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視大型新聞直播節目《北京向未來》關注賽場內外走進冬奧煙火生活

北京衛視 發佈 2022-02-09T21:49:01+00:00

關注冬奧盛事,深挖熱點內容,北京衛視大型新聞直播節目《北京向未來》正在熱播。該節目自1月31日開播以來,平均收視穩居前四,連續多日同時段全國第一,節目相關話題更是刷爆網絡,霸榜熱搜。

SPRING FESTIVAL

關注冬奧盛事,深挖熱點內容,北京衛視大型新聞直播節目《北京向未來》正在熱播。該節目自1月31日開播以來,平均收視穩居前四,連續多日同時段全國第一,節目相關話題更是刷爆網絡,霸榜熱搜。

2月9日,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女子3000米接力等項目相繼進行,《北京向未來》第一時間跟進熱點賽事,為觀眾點評解讀;同時開闢「冬奧在我家」「冬奧網紅打卡地」「冬奧新標杆」等板塊,著眼冬奧與百姓日常的深度關聯,勾畫全民冰雪熱的火熱圖景。

賽場內外

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是冠軍

昨日,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正式落下帷幕。《北京向未來》第一時間邀請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韓天宇、劉秋宏夫婦做客演播室,跟進賽程點評解說。作為該項目種子選手任子威的隊友,韓天宇面對本場比賽任子威失利的情況,送出了自己的暖心祝福。他直言短道速滑向來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項目,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是冠軍,他相信任子威能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心態,賽場再戰。

勝敗乃兵家常事。節目中,劉秋宏也講述了自己征戰冬奧會的經歷。她表示誰都不可能是常勝將軍,但勝不驕敗不餒才是一個優秀運動員應該具備的品質。「因為最主要的如何戰勝自己的心態,以及傷病帶來的各種困擾,我一直想要的就是堅持到冬奧會賽場,哪怕沒有收穫金牌,但能戰勝自己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冬奧煙火

掃把笤帚齊上陣,水壺蒸鍋冰面飛

繼2月8日節目組實地探訪谷愛凌口中的「冬奧網紅打卡地」三里屯後,昨日,節目組又走進延慶,正在舉辦冰燈冰雪節的龍慶峽成為男女老幼休閒參觀、感受奧運氛圍的絕佳打卡地。無論是大型冰雕作品冰墩墩、雪容融,還是500餘件冰制建築、350餘件冰雕作品等,都讓遊客在欣賞冰雪景觀精緻壯麗的同時,感受著濃烈的奧運氛圍。

北京冬奧會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近幾日,#萬物皆可冰壺挑戰#刷爆社交網絡,全國多地打響冰壺民間模仿賽。《北京向未來》在昨日的節目中也創新開設「冬奧在我家」板塊,實地探訪京城的冰雪運動地,捕捉到了「掃把笤帚齊上陣,水壺蒸鍋冰面飛」的「冰壺」運動壯觀景象。此外,市民們還跳起冰舞,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冬奧,表達喜悅。

節目中,「北京冬奧新標杆」板塊則為觀眾介紹了U型場地上一隻神奇的「鷹眼」。這套由北京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高速運動跟蹤攝像系統,可以為裁判提供4K高清全景和特寫畫面,堪稱裁判的第二雙眼睛。

「零」的突破

亮相即是突破,參賽已是創造歷史

在本屆冬奧會開幕式的主火炬點燃儀式上,一張年輕的面孔格外引人關注,他就是中國北歐兩項第一人趙嘉文。在昨日結束的北歐兩項男子10公里越野滑雪比賽中,他雖未能收穫獎牌,但能站在賽場上,已經是中國冰雪運動的一大進步。節目中,一則生動的小片為觀眾講述了這位00後小將的燃情故事,王石安也評述道:「北歐兩項對場地要求非常高,被稱為『男人的項目』,我國能把該項目開展起來,而且運動員能進入奧運會,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是了不起的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雙人雪橇賽中,中國組合黃葉波、彭俊越上演了一場雪上的「速度與激情」,實現了中國隊在該項目上「零」的突破。作為一組「半路出家」的選手,《北京向未來》向觀眾揭開了二人神奇的「跨界」經歷:身為廣東人的彭俊越原是籃球運動員,且15歲之前從未見過真雪花,黃葉波則曾是田徑選手。評論員劉語熙表示,跨界跨項的選才方式給我國的體育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這也是我國本屆冬奧能夠實現全項目參賽的重要原因之一。

幕後英雄

用熱愛詮釋信仰,平凡亦值得歌頌

從一無所有起家,無論是剛剛萌芽的雪上項目,還是已成為王者之師的短道速滑,每一個向前邁進的腳步,都離不開教練員們的卓著功勳。節目中,一段致敬金牌背後英雄人物的小片引人淚目。李金燕、孟慶余、辛慶山、陳洪斌……這些以自身的付出鋪就中國冰雪運動的奠基者,是對熱愛、信仰的最佳詮釋。

眼下,冬奧賽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而醫療保障團隊、製冰師、造雪師等等,亦是用自己默默的辛勞與堅守,成就著著這場盛事簡約、安全、精彩地籌辦。節目中,導演組為觀眾細緻展現了「雪如意」高難度的造雪過程、每天賽道穿行20000米的製冰師傅們的日常等,向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致敬。

今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賽將決戰雲頂之巔,《北京向未來》也熱切關注中國老將們的騰飛之旅,21:00,鎖定北京衛視,我們不見不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