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續2年相親失敗,要不要,離開南京?

南京購房通 發佈 2022-02-08T20:01:59+00:00

年前,果不其然,我媽又給我打了n個電話,告訴我,今年,她又給我張羅了好幾場相親。而年後,我坐在南京的租房裡,正在飛快地思考一個問題:今年,我,要不要離開這裡。

年前,果不其然,我媽又給我打了n個電話,告訴我,今年,她又給我張羅了好幾場相親。

而年後,我坐在南京的租房裡,正在飛快地思考一個問題:今年,我,要不要離開這裡。

因為,今年回家相親,也如同去年一樣,失敗了。

從上學那年來南京,掐指一算已經接近10年時間了。

作為一個小鎮青年,而且是來自於鄰省小鎮,快10年時間,我也學會了和南京的朋友一樣,自嘲自己就是要紮根我們那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徽京」

對於我們那的人來說,從小就和南京有不解之緣:

比如說,小時候家裡人簡單的頭疼腦熱,可以本地解決,但是一旦有點嚴重,第一選擇就是來南京看病;

從小,家裡耳提面命的就是,好好讀書,以後要去南京上學。

現在,家裡的堂妹,已經在本地的城投工作,但是今年過年問我的第一句話:「哥,我想在南京買房,你看哪邊好幫我看看。」

但是,她還不清楚的是,她堂哥我,正在慎重考慮,是不是要離開南京。

因為在這十年裡,僅僅因為一念之差,我在南京很難繼續留下。

都說這兩年樓市不穩,但是在我看來,南京樓市簡直穩的一批,「穩定的一直很貴」

但是家鄉的房價,卻真的不穩

一度,家裡對於我在哪買房,有一定的掙扎:

當時買南京,不少錢,但是買家鄉,綽綽有餘,最關鍵的是:買房那會,家鄉的房價像瘋了一樣的往上飆。

用我媽的話來說,從來沒見過那麼多人跟瘋了一樣的買房,也從來沒想到房價上漲如此洶湧

那就曲線救國吧,買家鄉的房,過兩年賣了賺了錢在南京買。

畢竟我的父母在小鎮上做小生意、打零工一輩子,對於他們而言,一輩子賺到的錢,都沒有在那兩年看到一套房子增值的那麼多。

「賣了賺了錢在南京買,」是特別樸實而且真實的想法。

但是,現在回過頭看,我是實打實地錯過了南京的買房期,這也給我這麼多年來,得一直相親埋下了伏筆。

在南京,我也相親了不少次。

講真,我算讀書讀出來的,學歷還可以,收入到手萬把塊,加班強度不算驚人,在相親市場上,自身素質雖然算不上差,但是也有自知之明,確實算不上好。

和我差不多情況的,比如我同學兄弟,之前在上學的時候有女朋友還熬過畢業分道揚鑣的,基本也就穩定的「窮」混在南京,一起從買小房子開始,穩定的奮鬥了。

但是偏偏,我屬於沒有女朋友可穩定的那一種,只能硬碰硬地在南京的相親市場上廝殺,結果自然就很心酸了

首先,南京最出名的相親角玄武湖,有幸去過一次,基本就很有自知之明了,比如曾經看到這個小哥哥:

但幾個經過的大媽大爺看到小伙子沒房,就議論開了:

「個子可以,長相也不錯,可惜沒房子,現在還在租房...」

「這個不行!」

「算了吧,父母農村的...」

「只有90萬啊,那不行,這點錢能上哪買房啊」……

我默默對比了下,比起這個小哥哥,我不僅南京無房,還外地有貸...

而通過各種渠道,我在南京也遇到1-2次,聊得還不錯的女孩子,最後問問條件(主要是對方問我),南京無房,外地(不太有名的家鄉)還有房有貸,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用兄弟的話給我分析:有房有貸,就算不嫌棄你在南京沒個窩還有負債,也得嫌棄你沒了處女貸啊。

在掙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了回家鄉相親之路,原本以為,第一個回家也算知根知底,門當戶對,可能共同語言多一些;家鄉畢竟有房,實話說,相親的時候,底氣確實足一點。

誰知道,連續2年,一樣失敗告終。

一開始,我相親走的是「家鄉相親,雙雙回南京」的路子,也就是認識了一些同樣在南京奮鬥的同鄉姑娘,這樣平時在南京奮鬥,過年也一起回家,還沒什麼矛盾。

沒想到,姑娘只需一問:「在南京買房了嗎?」

「還沒,但是家鄉買好了,在南京買房隨時可以賣掉。」

「已經賣掉了嗎?」

「還沒。」

......

今年,我相親又開始走起了就在家鄉的路子,沒想到,仍然很難:

因為願意留在家鄉的姑娘,說個ZZ不正確的話,確實是真的沒有共同話題;而感覺還不錯的,對方又覺得去南京」漂「很難,在家鄉住著又得」長期分居「,終歸都不是辦法。

所以,加了個微信就沒下文了。

而今年,關於相親的新聞甚囂塵上,網絡上引為笑談,我卻是真的笑不出來:

在外人看來,我讀了書,有學歷,在南京工作也不錯,收入在家鄉人看來也還行,但是,偏偏是生活、房產全面的全面拉鋸撕扯,讓可能的婚姻預想,一地雞毛。

雖然現在很多人說,不一定非要結婚,我也認可,確實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也尊重每個人對自己生活的定義與選擇。

但是,我是實打實渴望結婚有個家的,所以,我只能考慮如何才能順利地找到另一半。

目前對於我而言,只有兩種選擇:

一個是,無論如何,利用今年樓市小陽春,含淚割肉的把家鄉的房子賣了(2020年開始的牛市下沉三四線城市,真的結束了,即便房價漲上去了,但是很難賣出去),現在想賣房,絕對不可以按照目前的報價均價去賣,必須便宜出手;然後立刻在南京「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買房上車

另一個則是,痛定思痛,徹底離開南京,準備體制內的考試(求別槓,我這把年紀回家鄉,目前從事的工作在小城市也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體制內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2022年想立刻解決問題,難度很大

因此,作為一個來自於小城鎮,又在南京讀書的人,最後再糾結要不要回家鄉才會擁有一個家的過來人而言,給和我差不多處境或和我差不多情況的小夥伴幾個建議:

1、如果自己不在老家發展,老家就留一套房子給爸媽,自己就別買房了,家鄉的房子不僅不是加分項,甚至尾大不掉的負擔;

2、如果要在家鄉買房,只能買有圍牆有綠化有物業的有品牌的小區,最好帶本地最好的學校(雖然說教育均衡,但是大概率是管不到三四線以下城市的,而且三四線真的資源少而集中,就1-2個),這樣才能讓房子能有流動性;

3、只要錢夠在南京夠上一個遠大新或者老破小,就不要想「富有盈餘」的買家鄉房,買房這件事情,也是偷懶不得的。

遠大新一定要有地鐵,買得早就算不增值,至少也不會深套,自己日常還算自住便利;而老破小買得好,增值能力雖然一般,但是流動性槓槓的。

4、如果找得到旗鼓相當的願意奮鬥的另一半,一起在南京買房吧,兩個人的」處女貸「對於在南京這種熱門的城市來說,算是官方給奮鬥青年最大的福利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