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解讀一本書‖《泰國通史》東南亞旅遊大國綿長動盪的歷史

奇聞大師兄 發佈 2022-02-10T00:00:24+00:00

今天為大家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泰國通史》,它的作者是雲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段立生。說起泰國你可能會想到它是一個地處東南亞的新興經濟體,還是一個旅遊勝地、佛教之國。

今天為大家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泰國通史》,它的作者是雲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段立生。說起泰國你可能會想到它是一個地處東南亞的新興經濟體,還是一個旅遊勝地、佛教之國。如果看過電影《湄公河行動》,你可能還會知道,泰國的北部邊境就是世界三大毒品產地之一的金三角。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19世紀末當歐美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時,連東亞最大的國家中國都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但是泰國卻一枝獨秀,成為了整個東南亞地區唯一一個扛住侵略、保持住獨立主權的國家。為此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梁啓超還曾把泰國和日本推為模範國,希望中國吸取他們的成功經驗,找到自強圖存的方法。不過,雖說泰國在歐美列強的圍堵中完成了國家轉型,維護了民族獨立,但是這一路走來還是相當艱辛的,也無奈的留下了不少的後遺症。《泰國通史》這本書從泰國的國家發展起源開始講起,著重講述了19世紀末泰國抵禦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的艱險歷程。最後作者還介紹了拉瑪九世之下的現代泰國,一共三大部分。

下面我們就先來看一看泰國的國家發展起源。在遭遇英法列強的威脅之前,泰國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分別是城邦階段、統一王朝階段以及反抗侵略階段。先說城邦階段,泰國是一個沿海國家。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匯口,因此海洋貿易非常發達。同時泰國所在的中南半島還是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結合部,非常便於泰國就近吸納兩大文明的發展成果。但是早期的泰國卻有一個嚴重的缺陷。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高溫,冬夏又降水不平均。這種氣候不宜居也不適宜農業生產的環境,導致泰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於小國寡民的狀態。

這期間,泰國的國土上曾建立起過一系列中小規模的城邦國家。比如說,在中國的唐朝時期,泰國的克拉地峽一帶曾存在過一個盤盤國,而且盤盤國的使節還曾來到中國向唐太宗朝貢。再比如在湄南河三角洲一帶曾有過一個金林國。據記載這個金林國跟中國、印度乃至中東的波斯帝國都保持著友好的貿易往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泰國旅遊勝地清邁。清邁在古代也曾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城邦國家,中國的元明時期的文獻稱它為800媳婦國,據說是因為清邁國王擁有800位妻子,每位妻子負責統領一個村寨,800媳婦國由此得名。但是這種說法顯然傳說的成分更重,缺乏可信度。所以本書的作者更傾向於當時的清邁是一個保留著母系氏族傳統的國家,而所謂的800媳婦應該是指800個由女性酋長統領的部落。

泰國的城邦時代一直持續到了13世紀中葉,1238年泰國的國家形態發生了第一次巨變,泰國人領袖室利·膺它沙羅鐵,建立起了泰國的第一個統一王朝素可泰王朝,這也是泰國國家歷史的開端。不過對於此時的素可泰王朝而言,統一國土重要但統一思想更重要。畢竟在此之前,泰國從來都沒有形成過統一的國家,民眾對於統一的認同感並不強。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國家有什麼風吹草動,國人很容易被分裂分子煽動,讓國家再度走向分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任國君蘭甘亨推動了一系列統一國人思想的措施。比如蘭甘亨將流行於泰國境內的多種文字加以改造,創立了獨屬於泰國人的泰文字母。再比如他頒布了成文法典,統一國人的律法觀念。重要的是,他從錫蘭,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洋島國斯里蘭卡引進了小乘佛教,並且將其確立為國教。因為小乘佛教重視個人修為,強調自我完善,這相比於泰國本土已有的強調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教和強調種姓制度的婆羅門教,更有利於疏解底層民眾的反抗情緒,緩和階級矛盾。而統一的宗教信仰也大大增強了國人對於國家統一的認同感,增強了國民的向心力。因此,本書的作者才說,蘭甘亨引進小乘佛教,對於鞏固國家發展的貢獻,不亞於泰國文字的發明。不過,總體來說此時素可泰王朝的政治經濟體制依然比較原始,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但是蘭甘亨去世後,後續的幾代國王都過度沉溺於佛教。無心朝政導致素可泰王朝的勢力範圍開始縮小,王朝逐步走向衰落。最終素可泰王朝被位於湄南河中下游的羅斛國滅亡。

1350年,羅斛國國王烏通王將首都遷到阿瑜陀耶,成泰國的歷史也由此進入到了阿瑜陀耶王朝統治時期。阿瑜陀耶王朝的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土地、人口以及賦稅的控制,開創了薩克迪納制度。薩克迪納在泰語中可以理解為對稻田的權利。薩克迪納制規定國人要根據身份等級的高低來劃分土地,其中貴族與官吏被劃分為五級,每一級都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而此外的絕大多數普通人則被劃分為平民或奴隸,其中平民的地位比奴隸稍高,但是也不能隨意遷徙。

戰爭時期要以士兵的身份參戰,和平時期要負責耕種貴族的土地。所以可以說,薩克迪納制度本質上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封建領主制度。而也正是這項制度,讓阿瑜陀耶王朝延續了400多年。隨著王朝日趨強盛,阿瑜陀耶王朝開啟了四處征伐的歲月,這也是泰國歷史上對外擴張的高峰期。當時的泰國甚至曾一度吞併了寮國和柬埔寨,還深入到馬來半島,企圖控制馬六甲海峽。而也正是這次擴張,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國家版圖。不過泰國稱霸中南半島的日子並不長,因為16世紀中期,泰國的西部出現了一個新興強國緬甸。緬甸的崛起也標誌著泰國的國家發展歷程從擴張期進入到反擊侵略期。

155年,泰國國王摩訶查克拉帕捕獲了七頭白象。如果熟悉西遊記,你可能會記得白象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所以在佛教文化中有一定的地位。對於泰國這樣一個熱烈崇信佛教的國家來說,一連捕獲七頭白象無疑是大大的祥瑞,是國家興旺富庶的標誌。然而這個喜訊卻引來了緬甸國王莽應龍的嫉妒,於是他寫信給泰國國王,想要索取兩頭白象。泰國國王的態度也很簡單,你想得美。所以很快緬甸國王莽應龍便以此為藉口,發動了白象戰爭,擊垮了阿瑜陀耶王朝,並將泰國變成了緬甸的附屬國。隨後的十幾年間,泰國軍民幾經反抗,也曾一度實現過短暫的復國,但最終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還是在緬甸的入侵下徹底滅亡了?

隨後,吞武里王朝的創始人鄭信登上了泰國歷史的舞台。鄭信這個名字是不是聽起來很像中國人?不錯鄭信身上確實有著一半的華人血統。提起鄭信的出身,還要將目光轉到中國。中國自明朝起便開始了人口的持續膨脹,有限的土地養活不了更多的人,於是廣東、福建一帶的貧民便開始前往東南亞一帶討生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南洋。下南洋的這群人中,有一部分來到了泰國。由於當時的泰國正處在對外擴張期,基層社會的男丁都要參軍打仗,導致村寨里留守的主要都是女性,這就給華泰通婚提供了契機。於是很多下南洋的華人男性都娶了泰國女性為妻,並且留在當地定居,而正信的父親鄭鏞就是其中之一。後來緬甸入侵,阿瑜陀耶王朝滅亡,鄭信便利用自己華泰混血的身份,動員華人富商和泰國貴族共同抗擊外來侵略,獲取了中泰雙方的共同支持。鄭信在短短几個月內便將緬甸軍隊逐出了泰國國境。隨後他建立了泰國歷史上第三個統一王朝吞武里王朝。在之後15年的時間裡,鄭信南征北戰,再次將柬埔寨和寮國等地區納入到泰國的勢力範圍內。遺憾的是鄭信在位的中後期窮兵黷武,又迷信佛教,引起了下層民眾的強烈不滿。1782年阿瑜陀耶城爆發了底層民眾起義,以昭披耶卻克里為首的貴族集團趁此機會逼迫正信退位,結束了短暫的吞武里王朝。隨後昭披耶卻克里自立為王,遷都曼谷建立了延續至今的曼谷王朝。到這兒泰國國家的發展起源也就說得差不多了。

接著咱們再聊一聊19世紀中後期,面對英法殖民帝國的威脅,泰國是如何維護民族獨立的。1855年,英國逼迫泰國簽訂了鮑林條約,泰國因此喪失了司法及關稅主權。與此同時,法國也開始對泰國執行蠶食政策。泰國與其他東亞、東南亞國家一樣,面臨著被列強瓜分的危險。那麼泰國究竟怎樣躲過列強瓜分,成為東南亞唯一一個獨立國家的?

本書的作者指出,是泰國統治者對內推動近代化改革,對外左右逢源,積極外交,才為泰國維護民族獨立提供了可能。先來說對內地近代化改革。1851年曼谷王朝的第四任國君拉瑪四世登基,這也標誌著泰國邁開了對內改革弊政的步伐。拉瑪四世在位期間,主要將改革重點放在了對薩迪納制度的調整上。咱們前面說過,這種封建土地制度不僅將泰國的男性平民牢牢束縛在貴族的土地上,還讓他們承擔了大量的無償勞役。農民既沒自由又沒時間,使得泰國的農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於是拉瑪四世一改舊制,放棄免費勞役,開啟了付費僱傭工人的先河。在拉瑪四世的帶動下,很多官員也發現付費僱傭的工人勞動積極性更高,能夠大大提高公共工程的建設效率。於是很多官員也開始願意使用付費工人,免費徭役制度就從此開始瓦解,而卸下重擔的平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開墾荒地,發展生產,也為泰國的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針對比平民地位更為低下的奴隸群體,拉瑪四世還規定,貴族不得隨意虐待奴隸,否則奴隸有權利尋找新主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奴隸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為了除舊布新,推動泰國與歐洲國家的文化交流,拉馬40還主動邀請英國女教師安娜李奧諾文斯進入泰國宮廷,為王子公主們教授英語和近代科學知識。由此上行下效,大大推行了泰國的近代化教育,促進了泰國社會風氣的開放,加速了保守觀念的瓦解。這裡說句題外話,據傳拉瑪四世還曾與這位優秀的英國女教師相愛。這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後來登上了紐約百老匯歌劇院,並在1999年被拍成了電影《國王與安娜》。拉瑪四世是還是由香港演員周潤發所飾演的?當然了,這一段軼事不過是女教師安娜的一面之詞,其間充斥著西方人的文化優越感,因此可信度十分有限。在社會到改革上,總體來說,拉瑪四世的改革成果主要是在象徵意義上去舊從新鬆動了國人的傳統,而在事實層面則主要只是小修小補,並沒有觸及到舊制度的根本。所以此時的泰國仍舊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制國家。

1868年,拉瑪四世去世,他的兒子拉瑪五世繼位。1873年20歲的拉瑪五世開始親政,也正式拉開了泰國實現近代化改革的大幕。咱們前面提到過,拉瑪五世在當王子的時候便已經接受了一定的西式教育,之後又以國家元首的身份接連訪問了英、法以及俄國。因此相比自己的父親,拉瑪五世對現代化的了解是更系統的。首先,拉瑪五世花費了大概20年的時間,徹底廢除了薩克迪納制度,解除貴族對農民和奴隸的人身束縛。其次,拉瑪五世改革了泰國的稅制和貨幣制度,有效地制止了官商勾結,而新的貨幣制度也實現了泰國貨幣的近代化和國際化。稅制與貨幣的雙重改革使得泰國的財政狀況趨於好轉,在不增加稅收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實現國家收入的持續增長。

此外,拉瑪五世還創建了近代化的教育制度和軍事制度,並且大力發展實業投資,修建了諸多鐵路、郵局以及電報站。經過幾十年的改革與經營,泰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乃至司法和關稅制度上都建立起了穩固的近代化制度。也因此在面對英法等列強的衝擊時,泰國的確是比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東亞、東南亞國家更有底氣的。除了對內改革,泰國在國際舞台上得當的外交策略也為他維護國家獨立爭取了黃金時間。雖然對內改革頗見成效,但是當時的泰國依然沒有實力與列強叫板,所以面對英法兩國的步步緊逼,泰國多數時候只能採取妥協政策。

從1867年到1907年這短短40年間,泰國先後向英國人割讓了泰國北部的國土,以及與馬來西亞接壤的兩個洲,又向法國割讓了東面的寮國與柬埔寨。按照這個趨勢,泰國被英法兩國瓜分掉不過是遲早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幸運女神給了泰國一次機會。公元1893年,在法國人占領寮國後,拉瑪五世親自趕赴俄國一通遊說,獲得了沙皇維持暹羅現狀的口頭承諾。暹羅就是泰國的古稱。而英國人這邊也不願意繼續看著法國人大占便宜,以至於威脅到英國在泰國的利益。於是借著英國與俄國的雙重壓力,算是暫時遏制住了法國的侵略勢頭,讓泰國獲得了喘息之機。而也正是這次喘息之機,讓泰國堅持到了國際局勢發生變化的那一天。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迅速崛起讓英法兩個老牌強國開始感到不安。為了共同抵禦德國的強大壓迫,英法兩國開始在殖民地問題上協調立場。這期間他們發現,在彼此的勢力範圍之間劃定一些獨立、半獨立的緩衝區,能夠大幅降低殖民地的國防成本,緩解彼此之間的矛盾。畢竟隔壁住著狼和隔壁住著羊所需要的國防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為了避免在中南半島上迎頭相撞,英國與法國索性承認了泰國的獨立地位,讓泰國充當兩者之間的緩衝地帶。泰國也因此避免了被英法兩國徹底瓜分的命運。總體來說,泰國最終能夠保持獨立,運氣的成分更大。但是不要忘記,在那個歐美列強獨霸全球的時代,即便是向清王朝、奧斯曼帝國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區域大國,都不免要靠出賣國家主權來換取短暫的和平。相比之下,泰國這樣的中小國家卻能夠靠著得當的外交手段維持住國家主權獨立,已經算得上是難能可貴了。

或許是因為幾十年臥薪嘗膽的對內改革遠不如外交上左右逢源帶來的甜頭大,一戰以來,泰國在面對外部威脅時逐漸喪失了反抗和自強的意志,開始成為國際舞台上的牆頭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泰國篤定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集團會贏得戰爭,便向德國宣戰,靠著搭便車成為了一站戰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勢力大漲,泰國又轉而投靠日本,成為了日本侵略東南亞的幫凶。日本被美國打敗後,泰國又立刻改弦更張確定了親美的外交立場。正因為如此,作者段立升台說,近代以來泰國的改革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兒,雖然清除了國內的封建勢力,廢除了領主制和奴隸制,但是在外交上卻缺乏一個獨立國家該有的態度。好了,這一部分我們就說到這裡,最後咱們再來聊一聊拉瑪九世之下的現代泰國。

1932年,泰國一批留洋歸來的少壯派軍人發動政變,結束了泰國持續近700年的封建王朝時代,開啟了君主立憲制時代。1946年19歲的蒲美蓬阿杜德登基,也就是拉瑪九世。拉瑪九世在位70年,是泰國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國王。然而與國家元首的長期穩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泰國政府的頻繁更迭。拉瑪九世在這70年間,泰國國內先後爆發了大小二十次政變,平均每三到四年就有一次。比如2006年的泰國軍事政變,軍隊推翻了民選政府,導致首相他信流亡國外。但是當時泰國國內支持他信的政治勢力並沒有崩潰,於是他們組成了紅衫軍,反對軍政府。而反他信的政治集團則組成了黃衫軍與紅衫軍對抗。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是泰國新聞,我們總能看到紅黃兩派對峙的場景。

那麼泰國為什麼會成為一個以政變頻繁著稱的國家?這還要說到泰國的現代化改革。泰國的現代化是漸進式改革的成果,所以即便時至今日,泰國依然有一些封建殘餘沒有被完全清除。最典型的就是泰國政府只能管理民政不能控制軍隊,反而是本該被架空的泰國王室在軍隊中有著相當的影響力。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泰國政府是由廣大的中下階層選民票選出來的,自然要代表中下層選民的利益,而政府要為中下層選民謀福利,難免就會觸及到上層階級的利益。如此一來,代表上層階級的王室就很有可能會利用自己在軍隊中的影響力,發動政變,推翻政府。例如我們剛剛提過的,他信政府就是因為衝擊泰國的等級制度而得罪了上層階級。結果不出所料,王室果然指使軍隊逼迫他信下台,最終釀成了後來的紅黃對峙。正因為如此,泰國政壇才陷入到了如今的怪圈,政府依靠中下層選民上台,然後代表中下層選民與上層階級對抗。上層階級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獲得短暫勝利。但是作為立憲制國家,政權終究要還給新的民選政府。而隨著政權的回歸,新一輪的政變也再度開始醞釀。

說完了泰國政治,我們再來聊一聊現代泰國的經濟。別看泰國政壇一直亂鬨鬨的,但是並沒有顯著影響到泰國發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泰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常年保持著6.5%的增長水平。當時的泰國跟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並稱為亞洲四小虎,整體發展水平僅比起步更早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一些。到了20世紀90年代,泰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度是中國的四到五倍。按照世界銀行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劃分,泰國是妥妥的新興中等收入國家。不過泰國的經濟在興旺中也透露著危機。因為泰國的支柱產業是以出口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20世紀60年代,泰國曾興起過大批的家用電器組裝廠。但是這一產業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所以有著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國內經濟嚴重依賴上游市場。因此,一旦處於產業鏈上游的歐美市場有個什麼風吹草動,泰國的經濟就會大受衝擊。果不其然,20世紀90年代中期,歐美市場消費不振,導致泰國面臨資金短缺的危機,不得不舉債度日。

到了1996年年底,泰國的外債達到了930億美元,相當於每個泰國人都負債了1560美元。這個數字聽起來似乎不算太多,但是當時泰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總共也就只有3000美元出頭,沉重的債務負擔成為了金融危機的導火索。緊接著經濟危機尾隨而至,導致泰國的失業人口迅速達到了115萬。經濟危機持續了整整四年一直到2001年,泰國的經濟才開始逐步復甦。如果你關注泰國電影,可能會發現到不少的成本的泰國恐怖片都將1997年的金融危機當作故事的大背景,這就可見當初那場經濟蕭條給泰國人留下的心理陰影之深。

好了,說完泰國的政治經濟,最後我們再來聊一聊泰國的佛教文化。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佛教開始傳入到中南半島,並在此後的2000多年裡在泰國綿延不斷。甚至時至今日,泰國法律仍然明確規定佛教為本國國教,本國男子在一生中必須出家一次,即便是國王也不例外。1956年30歲的拉瑪九世就曾接受剃度里出家為僧15天,以此向國人肇事,自己是佛教的最高護法。說到這兒問題就來了,佛教為什麼能夠在泰國長盛不衰?要知道,19世紀末在歐美列強的強勢入侵下,東亞、東南亞各國的本土文化都受到了強烈衝擊,即便是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也一樣在西方文化的猛烈衝擊下幾乎被攔腰截斷。那麼泰國又有什麼魔力能夠使本土佛教毫無中斷的繼續興盛?對此作者認為有兩個原因不可忽略。

首先,我們前面提到過,相比於其他東亞、東南亞國家,泰國從始至終都沒有失去過國家主權。所以泰國在各方面的改革和變遷都是連續性的、漸進式的,而非大炮一轟,一切推倒重來。也因此西方文化的入侵對於泰國文化的衝擊遠不如對其他國家的那麼嚴重。其次外來文化的強勢入侵也激起了泰國本土文化的強烈自慰心態。尤其是當泰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方面面都大規模西化的情況下,泰民族更迫切的想要在文化方面留下一些屬於他們本土的東西,以此來挽救本國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而最終,泰國選擇了這樣東西,正是佛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泰國佛教內部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適應性改革。一方面,泰國的統治者從拉瑪四世一直到拉瑪七世,都在推動泰國的佛教改革總體。目標就是要將佛教重新定義為科學的、理性的、愛國的宗教,進而通過大肆宣揚佛教的優越性來鼓舞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在野的佛教界精英們對於官方的思路並不完全認可,因此他們又醞釀了另一條改革思路,致力於將佛教的意識形態推向追求平等、民主、合理性。總的來說,朝野雙方的改革方向有重合,也有對立,共同造就了現代泰國佛教的發展動力。19世紀末的西方文化入侵,非但沒有擊垮泰國佛教,反而讓它更興旺了。

好了,到這裡《泰國通史》這本書的內容也就解讀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總結。泰國雖然是中國人熟知的旅遊勝地,但是我們對於這位近鄰的歷史卻一向缺乏了解,以至於在我們今天講解的這本《泰國通史》出現之前,華語圖書界有關泰國的發展史空白了近30年。但其實,相比與吸引了我們絕大多數目光的歐美發達國家,我們與這位近鄰的歷史和經歷才更為相似。尤其是近代以來,我們一樣被歐洲列強打開國門,一樣在侵略和凌辱中掙扎求存,一樣在改革與發展中摸索前行。所不同的是,泰國完全是靠漸進式改革實現了國家轉型,而中國則經歷了多輪的社會革命和思想革命。兩相對比,泰國的現代化代價更小,但互換也更多,中國的代價沉重,互換卻並不顯著。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在擺脫了外來侵略的威脅後,泰國國內的政治危機反而愈演愈烈,經濟發展也出現了後繼無力的問題。泰國和中國相似的處境,不同的選擇,我們看著彼此的發展史,就好像是在看做了另一個選擇的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泰國的歷史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的,泰國改革與發展的教訓也是值得我們吸取和自省的。

至此,《泰國通史》這本書就為大家解讀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