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看破梁山結局的人,裝病離開宋江後,在海外稱王

雨霽視角 發佈 2022-02-15T10:46:41+00:00

梁山好漢為了一個義字齊聚水泊替天行道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而作為他們的大頭領,宋江表面上滿嘴仁義道德,四處收買人心,為的卻是給自己的仕途鋪路。

梁山好漢為了一個義字齊聚水泊替天行道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而作為他們的大頭領,宋江表面上滿嘴仁義道德,四處收買人心,為的卻是給自己的仕途鋪路。

在朝廷向他拋出橄欖枝後,宋江終於露出了本來的面貌,迫不及待地接受了朝廷招安。

為了給自己將來掙一個好前程,不惜帶著數萬追隨自己的梁山好漢替朝廷四處征伐,使兄弟們十之七八戰死沙場,他自己也被一直嚮往的朝廷害死,連帶著還牽連多位對他忠心耿耿的好兄弟為其殉葬。

除了戰死沙場和隨宋江而去的兄弟外,那些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中,有的出家為僧,有的歸隱,只有一人,在宋江接受招安後就看透了結局,為自己和身邊弟兄做起了打算。

為了詮釋兄弟之情,他替宋江打完了所有的仗後,才假借生病為由悄然離去,帶著自己手下的幾個好兄弟遠赴海外,做了暹羅國主,成就了一番霸業,可謂是梁山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他就是水泊梁山水軍大頭領—混江龍李俊。

唯一看出梁山結局的好漢

李俊在水滸傳中與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相比似乎並不起眼,在很多讀者眼裡,都只能算是梁山好漢中的二流角色。

可事實上,貴為梁山泊水軍大頭領的他,無論地位還是威望都絲毫不遜於以上幾位,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權威還要高過武松,李逵等人。

這是因為,梁山泊之所以能叫朝廷十萬大軍都硬是攻不下來,除了有易守難攻的複雜地勢和眾兄弟的拼死相搏外,還有著一張可以碾壓宋軍的王牌部隊,那就是梁山水軍。

可以說,梁山泊水軍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無論從作戰經驗還是單兵素質上,都遠勝當時的大宋水師。

這一點,僅從抵抗宋軍圍剿的幾次水戰和從水路攻打方臘的戰鬥中就可看出,其純熟的戰術打法和不計生死的強悍作風,完全配得上王牌部隊的稱號。

而就是這支王牌部隊,其領軍人物就是混江龍李俊,作為水軍大頭領,能讓阮氏三雄都甘願做他的副手,李俊也是有著自己讓人信服的本領和資格的。

之所以在水滸傳中似乎不太出彩,只是因為他為人低調,又從不惹是生非罷了。

那麼,李俊究竟有什麼資格能讓他成為梁山水軍的領袖?

又為什麼只有他在宋江接受招安時就為自己和兄弟們想好了出路呢?這就要從他加入水泊梁山以前的經歷說起了。

低調的梁山大佬

李俊,綽號混江龍,瀘州人士,起初只是個揚子江上的捎公(划船拉客的),順帶著販賣私鹽。

這層背景比起從官場上走出來的林沖,武松等很多梁山大咖們相比,出身似乎卑微了許多,但也正是這些經歷,讓李俊極具經商頭腦,善於觀察形勢與人結交。

外加他本身性格內斂,沉穩,所以在梁山中,李俊雖然看似不起眼,實則人緣很好,辦事也十分妥帖,所以兄弟們對他都很放心,並推舉他出任水軍大頭領。


相比之下,阮氏三雄雖然是梁山泊的開山元勛,兩朝老臣,但兄弟三人性如烈火,雖然表面上很受人尊重,實則與宋江的嫡系根本擰不到一塊兒,就連宋江本人,對他們這些跟著晁蓋打天下的功勳舊將們也是表面尊重,實則時時都在提防。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晁蓋都已經死了,由宋江取而代之,能表面上維繫與前朝舊臣的兄弟關係就已經不錯了,重用是肯定不會的。

而李俊則不然,他雖然出身低微,但在兄弟們中口碑很好,即有著童威、童猛等一桿死忠,又與阮氏三雄和張家兄弟(張橫,張順)等其它水軍頭領關係都很不錯。

在梁山水軍中,大體上可以分為三股勢力,那就是以阮氏三雄為首的原晁蓋手下的嫡系水軍,以張家兄弟為首的宋江嫡系水軍,以及以李俊為首的中間派。


其實,李俊與張家兄弟一樣,也都是宋江的嫡系,在各個水軍頭領中,是除了張順以外與宋江關係最好的一個,曾三次救過宋江,深得其信任。

但之所以稱他是中間派,是因為李俊對待身邊兄弟較為公正,與大家都是一視同仁,無論是張家兄弟還是阮氏三雄,只要是他的部下,都會一視同仁,並且靠著與生俱來的領導能力,和過人的情商,可以將這些兄弟擰成一股繩,讓整個水軍從上到下都格外團結,這就是李俊的能力和魅力所在。

此外,除了先後三次救過宋江,又具備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外,在資歷和實力上,李俊也絕對不下於其它兩派水軍頭領。

他雖然上山較晚,但在加入梁山之前就是揭陽嶺的領頭人,也是白龍廟二十九英雄的領導者之一,梁山好漢中,包括李立、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侯健、王定六等人都是他的嫡系兄弟,就連張家兄弟,實際上也與李俊同屬揭陽嶺勢力,並以他為首,聽從其調遣。

所以說,梁山水軍只要有李俊在,其它將領均是沒有二話,可見李俊在梁山泊的分量有多重要。

那麼,作為梁山的主要頭領之一,水軍領袖,李俊為什麼要在征戰過後,回京領賞的路上裝病離開?他又是怎麼看出梁山的最後結局呢?

李俊的獨特眼光

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李俊與梁山泊的其它兄弟不同,他最大的本事就是通曉人情世故,深知梁山眾好漢中,除了關勝、呼延灼等幾員宋軍降將外,大多都是被朝廷通緝過的要犯。

之所以朝廷詔安他們,只是不想再與其損兵傷財地打下去而做出的一個權宜之計罷了。

讓他們去東征西討,只是想消耗其實力,當他們連最後的這些叫價的本錢都被拼光了以後,朝廷自然會著手收拾他們。

即便宋徽宗本人不對梁山下手,那些曾經與他們有怨的朝中大臣也不會容他們這些眼中釘、肉中刺。

但這些話,李俊又沒法向宋江直說,更不會像阮氏三雄和林沖等人一樣阻攔他。因為他知道,宋江打從開始就有著等待詔安的打算,以他的性格,是不會對此事做出妥協的,說了也是白說。

因此,在宋江正式接受招安以後,李俊作為他的屬下和心腹兄弟,能做的只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大哥征戰四方,把該打的仗全部打完,打贏,然後再找個理由離開,為自己和跟隨自己的那些兄弟謀一條出路。

這也就是李俊為何在打敗方臘,班師還朝的路上,才裝病請求留下養病,並點名讓童威、童猛兄弟留下來照顧他的原因。

其實他與童威、童猛早就與太湖四傑約定好,幫助宋江平定完方臘,就一同遠赴海外了。

當然,宋江也看出了李俊不想回京接受冊封的想法,既然如今大戰已經結束,兄弟們還要抓緊時間趕回京城,他也就不再加以阻攔,順水推舟的同意了李俊的請求。

這讓李俊等人在日後的數十年裡有了肆意施展本領的機會,最終在暹羅成就了一番霸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