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親愛的安德烈》07

桃花釀1 發佈 2022-02-13T13:13:18+00:00

第7封信《有沒有時間革命》,是媽媽寫給安德烈的信。也許是生活的年代和環境不一樣。其實,我對龍應台的有些思想是不能完全理解的。

第7封信《有沒有時間革命》,是媽媽寫給安德烈的信。

也許是生活的年代和環境不一樣。其實,我對龍應台的有些思想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譬如,在《有沒有時間革命》裡面,她通過前一封里問安德烈的十八歲是什麼樣,回想到自己的十八歲里有一篇日記中寫道日:「大學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世界,要我們這樣為它盲目的付出一切?」那時候的龍應台感到苦,「迷失」了自我。「她想嚎啕大哭,但沒有眼淚。她想要逃走,但沒有腳。她想要狂吼,但沒有聲音。」她不知道生存的意義是什麼?她就這樣坦誠的將自己的十八歲所有思想和情緒告訴安德烈,讓兒子也能走進媽媽,走進那個年代人的十八歲,從而達到共情。

安德烈有個弟弟,很有趣,也很有自己的思想。媽媽和弟弟直的一段對話非常具有代表性。媽媽問如果是安德烈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想?會怎麼解決?從而讓安德烈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有了融入感,也拉近了相隔甚遠人之間的距離。這個問題,沒有教化和灌輸,而是潛移默化的引導安德烈如何識別對與錯,教會他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該怎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這封信最值得我父母學習的地方就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直接教他怎麼去做,而是要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學會辨別是非曲直,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直接灌輸方法,下一次再次遇到問題,孩子還是不會思考,還會依賴別人的灌輸。

第8封信《我是個百分百的混蛋》。

信中安德烈對自己近期出現想法改變的原因做了一次深刻剖析。

安德烈與父親一起去看了電影《好日子過去了》。電影裡是講關於三個小劫匪與一個富翁的曲折故事。是關於階級和貧富差異、社會公義的電影。他坦誠的告訴媽媽,原本以為社會已經很公允,很平等,不需要反抗了。但是,這部電影告訴他,不公平永遠存在,只是你是否願意「看見」?是否願意「站出來」?是否願意去「行動」而已。這就是安德烈獨立的思考,他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他也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日子過得太好」的年輕人,所以他做不到去反對。但他內心卻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光榮。

兩個不同時代的十八歲年輕人,都有困惑,有對自我的認識,有無法逾越的人性弱點,有對社會的不滿,有內心的吶喊。但終究,該怎麼走?還得自己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別人幫不了你,這就是媽媽要說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