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奧運精神 問道中華文化——專訪北京2022冬奧會、冬帕運會公共藝術委員會藝術總監吳為山

藝術畫廊 發佈 2022-02-08T23:26:05+00:00

「學習強國」記者近日專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北京2022冬奧會、冬帕運會吉祥物設計評審組專家委員、公共藝術委員會藝術總監吳為山。

「學習強國」北京2月7日電 體育與藝術素有天然的關聯。冬奧會上的冰上舞蹈、雪上競技,運動之美、力量之美和藝術之美點燃大眾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情與關注。我們形成了怎樣的中國特色藝術表達,如何用經典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強國」記者近日專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北京2022冬奧會、冬帕運會吉祥物設計評審組專家委員、公共藝術委員會藝術總監吳為山。

巴赫為何青睞孔子雕塑《問道》

近年來,吳為山創作了很多與奧運相關的作品,從《跨越——火炬手》《滑雪者》到《微笑的顧拜旦》《深情看中國》等,都在國際上享有美譽。「我個人沒有參加過奧運會,也不是運動員,但是對於奧運主題的體育藝術作品我一直在關注,也多次組織全世界的藝術家進行創作。」吳為山說,「我用創作系列作品等方式來參與了奧運會。」

早在2014年南京青奧會時,吳為山就曾組織很多國際藝術家進行主題性創作,這些作品經過多次評審後落戶江蘇南京,成為了南京青奧會的文化遺產。

「大型的雕塑《跨越——火炬手》就是在那個時候創作的。」吳為山說。2017年7月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來京參觀中國雕塑院,對吳為山創作的這件奧運主題作品頗為讚賞:「這件作品像彩虹一樣,令人眼前一亮。它表現了運動員頑強的生命意志和強健身體裡迸發出的力量與速度,體現了人類豐沛的情感。」

《跨越——火炬手》 吳為山2014年創作 中國美術館供圖

另一件作品《滑雪者》是吳為山二十多年前創作的作品,可以說對於運動、生命和美的關注,一直伴隨著吳為山藝術創作的全過程,而最早便是通過雕塑來表現運動的美。「通過雕塑作品表現奧林匹克精神是從我上大學之後開始的,那個時候教室里放著《擲鐵餅者》等希臘雕塑的複製品,這些作品是當年藝術泰斗徐悲鴻從法國帶回來的,這個對我產生的影響很深。之後我便開始學著對這些雕塑進行素描創作。」

《滑雪者》 吳為山1996年創作 中國美術館供圖

吳為山和奧運的緣分不止於此,2016年,吳為山應巴赫之邀開始創作雕塑作品《顧拜旦》,並在次年1月紀念顧拜旦逝世80周年之際正式落戶位於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當時我的這個作品獲得了他們的高度認可,巴赫還把這個雕塑特別取名為《微笑的顧拜旦》。」為什麼是微笑呢?吳為山解釋,「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體育本身就是倡導一種向上和向善的力量,我做的《微笑的顧拜旦》,不僅表現了顧拜旦對於奧林匹克精神最美好的憧憬,也體現了中國人對於奧林匹克運動的一個態度,就是我們要笑對人生、笑對未來。」

《微笑的顧拜旦》 吳為山2017年1月創作 中國美術館供圖

而另一個廣為人知的雕塑《深情看中國》,是吳為山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為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創作的。這個雕塑所展現的是一個行走狀態的正在拍照的人物形象,「邊邁步邊拍照」。談到創作的靈感時,吳為山說:「中國一直在前進,那麼羅格想要拍一個準確的中國,他覺得自己也需要邁步前進,需要邊走邊拍。」後來羅格在網上看到了吳為山所做的這幅雕塑,專程跑來了北京,在這個雕塑面前做了一模一樣的動作,留了一張合影。

吳為山(右)、羅格(左)和羅格的雕塑 中國美術館供圖

除了羅格之外,吳為山和巴赫之間也有很深的交往。「巴赫兩次到訪中國美術館,而我多次訪問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每一次去他都會在國際奧委會總部升起中國國旗,我認為這是對中國的尊重。」

在巴赫的辦公桌上,有兩尊雕塑一直在被輪流擺放,一個是《微笑的顧拜旦》,一個是孔子的雕塑《問道——孔子問道老子》。這兩個都是吳為山的作品,「之所以他把兩尊雕塑輪流放在桌上,可見在巴赫心中,中華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核是一致的。」吳為山說。

冬奧會折射藝術表達之新變

冬奧會是一個體育與藝術、運動與美相結合的最美好的盛會。作為北京2022冬奧會、冬帕運會公共藝術委員會藝術總監,吳為山表示北京2022年冬奧會,無論是它的會徽和場館設計,還是體育圖標和特許商品,都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有中國傳統的審美,同時把冰雪的概念融入到了裡面,這就是最大的一個特徵。」

吳為山介紹,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設計為例,它的正面有祥雲紋樣和冰雪紋樣,祥雲紋樣正好傳承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祥雲」圖樣,而冰雪又是冬奧的元素,實現了二者的融合。獎牌的背後有24個點,是對星辰日月的表達,「也象徵著北京冬奧會是星空燦爛的,也寓意著我們每一個運動員都將在這樣的時空中取得佳績,每一個都是明星」。

北京冬奧會金牌(正面) 視覺中國供圖

相比2008年北京奧運會,吳為山認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藝術體系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逐步「全民化」。很多奧運冠軍在退役之後也加入了創作的隊列之中,本來應該是被創作的對象,如今他們主動賦詩作畫,創作新一代的優秀體育作品。「體育在過去很少有這樣的一種跡象,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轉型。」

談及如何用體育經典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吳為山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作為藝術家首先要先去了解、體驗奧運精神,要和運動員交朋友,這樣才能創作出接地氣、有溫度的經典作品。第二,這些經典作品要多在國際上交流,多增加線上的展覽,把國外優秀的體育題材作品引進中國展出,同時中國的經典體育作品也要「走出去」。第三,對以往表現奧林匹克精神的代表性作品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經典更加經典,讓經典走進廣大人民心中,讓經典不僅成為它所創作時代的代表性作品,同時也要在新時代發揮它獨特的作用。

中國美術館的「奧運實踐」

中國美術館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很強調藝術題材的廣泛性,更離不開體育題材。吳為山介紹,中國美術館藏有13萬件美術作品,其中有很多是表現體育題材的,如表現女排精神的中國畫作品《決戰之前》,表現殘疾運動員自強不息的雕塑作品《挑戰》等。

中國美術館在北京冬奧會、帕運會期間,策劃、展出這些作品,同時組織全國優秀的美術家,創作關於奧運題材的美術作品,展現人文大同的體育精神。這裡面不僅有表現奧林匹克競技運動項目的作品,還有表現全民健身、全民運動以及表現民族題材的體育作品。「奧林匹克精神,它不僅僅體現在競技運動項目當中,更體現在整個人類的運動當中,體現在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當中。」吳為山說。

此外,中國美術館還通過舉辦如《迎冬奧:美在逐夢》的主題性展覽,把數十年來表現體育題材的經典作品匯集展出,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全國很多美術館紛紛舉辦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題材作品展,力求通過展覽弘揚、傳承奧運精神。」吳為山表示。

中國美術館還組織了「為奧運冠軍畫像」的活動,邀請藝術家為包括第27屆雪梨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冠軍王麗萍、第27屆雪梨奧運會及第28屆雅典奧運會羽毛球混雙冠軍高崚、第29屆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62公斤級冠軍張湘祥在內的奧運冠軍畫像,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通過媒體宣傳,表現中國運動員所體現的奧林匹克精神。

吳為山表示,在冬奧會之後,他將圍繞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雙奧之城等主題進行創作。「未必只表現一個運動的題材,要以藝術的方式來表現雙奧之城的特殊魅力,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自信和時代自信。」(「學習強國」冬奧會特派記者 裴嘉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