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福建土樓

德馨攝影 發佈 2022-02-15T00:23:04+00:00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土樓以石為基,以生土為主要原料,分層交錯夯築,配上竹木作牆骨牽拉,丁字交叉處則用木定型錨固。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土樓以石為基,以生土為主要原料,分層交錯夯築,配上竹木作牆骨牽拉,丁字交叉處則用木定型錨固。主要分布在龍巖市永定區,漳州市南靖縣和華安縣。

振成樓

振成樓位於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由洪坑林氏21世林鴻超兄弟等人於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俗稱八卦樓,以富麗堂皇、內部空間設計精緻多變而著稱。其局部建築風格及大門、內牆、祖堂、花牆等所用的顏色,大膽採用了西方建築美學所強調的多樣統一原則,達到了極高的審美境界,堪稱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築的傑作。該樓坐北朝南,占地約5000平方米,由兩環同心圓樓組合而成。外環土木結構,高4層,直徑57.2米,內通廊式。分內外兩圈。外圈4層,每層48間,完全按《易經》的「八卦圖」布局建造,每卦6間。

振成樓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有「最富麗堂皇的圓樓」之稱。


福裕樓

福裕樓位於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光緒六年(1880年)開始興建,坐西朝東,三堂四落式,經歷三年時間才建成,占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

該樓由洪坑林氏二十世樓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設計。其結構特點:在主樓的中軸線上前低後高,兩座橫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樓前有三個大門,在主樓和橫屋之間有小門相隔,外觀連成一體、內則分為三大單元。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做工十分精細與大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外形像三座山,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

光裕樓

光裕樓位於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建於1775年,距今約230年。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大樓為三層建築,總計102間。光裕樓是洪坑村最早、最完整的正形土樓,舊稱城內。樓內石門樗窗精雕細刻,盡顯昔日輝煌。

  清初,林氏十六世祖林福成經營煙刀,家資萬貫,遂建光裕樓及書齋(萃豫齋)。此樓是洪坑村最早、最完整的正形土樓,舊稱城內。由於重視教育,自遷進此宅後,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功名顯達。清朝期間,有大夫9人、進士4人、秀才40餘人、武秀才2人。

奎聚樓

奎聚樓位於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從高處看,樓宇與背後的山脊連城一體,如猛虎下山,奎聚樓即是「虎頭」,樓前圍牆上有兩窗,似虎眼,建築時便是根據虎形地理特點而設計的。設計人是翰林學士巫宜福,他與樓主林奎揚是結拜兄弟。

奎聚樓建於1834年,用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已有160多年歷史,占地6000餘平方米,高約15米,現住24戶,107人。一百多年裡,樓里考取進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學生有20多人,海外華僑有40多人,正如大門對聯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於斯氣象新」。

奎聚樓的建築特點是中廳高,兩廂低,經160多年風雨,巋然如山。中門平時不開,貴客來到,才打開中門迎接。

懷遠樓  
  懷遠樓位於漳州市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建於1905-1909年,是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形土樓。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懷遠樓為簡氏家庭住宅,坐北朝南,是內通廊式圓樓的典型。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至今形態完整,保存完好。80年代樓內曾居住18戶、115人,2000年還居住15戶、63人。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層,14.5米,每層34間,共136間。樓門上有楹聯:「懷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面水憑茲靈秀育人文」。

裕昌樓

裕昌樓位於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下版村,建於元末明初(約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圓樓。裕昌樓是早期股份制的產物,由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資建造,後來羅、張、唐、范四姓搬走,故如今裕昌樓中居民都是劉姓族人。高5層18.2米,每層54間,共有房270間,占地2289平方米,建築面積6358.2平方米,土木結構,通廊式圓樓;第一層牆厚1.8米,往上逐層減縮10厘米。樓內牆體均以杉木築建。坐西朝東,為觀音坐蓮穴位。

全樓有五部樓梯,分為五大卦,底層廚房內設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樓中水井最多的土樓。樓內天井中心建有單層的圓形祖堂,堂前用鵝卵石鋪成的一個陰陽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

裕昌樓最大的特點是柱子東倒西歪,最大的傾斜度為15°,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受七百年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依然如故,有驚無險,成為古民居建築的活標本。

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位於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坐落在海拔787米的狐崬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雲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組成,其中步雲樓是最早建成的,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這5座土樓依「金、木、水、火、土」進行布局,一個方形土樓屬土居中,4座圓形樓環繞其上下左右,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四菜一湯」。住戶均為黃氏族人。

田螺坑東、西、北面環山,南面為大片的梯田,從其背倚的山頂向下俯瞰,「四菜一湯」宛如一朵造型精美的奇葩,雲霧籠罩之中,也不失一件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珍品。從其側面和正面的山坡上望過去,「四菜一湯」在四周的青山環抱之下,在金黃的稻田梯次映襯之下,愈發顯得風姿綽約,熠熠生輝。

特別聲明:圖片為作者原創作品,文字摘自百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