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身體很誠實:嘴上支持立陶宛,實際從3個方面加強對華合作

海外志略 發佈 2022-02-14T11:14:36+00:00

英國方面嘴上說不要,但身體是誠實的。情人節到了,討論「含渣度」的話,英國幾乎肯定會名列前茅。路透社2月7日報導稱,英國國際貿易大臣Trevelyan宣布,英國將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一起,支持歐盟在WTO提起貿易訴訟,將要求以第三方身份參與歐盟在WTO的咨商程序。

英國方面嘴上說不要,但身體是誠實的。


情人節到了,討論「含渣度」的話,英國幾乎肯定會名列前茅。「大英帝國」的底蘊不是吹的。最近,英國就很好地表演了什麼才是貨真價實的「渣」。


路透社2月7日報導稱,英國國際貿易大臣Trevelyan宣布,英國將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一起,支持歐盟在WTO提起貿易訴訟,將要求以第三方身份參與歐盟在WTO的咨商程序。理由就是立陶宛在對華貿易中受到「限制」。歐盟2022年1月在WTO提起訴訟,妄稱大陸對立陶宛採取歧視性的貿易做法,導致歐盟單一市場的完整性受到威脅。



到了2月8日,英國首相詹森又在會晤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時「秀恩愛」,聲稱什麼「對立陶宛遭遇貿易脅迫感到失望」。他還大言不慚地表示,英國與立陶宛的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密切」。


希莫尼特則感謝英國支持歐盟在世貿組織對華提起的訴訟案。英國在此事上的「渣」,正體現在用一些根本不會兌現的空話就騙得了立陶宛方面的感激。當然,這也是雙方在演戲,都知道對方沒啥真情實意,所謂的親密也就維持一天而已。立陶宛需要英國的信誓旦旦,英國需要立陶宛的感恩戴德。


不過,一旦輪到英國真正面對東方大國,又馬上忘記了對立陶宛的「力挺」,換了一副恭順的親切態度:


1、英國雖然慫恿立陶宛干傻事,但自己卻試圖加強對華經貿聯繫


「歐洲政治時報」網站2月10日報導稱,英國首相詹森正試圖推動中英重啟貿易談判。英國之所以更主動,是因為它更希望對華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


自從2018年以來,中英之間的部長級貿易會談已中斷近3年。如今是英國方面主動開始討論在2022年恢復談判。不僅如此,英國還謀求恢復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這一對話上次舉行的時間是2019年。


在與美國的自貿談判遲遲無法獲得滿意進展之後,英國急於開拓更多市場,並不敢與大陸鬧僵或脫鉤,畢竟大陸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此前,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已經呼籲倫敦當局「不要事事跟隨美國」,指出只有合作才是中英關係的出路。


2、英國被迫認清現實,在核電領域與中企合作


近日,英國核監管辦公室和環境署發布一份聯合聲明,證實大陸的自主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通過設計審查。這意味著該技術是安全可靠的,為英國在核電建設中使用大陸技術排除了障礙。


根據協議,「華龍一號」將用於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項目。《泰晤士報》刊文稱,「英國批准中方設計的核電站,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將增強中方將核技術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信心」。



此前,由於美國的蠱惑和英國搞壞了中英關係,一撮英國保守派政客在涉華問題上表現得相當激進,中企正常參與英國的核電項目也成為爭議性話題。一些政客甚至編造謊言,妄圖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將中企排除出這些項目。英方在2021年底,甚至無視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試圖將中企從賽茲韋爾C核電站項目中移除。


但英國嚴重的電力危機迫使倫敦當局學會冷靜。由於煤電削減迅速,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過程比較劇烈,英國電力進口大幅攀升,居民負擔越來越重。重建和擴大核電工業就成為英國唯一的選擇。


而英國多座核電站都是法國電力公司控股,向法國人求助的結果是,法國電力公司選擇與擁有豐富核電建設經驗和技術的中企,雙方在英國的多個核電項目上都展開合作。


英國無奈了。既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又沒有足夠的資金,美國人還口惠而實不至,英國的選擇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服從現實,與中企合作。


3、英國宣布承認大陸疫苗


為了加強與大陸的聯繫和交流,英國再次做出改變。據媒體報導,英方宣布從2月11日凌晨4點起,來自包括大陸在內的16個國家的乘客,只要完成接種英國承認的疫苗就能入境,免除之前強制的隔離。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的名單里就包括大陸的兩種國產疫苗。此前,包括英國在內的多數西方國家都採取歧視的做法。


不是「大英帝國」不想保住最後的倔強,真是因為實力不濟,需要加強對華合作。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月11日報導,英國對華貿易依賴程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2021年,英國對華進口了價值約635億英鎊(約合5455億人民幣)的商品,約占英國進口商品總額的14%,在英方看來,是歷史最高水平。



英國迫切想加強對華合作,還是為了自身利益。而與此同時,英國依然在不斷破壞亞太地區的穩定,包括派出由「伊莉莎白」號航母率領的海軍艦艇編隊,在東亞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還加入所謂「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加劇亞太地區的核擴散風險;多次惡意干涉別國內政……


對此,我國也不再忍耐,開始進行反制,包括承認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等,令英方不再高枕無憂,英國外交大臣更是相當失態地暴跳如雷。


合作歸合作,對抗歸對抗。合作無法替代與消融對抗,因為無論是合作還是對抗,都是維護和實現利益的方式。隨著實力對比的變化,在必要時,應該以對抗促合作,壓制英國內部那些不冷靜的政客,保證中英關係順利發展。最重要的是,應抓住英國的軟肋,迫使英國停止干涉我國內政。


英國也必須記住,一直當美國的「小跟班」,在亞洲搞小集團、攪亂亞太局勢、毒化國際關係,沒有任何出路,必然付出代價,就像渣男渣女沒有什麼好下場一樣。(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