每天要把盛滿糞水的木頭馬桶從宿舍端出去,倒掉並清洗乾淨。這一年,她的工資從148元降為24元,除掉孩子的學費,她只吃得起8分錢一碗的陽春麵。她說「」它曾那麼香,那些綠色的小蔥漂浮在清湯上,熱乎乎的一大碗。我總是全都吃光了,再坐一會兒。「

同年12月,她被掃地出門,失去了房子,住在幾平米的亭子間。郭家的墓地被搗毀,父母的棺材被撬開。沒多久她又被送到崇明的東風農場進行勞改,她的工作依舊是清洗馬桶。在寒冷的冬天,她因為好奇主動報名去挖河泥。

當兄弟姐妹都選擇移居海外,這個一生說英語多過中文的女子黛西卻堅定地獨自留在了中國。


3.金枝玉葉不敗

在那個惡意滔天的歲月里,很多人不甘忍受選擇了自殺,黛西搖搖頭說:「在你沒有經歷的時候,會把事情想得很可怕,可是你經歷了,就什麼都不怕了,然後你就知道,一個人是可以非常堅強的,比你想像的要堅強得多。」

這個曾經錦衣玉食的郭家四小姐,在經歷了那麼多可怕的事、危險的事、傷心的事後,她還是端正地微笑著坐在你面前,文雅地喝著紅茶,雪白的髮捲上散發著香氣。

那段特殊的十年浩劫結束後,黛西被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聘為英文老師,後來又被諮詢公司請去做商務信函顧問。她終於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人們的尊敬。直到八十九歲生命的最後一年,她仍在教授英文課。

1998年,她在上海弄堂的家裡安然去世,並將遺體及所有器官無償捐給紅十字會。

作者在跟黛西訪談的兩年間,從未聽到過她對過去這些遭遇有一點點的怨懟,也許這就是他要保持的精神。到底是什麼讓黛西有力量去保持她的純淨、自尊和堅韌?這樣的品質又是如何形成的?

1)幸福的童年構成了她明亮的生命底色

作者說,有時候真的讓人懷疑,是不是一個人的品質是在童年生活中就被確立了,而且很可能,富裕明亮的生活,才是一個人純淨堅韌品質的最好營養,而不是苦難貧窮的生活。

這未免有失偏頗,與其說是富裕明亮的生活,不如說是原生家庭的愛和幸福的童年構成了她明亮的生命底色。

年老後,黛西的回憶常常逃向的地方不是自如的中西女塾,也不是驕傲的燕京時代,而是澳大利亞的童年時光,和雪梨那座老房子。黛西的父親有7個孩子,黛西是他最疼愛的一個。黛西的房間緊挨著父親的房間,園子裡兩個花園,一個叫它玫瑰園,還有 81歲回雪梨看望老房


她在那裡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那棟老房子給予她一生的安全感。81歲的時候,她專門回了趟澳大利亞去看望那座老房子,站在從前照耀過她的陽光里,她笑顏如花,眼神依舊純淨而透明。

6歲多來到上海後,他們住在一座西式獨棟的大房子裡,有更美更大的花園,而她的臥室依舊是與父親的臥室連在一起,她仍然是父親最疼愛的孩子。每天早上她都會陪父親去花園種花。黛西對花的喜愛也是源於父親,正如她的名字黛西,英文翻譯過來就是雛菊的意思。

她經常打扮得漂漂亮亮跟父親去聽歌劇,跟彼得堡皇宮出逃到上海的御廚學做蛋糕。那時她以為長大了也會有一路的歌劇院和巧克力等著自己。


2)中西女塾的教育塑造了她的價值觀

上海中西女塾的教育也影響了黛西的一生,她的世界觀在全是英文世界名著的圖書館裡形成,那些西方文明里的人類美德,並沒有使一個少女成為只仰慕西方而鄙視東方的勢力的人,而是讓她學習了公正,發現了美,肯定了自己,並為自己的一切驕傲。

中西女塾的校訓是成長、愛人、生活。學校有嚴格的管理,它教學生要秀外慧中,要讓她們一生年輕和愉悅地生活,要有優秀的教養和堅強的性格。宋慶齡姐妹,張愛玲等,都畢業於這所學校。


在學校的大圖書館裡,不光有全套的英美文學作品,還有最新的英文雜誌,也有美國當時的流行小說《波莉安娜》。

黛西在少女時代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學會了如何在不幸的事情中尋求積極快樂的一面。成為母親後,她把同樣的精神力量傳遞給孩子。

黛西給一雙兒女讀過1913年出版的童書《波莉安娜》,那是一個充滿了快樂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11歲的波莉安娜是個孤兒,可她從來也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世而失望哭泣,反而能在每一個困難與打擊面前都積極樂觀地去發現快樂、享受快樂。

在被趕到亭子間居住時,有一天屋頂漏了,一束陽光直接從房頂射到地面,朋友便找來塑料幫他們補好漏洞。兒子中正開玩笑說:"我覺得可以剪出幾個星星來,貼在塑料片上,這樣我可以想像自己是睡在星空下。" 黛西曾欣慰地表示,她很高興孩子能在這個事情里看到這樣積極的景色。

就是在這樣的亭子間裡,她依舊用熏得漆黑的鋁鍋在煤球爐上烤出了彼得堡風味的蛋糕,依舊懂得如何快樂地享受生活。

黛西就像樂觀的波莉安娜,說起往事,她從來都只有驕傲,沒有訴苦。

她說:要是生活真的要給我什麼,那麼我就收下它們。


3)燕京大學的心理學學習給了她處事不驚、遇事不亂的內心力量

在燕京大學求學時,黛西的專業是心理學。雖然畢業後她沒有從事真正與之相關的工作,但是這段學習之路一定程度上讓她學會了如何構建內心力量,如何在生活的大風大浪中處事不驚,遇事不亂,如何在遭受不公,備受欺辱時保持自尊和純淨。

她的侄子回憶起黛西時會說:黛西姑姑是學心理學的,她懂得如何使我們愉快。她的女兒也驕傲地說過:媽媽是學心理學的,懂得如何分析和利用人的心理,來保護自己。

難怪她在勞動改造期間,有人說:這個會講英文的老太太不愧是燕京大學心理系的畢業生,她竟然能在那樣的環境裡保護了自己的自尊,滿足了幹部的成就感和統治欲,給幹部留下馴服的好印象,而且還不會傷害別人,不給自己心裡留下傷痕,而且以自己堅強的生存安慰和鼓勵自己的孩子。


總結:這就是郭婉瑩,民國時代的傳奇女子,錦衣玉食的郭家四小姐,在「反右」中失去了丈夫,在「四清」中失去了自由的生活,在「文革」中備受欺辱和不公,在特殊時代的洪流中,她斬風破浪,依舊保持一生的純淨、自尊和堅韌。

她的心就像堅韌的胡桃,裡面儘是芬芳和清香。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