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夫婦6000萬房產交易跳單,怎麼回事?

魔都財觀 發佈 2022-02-09T14:16:56+00:00

昨天爆出「謝X&張X6000萬跳單事件」。簡單來說就是一對明星夫妻在上海買豪宅,看的時候詐稱不滿意,結果私下聯繫房東,成交了。

簡短和大家聊個瓜,事情不大,背後的細節很有意思。


昨天爆出「謝X&張X6000萬跳單事件」。


簡單來說就是一對明星夫妻在上海買豪宅(思南公館),看的時候詐稱不滿意,結果私下聯繫房東,成交了。


這下繞開了中介,省掉了大幾百萬的中介費,還人身威脅什麼的。


當然,以上信息都是據說,因為截止發稿,兩位明星夫妻當事人沒有做出回應。


全是那位中介在說,所以,現在沒必要急著拉偏架和站隊。


本身這件事的雙方誰對誰錯,和大部分人都沒關係。


所以不如關注事件本身,看裡面能化出什麼營養,為我所用。


整件事我順了一遍,總結出以下3點:


1、思南公館,是上海文藝界裝X的「耶路撒冷」。


2、《民法典》為什麼要「保護中介」?


3、「大明星」薅「小中介」的羊毛,這個瓜,會如何收場?


1


思南公館,是上海文藝界裝X的「耶路撒冷」。


思南公館在上海當然屬於豪宅,畢竟總價彈到6200萬了。


但豪宅和豪宅不一樣,這種等級的房子,如果說是剛需自住,那就有點太侮辱觀眾的智商了。


明眼人都知道,像上海這種一線頂級資產的保值率當然也是一流的。


但這種段位的房子還有一種剛需功能——裝X,相信我,裝X真的是剛需。


那麼裝X這個問題細分來看,最重要的是找對圈子。


企業家有企業家的裝X圈子,暴發戶有暴發戶的裝X圈子。


包括土著、新上海人、知識分子等等,都有自己的裝X圈子。


就圈子和圈子來說,是互不相交的。


那麼就像我開頭說的,思南公館,所有人提起來都是一個字——360°的好。


但最認思南公館價值的,其實是文藝界。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圈子裝X,一個需求是壕。


另一個需求是扎眼,因為文藝界靠關注度吃飯,他們真的「大隱隱於市」是做不到的。


所以思南公館值錢的地方就在這裡,低調,但保持惹人注目的腔調:


——平時我可以和普通人保持距離,大口罩黑墨鏡遮著,但徹底讓普通人看不到我,那是絕對不行滴。


2


搞明白心態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房子本身。


思南公館,我們辦公室一位90後的小伙子從小在那邊長大。


可以說見證了那塊,從弄堂里一堆人排隊倒馬桶,到現在弄堂里一堆網紅凹造型的歷史。



思南公館開發之前,那一棟洋房裡擠過17戶人家,後來1999年開始舊改,原來的居民全部騰退了。


現在整塊地方不大,5萬平米,轉一轉兩三個小時就轉完了,現在宣傳介紹里,說思南公館有五十多棟老洋房。


其實不是的,真正一百多年的老洋房其實只有不到20棟,其他都是後面造的。


所以你看「明星夫妻的跳單事件」里,他們買的房子建成年代是2010年。


還有,像圖片中這種獨門獨院的別墅,是不能買只能租的:



大明星買的房其實在這裡,不大一塊的公寓住宅:



綠皮中介上能查到的數據,最早八九年前單價不到九萬:



現在按照事件中的單價來看,這個增值是真的香,不過別的不說,就說思南公館的地段,這個漲幅和價格,是值得的。


現在如果在思南公館租房子,一套九十平不到的兩室兩廳租金是兩萬九每月,好像還挺親民的。


但就像我剛才說的,這種區域的裝X屬性強,所以剛需戶型反而不是剛需。


至於那種獨棟的別墅,租一天三到四萬,這個價位已經和99.9%的人沒關係了。


現在思南公館整塊區域的定位,和田子坊很像,都是旅遊目的地。


不過現在上海的老弄堂改造好像也就這兩個標杆了,後面沒再搞了。


所以稀缺性還是有的。


3


好,下面聊點嚴肅的,事件中爆料者表示已經開始走起訴的流程了。


這個起訴的法律依據,其實是《民法典》。


也就是去年的事,《民法典》明確了買房繞開中介、跳單,這種行為是不OK的。


那麼當時就有人問了,為什麼《民法典》要保護「十惡不赦、坐地起價、不勞而獲的」中介?


這個問題呢,我不太想再重複中介的市場價值了,說了也討罵。


只能說現在各地都是支持手拉手交易的,完全可以從頭到尾不找中介的。


但問出上面這個問題的人,有一個基本因素沒考慮到——政策的「始發動機」。


也就是說,一條政策制定下來,它的源頭是什麼,這個源頭的動機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也沒想過。


直接說答案,其實包括樓市調控,教育改革,還有現在的跳單不OK等等。


現行99.9%的政策,始發動機都是——把蛋糕做大,讓更多人分到蛋糕。


我可以說沒有任何一條政策的初衷,是完全按死一個市場,短期的打壓其實是對寡頭的打壓,最終目的還是把蛋糕做大。


所以再看《民法典》保護中介利益,也是這個初衷,因為大部分人一輩子買一兩套房,感受不到中介的價值。


但政策制定者不一樣,他們從全局看,中介是個成熟的行業,是對市場效率的提高有幫助的,所以值得把蛋糕繼續做大。


那麼從「把蛋糕做大」這一點出發,我們再去看樓市調控,你是不是有點明白了。


為什麼上海這些年那麼多調控,跌跌撞撞房價還是向上呢?


因為調控的初衷是「做大蛋糕」,頓一頓,讓原本上不了車的人上車。


可惜有很多人看不明白,左等右等,2萬等成8萬,還在等房價跌。


4


最後還是要說下事件本身。


「大明星」薅「小中介」的羊毛,這個瓜,會如何收場?


首先,理性來看,曝光文章把人家門牌號,和看房照片都爆出來了。


這很不地道,基本是魚死網破。


從魚死網破公諸於眾的態勢來講,基本是曝光者自知,走正常法律程序沒有勝算。


果然,從曝光者自己朋友圈的表述來看,官司很難贏:



基本上,我覺得明星夫妻也不太會親自下場掰這件事的真假。


冷處理之後,熱度過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告不動,原因很簡單——證據不利,首先說明,法律是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的。


像上面朋友圈這種主觀猜想,只能讓情況對自己更加不利。


更多的可能,是居間合同上,沒有排他協議,這一點我相信明星夫妻的法律團隊會抓到。


甚至可能一開始的套路就是鉚准了這點,所以有恃無恐。


如果這種情況為真,確實最終只能用道德譴責,真的告不動。


所以呢,這個瓜給我們帶來的,最重要的啟示是:


雖然大部分人很善良,很有契約精神。


但不論是中介同行還是購房者,都應該小心。


做事情前別留空子,別寄希望於人性,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放在最後:


先禮後兵確實是傳統美德,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自信能掌控局面,且對方沒有明顯惡意。


反之,雙方實力不對等,且自己明顯處於劣勢,那先兵後禮才是保護自己利益的竅門。

大家如果想要在上海買房或是有任何買房方面的疑問,請私信我,回復666,送你價值百萬的《上海買房寶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