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造七響後膛槍 晚清時期名氣滿滿的國產利器

聊歷史的書蟲 發佈 2022-02-14T14:17:58+00:00

當象徵著的大清王朝的黃龍旗,在夕陽晚照下不在迎風招展的時候,辮子軍隊的武器裝備早已不是韃子們入關時候的長弓大馬、鐵槍利刀了,在眾多實用派洋務派大臣們的努力之下,越來越多的西方先進槍械進入到了清軍的各個部隊之中,不單單是落後的單發滑膛槍,諸如七響、八響、十三響一類的後膛連發槍同樣充斥於清軍的新軍中,今天在這裡就要重點說一說清軍所謂的七響連發槍。


當象徵著的大清王朝的黃龍旗,在夕陽晚照下不在迎風招展的時候,辮子軍隊的武器裝備早已不是韃子們入關時候的長弓大馬、鐵槍利刀了,在眾多實用派洋務派大臣們的努力之下,越來越多的西方先進槍械進入到了清軍的各個部隊之中,不單單是落後的單發滑膛槍,諸如七響、八響、十三響一類的後膛連發槍同樣充斥於清軍的新軍中,今天在這裡就要重點說一說清軍所謂的七響連發槍。

由晚清名臣左宗棠一力斡旋下,同治皇帝載淳准奏,由清廷撥款,隸屬於陝甘總督衙門管轄的蘭州製造局,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不單單可以生產彈藥修理槍械,由江南製造局抽調的技工和高價進口的機器設備,也能讓其可以仿製生產西方的槍枝甚至火炮,而仿製於德萊塞M1862式步槍的七響後膛槍,也是這家製造局的產品之一。

所謂的七響後膛槍,其實就是彈倉中可以裝填七發,只需搬動上彈裝置不用每一次都要裝填彈藥的連發槍,也就是西部電影裡常見的那種槍托後面賽彈藥的槓槓槍。德萊塞M1862式步槍斯,在當時被稱為賓塞連珠槍,該槍採用黃銅殼邊緣底火定裝子彈,供彈系統是位於槍托內部的7發彈管,理論射速達甚至能達到每分鐘21發。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這種步槍在戰場上是一種常見的武器,據說就連搶銀行的匪徒手中,都有這種槍械的存在。

蘭州製造局仿製生產的德萊塞M1862在出廠的時候,每一支槍的標配是槍彈八十排,每排配彈七發,單單從彈藥基數上來看,每一桿槍在戰場上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左宗棠曾經在光緒二年(1875年)劉錦棠的信中就這樣講述:大號、二號開花後膛炮兩尊,並子各五百餘,飭省局再解,不致有誤。又,飭局起解七響後膛洋馬炮三百杆,已於昨日起程。此物最是利器,挑選好手施放,定可致勝。"

遵循『『好鋼用在刀刃上"的理念,蘭州製造局製造的這些西方先進槍械,在出廠之後大部分裝備給了戰鬥力較強的主戰部隊,比如麾下劉錦堂的隊伍里,一次性就撥付給隊後膛七響槍300於支。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些槍械在新疆之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