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從亞洲「逃難」來的老鼠,緩解了肆虐歐洲四個世紀的黑死病

科學蟲洞 發佈 2022-02-08T17:53:37+00:00

人類最恐懼的傳染病主要有兩種,一是天花,另一個就是鼠疫。第二次大流行於1347-1353年在歐洲蔓延,殺死了2500萬人;

文|科學蟲洞

人類最恐懼的傳染病主要有兩種,一是天花,另一個就是鼠疫。鼠疫有個更為人熟悉的名字,「黑死病」。歷史上曾發生過3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每一次都傷亡慘重。

第一次大流行發生在公元6世紀,收割了一億條人命,致使拜占庭帝國走向衰亡;第二次大流行於1347-1353年在歐洲蔓延,殺死了2500萬人

第三次大流行是19世紀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全球死於鼠疫的人達到1500萬

這三次大流行中,雖然第一次的死亡人數最多,但要說哪一次最為恐怖,卻是第二次。這次鼠疫讓歐洲成為人間地獄,給歐洲人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瘟疫

一切得從一場戰爭說起。1347年,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之一「欽察汗國」,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現在的費奧多西亞)。

戰爭中,蒙古軍隊損失很大,憤怒的他們決定將屍體投入卡法城中,讓裡面的軍民感染瘟疫。計謀得逞,卡法很快淪陷。

戰爭結束後,籠罩著城裡的瘟疫卻沒有銷聲匿跡。當時卡法城內有不少義大利人,戰敗後,他們紛紛回到家鄉,也帶回去了「瘟疫」——黑死病(鼠疫)。

途中,鼠疫傳播到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堡),最終抵達義大利西西里島。從這裡開始,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噩夢就開始了。

鼠疫從義大利港口城市莫桑拿,經水路蔓延到北部的熱那亞,攻破法國城市馬賽……就這樣,這種瘟疫一步步地從義大利輻射到西歐、北歐、東歐,最終於1352-1353來到俄羅斯

中世紀的歐洲可謂多災多難,飽受饑荒、戰爭的危害,城市衛生條件差。這樣的環境,恰好成了傳播鼠疫的溫床。

鼠疫原本是野生鼠類之間的慢性流行病,鼠蚤吸食了帶病動物的血液後,細菌在體內繁殖。鼠蚤如果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液,那麼細菌就會感染對應的動物。

歐洲大瘟疫,大部分的傳播途徑是野生鼠——黑家鼠——人類,少部分是野生鼠——人類,鼠蚤就是在這些環節中,將寄生在體內的病菌鼠疫耶爾森氏菌(鼠疫桿菌),傳播給人類的。

而人與人之間,也可以傳染鼠疫。鼠疫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教皇御醫喬利阿克在《外科學》中寫道「……與之接近探視都無不染上此病,親如父子亦不能探望……」

這次鼠疫大瘟疫,還催生出了一個詞「pest」。當時很多地方的房屋、牆壁,都標有一個大大的字母「P」,這並不是兒童在惡搞塗鴉,而是告訴行人儘快遠離。

這些黑色的「P」,警告著人們這裡有鼠疫患者,可是這樣的做法似乎無濟於事,「P」就像鼠疫一樣,擴散到了更多的房屋和牆壁上……

最終,整個歐洲都未能躲過鼠疫的侵略。相比其他地區,位於義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擁有比較理想的隔離條件,但他們隔離病患時卻忽略了來往船隻的老鼠,因此也被感染了。

元氣大傷的歐洲

歐洲被鼠疫的陰雲籠罩著,可謂元氣大傷。在多個國家中,受災最為慘重的是義大利和法國,尤其是作家薄伽丘的家鄉佛羅倫斯。

「這瘟疫太可怕了,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觸,就染上了病……不,情況還要嚴重呢,不要說接近病人,跟病人說話,就會招來致死的病症,甚至只要接觸病人穿過的衣服、摸過的東西,也立即會染上瘟病。」——薄伽丘《十日談》

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傑出代表,也是鼠疫大流行的親歷者。曾經繁華的佛羅倫斯,在鼠疫毫不留情的肆虐下,陡然變成了人間地獄

大街上的人,走著走著突然倒地暴斃;窩在家中的人,身亡也無人知曉,直到臭味被他人聞到;每天,都有大量的屍體被遇到城外……

英國童謠《Roses》中「圓環形狀的玫瑰,裝滿口袋的花束,灰燼,灰燼,你們都要倒下!」,描述了這樣的景象:鼠疫暴發時,運屍車用鮮花掩蓋屍體和臭味,空氣中漂浮著焚燒的灰燼。

在這場大瘟疫中死亡的人數,無法精準計算,少則2000萬,多則4200萬,傳統觀點認為一共死亡2500萬人,大約占據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這些死者中,大多死於鼠疫,但也有人因「人禍」而亡。猶太人被污衊陷害,冠上「投毒者」的罪名被殺死。例如在德國的美因茨,就有1.2萬猶太人被活活燒死。

除了死傷之外,歐洲的經濟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發生在中世紀的鼠疫大流行,不僅波及面積廣,「後勁」也很足,一直延續到18世紀初。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原因讓張牙舞爪的鼠疫有所收斂呢?

鼠疫的終結

在抗生素髮明之前,人類一旦感染鼠疫,基本就只能等死。據了解,1894年,導致鼠疫發生的鼠疫桿菌才被發現;感染鼠疫的途徑,在1898年才得以揭曉。

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大流行,人類沒有招架之力,只能儘量做好隔離措施,怎麼看都不像是能夠消滅病菌的樣子。

其實,囂張的鼠疫在18世紀初得到緩解,跟一群從亞洲「逃難」來的老鼠有關。這些老鼠叫作印度褐家鼠,本來好好生活在地下洞穴,不料18世紀初的一次大地震,讓它們不得不來到地面謀生。

地震剛發生,人類沒有太多精力滅殺褐家鼠,給了它們壯大族群的機會。不過等災後情況好一些,人類就「磨刀霍霍向老鼠」了。

印度褐家鼠沒了家,又人人喊打,一路向西逃難,通過水路來到了歐洲。人們驚奇地發現,褐家鼠出現之後,肆虐歐洲幾個世紀的「黑死病」,居然得到了遏制。

從前文中得知,傳播鼠疫(黑死病)的主要是歐洲的黑家鼠,而印度褐家鼠的到來,對黑家鼠形成了壓制。

褐家鼠更團結、更聰明、適應能力強,很快就占領了地盤。如此一來,被「壓迫」的黑家鼠數量開始一步步減少,鼠疫的情況便得到了遏制。

有朋友可能會問,難道褐家鼠不會傳播鼠疫嗎?其實,褐家鼠身上也有鼠蚤、攜帶著鼠疫桿菌,但它們身上的鼠蚤,跟歐洲黑家鼠身上的不是一個種類。

印度褐家鼠的鼠蚤名為「角葉蚤」,非常專一,只寄生在褐家鼠身上,哪怕宿主死亡,它的下一個選擇依舊是褐家鼠,不會像黑家鼠的鼠蚤那樣肆無忌憚地擴散。

當然,嚴格來說,歐洲這次鼠疫的終結,並不全是褐家鼠的功勞,還跟很多因素有關。例如,採取隔離措施、改善衛生條件、研究鼠疫發病機理等等;尤其是鏈黴素、青黴素等藥物的出現,人類才制服了瘟疫。

福禍相依

鼠疫大流行是一段黑暗慘痛的歷史,是歐洲乃至於全人類的傷疤,但中國有句古話叫「福禍相依」。

這次瘟疫,打破了教會的專制地位,許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樣信奉上帝,而是開始相信科學,歐洲走上了文藝復興的道路。

此外,死在鼠疫中的人不計其數,倖存下來的人,繼承了家庭成員的財產。他們手握大量資本,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