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的四條思考

玉溪華圖 發佈 2022-02-04T06:22:49+00:00

比如去年以來大家關心的 Web3,如果對它的了解等級是 1 到 10,我大概是從 3 開始,開了一系列錢包,完成一堆交互,體驗了目之所及里可以上手的大多數產品,潛伏在部分項目的 Discord、Telegram,也關注不少經常掀起討論的 Twitter 帳號和 threa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Yourseeker(ID:yourseeker2018),作者:西昻翔,

Hello 各位。

37、24、8,這是過去三年 Yourseeker 的更新情況。很羞愧,2021 這個數字創了新低。

這一方面是因為,我把更多時間花在了體驗而不是輸出上;另一方面,其實也有輸出,但並不是文字輸出。而且我始終在思考,到底怎樣的文字形式才是最理想的。想得到比較滿意的答案還需要被驗證。

但我完全認可,保持一定頻次、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絕對是有意義的。每寫一篇,會有新朋友閱讀,甚至是一起討論或者糾正。這樣的交流有助於鍛鍊處理複雜信息和做出更好決策的能力。

過去三年多,我一直定位在寫自己關心的話題/產品/公司。每次開始新選題,我都儘量從初學者的心態開始。

比如去年以來大家關心的 Web3,如果對它的了解等級是 1 到 10(1 表示基本完全無知,10 表示這個領域裡 top 創業者/fund 的理解水平),我大概是從 3 開始,開了一系列錢包,完成一堆交互,體驗了目之所及里可以上手的大多數產品,潛伏在部分項目的 Discord、Telegram,也關注不少經常掀起討論的 Twitter 帳號和 thread。

與此同時我發現,如果在此過程中我能寫點什麼,會產生一些意料之外的神奇結果。

所以新的一年我還會寫下去,隨著關注越來越多的話題&公司,知識廣度會進一步提高,這樣才能在未來做更好的分析。

這個公號對我來說不是獨白,而是一種協作練習,沒有ddl,也沒有最終目的地。

作為上一年的結尾,分享幾條我覺得有參考價值的思考:

1. 生活像撲克而不是西洋棋

前段時間重讀安妮杜克關於如何做(優化)決策的書——Thinking In Bets。她是學認知心理學出身,後來機緣巧合下場成為專業且幾乎最頂尖的德撲牌手,經歷頗有些傳奇。

這本書里她的觀點很密集。我最認同的一條是,生活像打撲克而不是下西洋棋。

在西洋棋的對局裡,除非好棋手犯錯,否則優秀的總會擊敗菜的。因為西洋棋是關於模式識別的遊戲——你需要記住儘可能多的標準走法,然後快速識別並且找到解法。業餘愛好者沒有接受過嚴苛專業的訓練,所以基本沒機會打敗打譜上萬次的專業棋手。

但撲克不是這樣,它包含很多不確定性和變量。即使沒有做出任何錯誤決策,頂尖水平的玩家也可能輸給業餘愛好者,而這在西洋棋中永遠不會發生。

還有一個我長期思考的問題被 Annie 順手解決了(一部分)。她認為,太多人用結果好壞作為決策質量的評判標準:好的決策(great decisions)會帶來正確的結果(great results),錯的決策(poor decisions)會帶來壞結果(bad results)。

但事實上,這是不合理的。結果質量和決策質量不應該存在太過緊密的關係。人人都渴望確定性,而不論打牌還是很多「遊戲」,都是關於情緒管理、決策水平、處理不確定性和風險,以及很多時候被運氣左右的東西。

It’s what makes life so interesting.

2. 外部反饋 VS 內部反饋

大多數人都是高度社會化的,他們努力爭取獲得同齡人的認可和歸屬感。當以對的方式引導時,來自周圍人的支持(即外部反饋)是一種很強的動力。這就是為什麼,對大多數人來說,從與其他人的互動突然轉變為單獨工作/學習是困難的。

在教育領域,學生同樣受益於外部反饋(比如老師的親自指導以及與同齡人的互動)。對於習慣辦公室工作的人來說,面對面的互動也尤為重要,這種感覺永遠無法被 Zoom 複製。

從這個角度來說,用虛擬世界代替現實世界永遠無法真正成功。這裡的限制並非來自技術,這是人性決定的。

3. 兩種職業生涯地圖

每個行業都有一張地圖,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其實就是對照地圖選擇一條自己想走的路線。

獲得成功的標準路徑是在地圖上易於理解的領域積累專業知識。假設你想在好萊塢工作,被多數人證明可行的就是編寫劇本、學做特效或編輯視頻。再比如,成為醫生、律師或會計師,也都是足夠標準的路徑。

但還有一種方法,找到地圖中非常清晰且人跡罕至的地方,即未被發現的領土。採取這方法的人大多失敗了,但一小部分人取得了成功。而且,世界變化越快,地圖上的盲點就越多,這裡的機會也就越大。

不過,如果你想選第二種時,還必須思考:「為什麼它在以前沒有被發現過?」

待在舊領土或者探索新領土,都可以帶來成功。至於選擇哪一種,取決於每個人的個性和風險承受水平。但同樣,這兩種策略都有缺陷:前者的缺陷在於你可能永遠找不到競爭優勢;後者的缺陷在於,如果你離人群太遠,人們將很難與你合作。

4. 放棄支線任務

太過注重細節毫無意義,獲得正確的大致範圍更有意義。比如,將時間用於正確的公司/職業,找到正確的伴侶,在正確的城市/社區定居,培養正確的習慣。

把這些事弄好。少擔心「支線任務」。

什麼是支線任務?如果你經常打遊戲就知道,支線任務是與遊戲主要故事線無關的目標。旨在幫助玩家與世界建立聯繫,向他們介紹角色,並幫助他們發現位置。

比如塞爾達傳說里的林克,在每個關卡、地圖的每個區域會做很多支線任務,他不得不做,因為這是學習某些技能、獲得重要武器/工具以及結交新朋友的地方。

目之所及里,絕大多數人也都不得不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做這些事情,有些是浪費時間,有些是有一定價值的。

但隨後你會到達一個點,弄清楚自己的主要任務。而且明白,沒有足夠時間來兼顧主線和支線任務。

所以有人會盡其所能不再接支線任務了。你做的「支線任務」越少,就能為真正的使命做的越多。

希望你虎年快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Yourseeker(ID:yourseeker2018),作者:西昻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