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以來中西文明發展對比】

雲濤飛龍 發佈 2022-02-14T08:06:11+00:00

世界歷史進入十四世紀以來,西方文明大致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我們常說文藝復興是歐洲新舊時代的分水嶺。

【文藝復興以來中西文明發展對比】時政文化心觀天下(357)

世界歷史進入十四世紀以來,西方文明大致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一是文藝復興運動。

我們常說文藝復興是歐洲新舊時代的分水嶺。想了解整個歐洲歷史,文藝復興是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符號。簡單來說,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古典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中世紀黑暗時期。

羅馬帝國最強盛時期幾乎統治了整個歐洲,公元476年,西羅馬就被外圍的蠻族日耳曼人給滅掉了,而東羅馬帝國一直獨善其身,存活了一千年。從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歐洲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時期。因中世紀沒有一個實力強大的文明統治歐洲,致使戰亂頻繁,歐洲各階層人們只能在基督天主教的框架內思想與生活,科技文化止步不前,所以中世紀又被稱為黑暗時期。公元1347年,一場大規模的瘟疫「黑死病」開始席捲整個歐洲,「黑死病」瘟疫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同時也帶來了天主教統治以來最大的信仰危機,成為點燃文藝復興運動的導火索。

尤其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一下子找到了革命的方向,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這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核心就是從以神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產生了新興的資產階級。文藝復興帶來了人性的復甦,逐漸擺脫精神桎梏的人們,創造力和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科學文化空前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做了必要的準備。從而才有了之後的地理大發現,促使歐洲文明進程跨入了嶄新的時代。

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有:文學三傑:但丁、彼特拉克、喬萬尼·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拉斐爾·桑西、米開朗基羅。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其中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有《神曲》。

二是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至18世紀的一場資本主義性質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啟蒙運動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是反對教會權威,反對封建社會,核心是倡導理性。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康德。這次運動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

在西歐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和英國資產革命的影響下,人們要求擺脫專制統治和天主教會壓迫的願望日益強烈,首先在思想領域展開了反對專制統治和天主教會思想束縛的鬥爭,由此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啟蒙運動。

啟蒙思想家們從人文主義者手裡進一步從理論上證明專制制度的不合理,從而提出一整套哲學理論,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社會。他們用政治自由對抗專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對抗宗教壓迫,用真正信仰來摧毀天主教權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賦人權」的口號來反對「君權神授」的觀點,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來反對貴族的等級特權,進而建立新的政權。

法國是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鬥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範。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是伏爾泰。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後來的人曾這樣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和盧梭都具有統一歐洲的思想,這一思想最終得以實現的事件是1993年《馬約》生效,歐盟建立。

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和盧梭。

1、伏爾泰。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教會,主張法律下人人平等。

2、孟德斯鳩。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學說。

3、狄德羅。批判宗教神學的謬誤,宣揚理性,提倡人道主義和唯物主義。

4、盧梭。提出「主權在民」的思想,宣揚國家主權屬於人民,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

啟蒙運動時期的作家及作品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和盧梭,是十八世紀法國的四大啟蒙作家,他們在反對封建專制、反對教會等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他們都把自己的文學作品當做政治的喉舌,系統地闡明他們的啟蒙政治綱領和美學見解。孟德斯鳩是啟蒙文學的先驅者,代表作有書信體哲理小說《波斯人信札》、《法意》。

三是工業革命時期。

啟蒙運動之後,是工業革命時期。工業革命時期,是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工業革命使人類跨入了機器時代,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

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六世紀或更早些,十八世紀後半期,在英國的進展已經很顯著了。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繼英國之後,法、美等國也在19世紀中期完成工業革命。它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鞏固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引起了社會結構和東西方關係的變化,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後來也有一些學者提出「多次工業革命」說,例如,19世紀後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後半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四是浪漫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文學源於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當時各階層對法國革命的後果以及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作家們都對現實不滿,希望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但又無法實現,只能從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作品語言熱情奔放,想像瑰麗,手法誇張。代表作品在文學上有拜倫的《唐璜》、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等;在繪畫上有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在音樂上有貝多芬的《英雄》《命運》等。

浪漫主義文學發展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在1805年左右,這一時期是英國的湖畔派詩人創作的高峰期,法國的夏多布里昂和史達爾夫人開始引介德國的浪漫主義理論。第二個時期:從英國詩人拜倫開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間風靡歐洲,雪萊和濟慈緊隨其後,這一時期法國文壇相對沉寂,此外,義大利的白爾謝、曼佐尼以及德國的霍夫曼等人也是這一時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第三個時期:發生在法國,約從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維克多・雨果為代表,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思潮也波及俄國、東歐和美國,在美國產生了梅爾維爾、惠特曼等浪漫主義大師。1848年以後,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基本結束,但是浪漫主義思潮卻並沒有銷聲匿跡,一直持續發展到今天。

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於18世紀末,在19世紀上半葉達到繁榮時期,是西方近代文學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縱向上,浪漫主義文學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理念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僵化的法國古典主義的有力反駁;在橫向上,浪漫主義文學和隨後出現的現實主義共同構成西方近代文學的兩大體系,造就19世紀西方文學盛極一時的繁榮局面,對後來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時期。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出現在19世紀30年代,這個時期處於歐洲進入工業革命階段,資本主義進入發展時期,在文學上出現在浪漫主義文學之後,這時在歐洲各國英法資本主義勢力影響下,紛紛向資本主義經濟秩序過渡的時期,這種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秩序,隨著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的擴大,對金錢的崇拜,以及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的激烈衝突,直接影響了文學,主要表現在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批判現實主義特指十九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是在繼承以往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國的司湯達、巴爾扎克,英國的狄更斯,俄國的托爾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紅與黑》、《人間喜劇》、《艱難時世》、《復活》等。

在十九世紀的西歐文學中,批判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它曾經在歐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批判現實主義開始形成並獲得初步的發展,從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現實主義繼浪漫主義之後,成為歐洲文學的主要潮流。高爾基稱它為「十九世紀一個主要的,而且是最壯闊,最有益的文學流派」。法國是批判現實主義的發源地,司湯達以小說《紅與黑》為這種文藝思潮奠定了基礎,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成了批判現實主義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此外,福樓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馬以及羅曼·羅蘭等人,都帶著閃耀著批判現實主義鋒芒的小說湧上文壇,形成了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波瀾壯闊的藝術洪流。

到了後期,英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走向衰落,批判現實主義的中心由英,法轉移到俄國。這時,繼普希金,果戈里之後,屠格涅夫,列夫·托爾斯泰以及契訶夫紛紛登上世界文壇,代表著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新成就。

六是中西近代所處時代比較。

①歐洲古希臘羅馬時代對應中國朝代。

古希臘: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146年)。周朝(公元前1046至前256)。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帝國(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古羅馬: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 對應中國的周朝。

②歐洲中紀黑暗時代對應中國朝代。

歐洲中世紀時期,相當於我國從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朝初期。

歐洲中世紀(約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之前的這段時期。之後,歐洲經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進入工業革命時代。而中國自明清兩代開始落後於西方了。西方工業革命開展得如火如荼,文學上經歷了浪漫主義文學時期與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時期。而中國仍經歷了276年的明朝與267年的清朝,共543年的閉關鎖國,天朝上國,小農經濟,資本未及萌芽的封建王朝時期。直至1919年辛亥革命,中國才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起了現代國家政治經濟制度。

綜上所述,西方在14世紀到16世紀便發生了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而14至16世紀中國正處於大明王朝時期。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至18世紀的一場資本主義性質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而中國17世紀處於明末清初階段。18至19世紀的中國處於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在1644年入關以後先後打敗了大順,南明等政權統一全國。而在清軍入關的4年前的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企圖徵收新稅,遭到了議會的堅決反對。議會的召開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兩百年後的18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治,中國比西方進入現代社會至少晚了二百八十年。

追溯中西思想科技文化發展史,並進行兩相比較之後,我們發現,在歷史的長河裡,在追尋人類現代文明的道路上,我們晚到了五百年,如今的中國已經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之中,一個已經復興崛起的中國,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由於中西文明的借鑑融合與發展,一個富強文明民主自由的中國必將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2022年2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