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現代科技,冬奧會真讓人漲見識了

華夏知識 發佈 2022-02-05T06:02:26+00:00

要說冬奧會我們最關注的都是金牌數,但是在每一塊金牌的後面,你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嗎?就拿冰壺來說,很多人會疑問,為何要不停地摩擦冰面?

要說冬奧會我們最關注的都是金牌數,但是在每一塊金牌的後面,你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嗎?又有多少科技含量嗎?

就拿冰壺來說,很多人會疑問,為何要不停地摩擦冰面?有人可能會想,是體育館裡面氣溫太低,不停地摩擦是運動員為了熱身的。

實際上並不是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冰面都要比落在地面上的雪花表面更光滑,特別是遇到有結冰的路段,是格外小心地通過,稍不注意,就會摔倒,其原因就是因為冰面的表面非常光滑。

看上去非常光滑的冰面,如果我們用儀器來觀察的話,表面並不是很平整的,就像柚子皮樣,有一個個的小凸起,而這些小凸起的形成,第一是來自冰面的自身融化又再次結冰形成,第二是空氣中的細小顆粒水珠落在冰面上形成的凸起,正是這些小凸起,就會增大冰壺在冰面上的摩擦力,甚至還會改變冰壺運動的路線,從而導致比賽結果。

所以我們在看冰壺運動時,就會看到前面有人拿著類似「掃把」一樣的東西,不停地摩擦,就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的摩擦力,同時還能控制冰壺的運動路線。

往年的冰壺比賽,為了滿足會場的水平度,跟冰面的平面度等苛刻要求,會館一般都會直接重新建一個全新的。而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卻是將2008年的奧運會場,水立方改造成了冰立方。

有人可能會疑問,這是為了省錢,其實不然,原因是我國徹底貫徹了「綠色奧運」。而這項改造也是一個徹底的升級,當然我國的工程師高瞻遠矚,在之前設計會場的時候,就考慮到後期可改造、可升級,就提前設計為鋼結構框架。其基礎的緊固螺釘不僅可拆卸,還能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調節,這個設計不僅可滿足拆卸,還為後期的改造減小了造價跟難度,說起這裡,為我們的工程師感到自豪。

而在建設的時候,別看就這個混凝土面,工程師為了使整個會場平面度、水平度達到「0誤差」,前後左右採用了雷射測量儀器,對其校準,不僅如此,還對近萬個點位進行儀器跟蹤,雷射測量。

在整個混凝土面達標後,才會按順序鋪設其它輔材,每一層都是接近苛刻要求,製冰管、防水層、保溫層、防潮層及防滑層等,這麼多層組合起來的總面積近8萬平方米,不得出現一點問題。這麼多層都滿足要求後,才會到鋪冰階段。

冬奧會的冰層要求苛刻到讓你不敢想像,在前面的基礎全部合格一後,製冷劑會通過預先鋪設的製冷管,從室外一根一根的運輸至室內的製冷管中,這個原理就有點類似冰箱的原理,也可以理解為一個「超大冰箱」。

在壓縮機工作以後,製冷管的表面溫度就會進行「冷熱交換」,然後再向製冷管上面噴射水霧,形成冰晶,每一次噴水,差不多可以形成2毫米左右的冰面。就這樣,循環操作,過個十幾天後,一個厚度約8厘米厚「晶瑩剔透」的,冰面就形成了,然後再進行冰面打磨到規定要求。

別以為這就完成了,最主要的就是恆溫了,這麼大的會館,還有這麼多觀眾,冰面的溫度還必須始終保證在零下8.5攝氏度,為了冰壺運動員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冰面以上還要控制10攝氏度左右,這裡就要用到冰層周圍的送風設備了,它會將冰層1.5米左右以上的溫度,跟1.5米以下的溫度隔離開來,形成一個「冷熱隔離帶」。

看似一個普通的會館,實際上處處都是科技,而這項由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的項目,迄今為止,在世界上還是首次,正是我國科技的進步,讓「綠色奧運」在世界上,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讓世界為我國驚嘆不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