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先賢、飲水思源~記廖復陽先生拜祭湛甘泉墓

龍生堂風水文化 發佈 2022-02-11T14:21:26+00:00

打開高德地圖,了解到距離是9.6公里,其中一條線路是鳳凰城大道,到鳳寧路,右拐到新新大道,再左拐到荔園大道,再到永寧路,在永寧路的一處左拐一小段路即是。

拜謁先賢 飲水思源


  壬寅正月初八,念及先賢湛若水先生。

打開高德地圖,了解到距離是9.6公里,其中一條線路是鳳凰城大道,到鳳寧路,右拐到新新大道,再左拐到荔園大道,再到永寧路,在永寧路的一處左拐一小段路即是。於是,決定徒步前往。

走出家門,看看手機,是8:48分。

  走在路上,決心中午修糧一餐,以示誠心與敬意,於是,向鍾老師匯報。

  在路上,感受到自己雜念紛飛,也不斷默背經典,回想記憶中的湛公的人生之點點滴滴,也想到老家正在進行村級的祭祖,我遠在廣州,不便參加,但是,我選擇了拜謁先賢湛若水先生的墓。

《易經》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血統與道統,猶如一陰一陽,彼此呼應,或許是一種巧合,或許是一種感應?

  一開始,都很順暢,都是走在康莊大道上。

因為沒有去過,所以,快到終點的時候,一開始,根據導航,進入一家潤滑油公司的區域,門是開著的,我進去,門崗沒有人,我就繼續往前走,走到盡頭,發現離目標還有72米,但是,圍牆高聳,無法穿行。於是,往回走,離開廠區,到隔壁尋找入口,剛到門口,兩隻狗狂吠不止,令我望而卻步,於是,繼續往前,看到一條水泥路,很開心,沿路走進去,發現是公墓,隻身穿行在陌生的墓群中,心中略有恐懼,我保持覺知,默念「天地正氣」,繼續前行,根據導航顯示,該處為天平山,穿過山頂,往下走,又看到一條小小的水泥路,甚為欣喜,以為是通往湛若水先生墓地的道路,往山頂處走了好長一段,未見目標,於是不斷打開手機,確認前進的方向,此時,發現自己在曠野中利用手機導航利用指南針的水平確實拙劣,下山路上,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墓,暗喜,前往行禮,蹲下來細看,發現不是,於是,繼續前行,看到有房屋,心想如果有人可以詢問一下,尚未見人,卻見幾隻狗狂吠而來,於是,我只好輕身遠離,在山中摸索多處,後來,在一條用建築垃圾鋪就的大路上前行,突然,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頗有「山窮水盡已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我向他們問好,行禮,然後請教他們如何找到湛若水墓,我說,此墓就在一家潤滑油公司附近,對方說:「我們是外地人,聽說過,但不是很清楚,你要問本地人,前面穿過去,就是大路,往前走一會,就是潤滑油公司。」「好,謝謝!」我說。聽他這麼一說,我清晰了前進的方向。「剛才我想穿過去,但是,那邊有狗很兇,會咬人嗎?」我問道。「狗一般不咬人,你不要理它就是了。」「好的,謝謝。」聽他這麼說,我心裡踏實很多。於是,再次表達感謝之後,我往回走。經過那棟房屋時,狗又叫了,這時,我看到兩個小朋友,一個在玩跳繩,我大聲問:「小朋友,請問狗會咬人嗎?」「不會。」小朋友回答說。聽到小朋友這麼說,我內心篤定,於是,我只管走我的路。又走了一段,遇到一位挑著擔子的婦人。我抓住機會問道:「你好,請問湛甘泉先生的墓在哪裡,知道嗎?」「我不知道。」她回答說。「謝謝!」我說。不管怎樣,對方樂意給我回應,我也要表示謝意。於是,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果然看到大路了,這條路,應該就是永寧路。到了永寧路,往左走一會兒,就看到我熟悉的地帶,看到那家潤滑油公司,於是,我繼續往前,到了這家公司隔壁,我再次進入圍蔽區域,這次,沒有遇到狗,我想,這次應該可以找到了,於是,根據我判斷的方向往左前方走,這時,看到裡面坐了一桌人,其中一位男子大聲喊道:「你要幹嘛?」「你好!我是要找湛甘泉先生墓。」我走上前,回答說。「這裡去不了,要下去,往前走,一條小路進去才到得了。」他說。「是那條水泥路嗎?我剛才有上去沒有找到。」我問道。「不是,在那條水泥路之前還有一條小泥路。」他說。「哦,這樣啊,謝謝你!」我看到他這麼肯定,於是,我再次表示感謝之後,帶著別樣的心情上路。看看手機,已經是12:00整。

走了一會兒,眼看快到那條水泥路了,還沒有發現那條小泥路,心裡還有點納悶。有一處,看上去有點像,我走過去仔細看看,又覺得不可能,又走了一會兒,終於看到一條小泥路,此時真是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我沿著這條小泥路快步往裡走,走了100多米左右,終於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墓,我默默緩步上前,在東堂入口處,看到廣東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雖然字跡有點模糊,但是,「湛若水」三個字還是清晰可見,看看手機,是12:06分。在西堂,則看到增城區人民政府立的石刻與廣州市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示牌。

我緩緩來到墓前,行禮,表達感恩與祈願。念及湛公的偉岸人格與豐功偉績,不禁思緒萬千。我兩手空空,何以表達我的敬意?看著墓地的一叢叢雜草,我決定動手除草。墓區內圈分成四層,往外一層比一層低,一層比一層大。我從內往外除草,到了第三層,發現有些草已經用手拔不動了。因為下午三點左右還有約,我感覺時間不允許,並且,第四層面積大,雜草多,草也長得更高更大,於是,我面向湛公墓,吟誦《孔子世家贊》、《大學》(總綱)、《中庸》(第一章)、《論語》(學而第一)、《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禮運大同篇》與《詩經》(木瓜)等向湛公致敬。

告別之時,看看手機,發現已經沒電自動關機了,我按鍵開機,顯示時間是13:22分,30秒之後,自動關機了。

回家的路,就顯得輕鬆多了,剛走一會兒,看到一個工地門口有洗手池,於是,走過去洗手,但是,發現沒水,於是,繼續前行,到了一個加油站,看到洗手間,於是,進去洗手,並清楚衣服上粘住的草花,然後,繼續上路,回到家,時間是3:12分。

根據記錄,路上只需1小時50分鐘左右,但是,去的時候,花了3小時18分鐘,也就是說,花了約1個半小時尋找。如果不是有貴人指引,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找到,還不知道。到了那家潤滑油公司,雖然離目標很近,5分鐘就可以到達,但是,因為沒有「明師」指路,因為沒有精密儀器導航,對於我來說,還是猶如咫尺天涯。

人生求道的路上,何嘗不是經常發生類似的情況?

  在我看來,湛若水是我們讀書人學習的榜樣。

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生於公元1466年,卒於公元1560年,享年95歲。廣東廣州府增城縣甘泉都(今廣州市增城區新塘)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大儒。

在「立功」方面,湛公居官30多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參加會試,中進士第二名,先後被授為翰林院編修、侍讀。嘉靖三年(1524年),升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後又歷任南京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追贈太子少保。主張「天下民庶實為邦本」,反對宦官專權。歷任政績卓著,晚年致仕時,皇帝曾3次留任,75歲才得以結束宦途生活。

反觀當下,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體弱多病,甚至英年早逝,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因種種原因被關入大牢,有些人為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碌碌無為,或者追名逐利,甚至勾心鬥角,心中沒有百姓,有些人晚節不保,諸如此類,情何以堪?反觀自己,不管是作為公司領導,還是聯誼會負責人,或者協會的管理層,我奉獻了什麼呢,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湛公在教育學上有突出貢獻,他親自修訂《大科訓規》,對教育管理的體制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他一生熱心捐款贊助書院,以興辦學校、傳播理學為己任,他平日除簡單的生活開支外,其餘的俸祿都花費於購買館田、贍養四方學者,這些館田分布在廣東廣州、南海、增城、博羅、曲江等地,廣東以外如南京,揚州,安徽池州、徽州,福建武夷,湖南南嶽等處,得其「館穀」的書院竟達28所,遍布半個中國。湛公在全國各地創辦書院近40所,弟子多達數千人,遍布大江南北,促進了明代心學的發展與繁榮。湛若水的主要門生有呂懷、洪覺山、唐樞、何遷、蔣信、郭棐、馮從吾等。

《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身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標語滿天飛,但是,為官者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如何?《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經費是否得到依法足額撥付,學校是否建在寧靜美麗的場所,師嚴道尊是否得到充分體現,孩子的飲食安全與品質是否得到保障,教學的精神、內容與方式是否利於人才的培養,捐助教育的現象是否普遍,是否形成風尚,是否對自己崇尚簡約,對公益主張大義?反觀自己,有以興辦學校、傳播儒學為己任嗎?

  在「立言」方面,湛公對「白沙學說」進行揚棄,在繼承陳獻章學說的基礎上,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宗,提出「格物為體認天理」與「為學先須認仁,仁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理念,創立了「甘泉學派」,終至自成理學的一大門派,與王陽明的「陽明學」被時人並稱為「王湛之學」,成為與王陽明分庭抗禮的理學大宗,天下士子爭入其門,門徒達4000多人。湛公著有《二禮經傳測》《春秋正傳》《古樂經傳》《聖學格物通》《心性圖說》《白沙詩教解注》等,有《甘泉集》傳世。其事跡見於《明史》《廣東通志》《增城縣誌》等。

反觀當下,即使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提筆寫字都往往步履維艱,能夠隨時下筆成文的人都已經註定是卓爾不群者。反觀自己,深入鑽研了什麼?更不用說成就了什麼學說,創立什麼流派。再反問自己,能有什麼可以傳世的著作嗎?

  在「立德」方面,以孝道事母,以忠恕之道事君。無阿諛奉承之言,無取巧鑽營之私。師道尊嚴,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

在「行孝」方面來看,至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湛公享年95高齡,並且接近善終,令人讚嘆;至於「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湛公孝親尊師,不管是治學著書、為政愛民,還是慈善公益、教書育人,都揚名天下與後世。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陳獻章逝世,湛若水為之服喪3年。在事親方面,湛公不樂仕進,後在母親和廣州府僉事徐弦再三規勸下,至弘治十七年,始奉母命北上考試。50歲時母親病逝,從京奉柩歸葬,在家守墓三年。

《孝經》有云:「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湛公行孝,可謂一以貫之。反觀自己,對於雙親,「怡吾色,柔吾聲」都尚未做到,更不用說「諫不入,悅復諫,嚎泣隨,撻無怨」了,在「立身」方面,則近乎一無所成,還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前行。

湛公熱愛家鄉,關注家鄉的教育事業,在廣東境內廣設書院扶持後學,造就了不少英才,有力地推動了嶺南文化的進程。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他獲准退休返回家鄉,自此往返廣東境內各地講學。晚年,湛若水在廣州主要致力於文教方面的活動,興建書院、推動講學,分別在羅浮山、西樵山、廣州城內的天關及增城甘泉設置居所,修建書院。他春居羅浮,夏居西樵,秋居天關,冬居甘泉,四時講學,不廢弦歌。他還在天關精舍建立一座祝聖台,每當正朔、冬至和孔子誕辰都會率領鄉中縉紳對著京師的方向瞻仰叩拜,以表示不忘朝廷之意。

反觀自己,為生我養我的家鄉貢獻了什麼呢?遇到有朋友去我的家鄉遊學,我連一名合格的導遊都做不了,真是慚愧。

湛公特別倡導節儉:湛公俸祿豐厚,卻一直提倡節儉。當時南京是一個經濟富庶的江南重鎮,奢侈之風盛行。湛若水號召大家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不要大魚大肉,更不要在集市之上聚眾酗酒。即便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他也告誡百姓不要隨便燒紙。在他看來,這不單是浪費錢財,更是違反古代禮制。為防止部分學生大手大腳,揮霍浪費,湛若水特意編寫《崇儉約言》以示訓導。

反觀當下,有些人日常消費容易「大手大腳」,覺得是花自己的錢,甚至有的人明明負債纍纍,依然大手大腳,或者盲目攀比,有的人飽讀詩書,在餐桌上也依然對於浪費熟視無睹,想到自己喜歡的就只管點,不管已經點了多少菜,不管能否吃完,不管自己的碗裡是否吃乾淨,不管最終是否經常吃撐,把「若要小兒安,常須三分飢與寒」的古訓拋諸腦後,甚至忘得一乾二淨,然而,對於公益與慈善,則頗顯吝嗇,甚至斤斤計較,乃至一毛不拔,猶如一名守財奴。反觀自己,總是在不經意間造成不少浪費,對於公益與慈善,則未能竭心盡力,真是慚愧。

  湛公雖已去,然精神永不朽,實乃讀書人之典範,國人之典範,至今依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讀書人學習的榜樣!

今生能住在新塘,近水樓台先得月,蒙受湛公更多福澤,幸莫大焉!


廖復陽(字存亮)敬上


2022年2月9日星期三於廣州

編輯:蕭關明

編審:陳名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