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路花園洋房丨香港菸草大王《何英傑》舊居

魔都新裏洋房 發佈 2022-01-16T19:24:41+00:00

以前的上海,有「上只角」,「下只角」的叫法。「上只角」常常指的是地段繁華、環境幽靜、住宅高檔以及所住居民收入、職業和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這條位於徐匯區的華亭路應該可以被稱為「上只角」,它是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之一。在這條全長大約只有400米的小路上,匯集著不少優秀的歷史建築。

以前的上海,有「上只角」,「下只角」的叫法。「上只角」常常指的是地段繁華、環境幽靜、住宅高檔以及所住居民收入、職業和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這條位於徐匯區的華亭路應該可以被稱為「上只角」,它是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街道之一。在這條全長大約只有400米的小路上,匯集著不少優秀的歷史建築。

華亭路築於1919-1921年之間,南起淮海中路,北至長樂路,中間與延慶路相交。原名麥陽路,以第一次時間大戰中戰死的法國旅滬商人 名命名,1942年改今名。解放前,沿街很多舊貨、古玩攤點『建國初期仍為舊貨市場,「文化大革命」期間,舊貨市場遷至襄陽南路南昌路口。1984年9月,為鼓勵,引導非公有經濟成分健康發展,增加回滬知青和五原路上近70個服裝搬遷進華亭路,闢為小商品市場。

年復一年,已經無法數清這條窄窄的狹長馬路引領了多少次上海灘的服飾潮流。

華亭路72、74、84、86號,延慶路151--157號磚木結構。1934年建造。沿華亭路大體成行式布局。單體有多種式樣,如71弄1號為地中海式。大多為四坡瓦頂,對稱立面,細卵石或水泥拉毛牆面;2層設柱廊或半圓形柱廊,有室外樓梯通向花園;3層為陽台。

今天要介紹的主題就是86號

華亭路72、74、84、86號,列入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名單,在上海市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築三層,南立面左右對稱,左右兩側室外折線形樓梯直接通向二層主入口。

主入口為半圓拱券敞廊,連續券由類似塔司乾式柱支撐,敞廊上部為露台。建築牆面為淺淡黃色,局部如女兒牆邊、柱體和窗台用白色點綴。建築整體略呈地中海風格。

這幢大宅原是香港菸草大王何英傑的,他離開上海前一直居住在此。

何英傑(1911年6月8日-2000年1月21日),上海浦東出生,香港慈善家,香港菸草有限公司創辦人。

被香港人稱為"何伯"。

何英傑移居香港幾年後,考慮到回上海的可能性很小,便將華亭路86號的房產贈與給了當時住在永嘉路69弄的弟弟,當做祖產留給了後代。現為優秀歷史建築,不可移動文物。

有上下三層,四坡瓦頂,對稱立面,底層西面有車庫,南向二樓設半圓形敝廊,有室外樓梯通向花園,三樓是半圓形大陽台;現在的北門為主入口,直達2樓生活區。二樓三樓的格局相同,兩個朝南大房間,一個朝南小房間。

建築面積:463.8 ㎡

花園面積:500㎡

占地面積:677 ㎡

以下為本案部分照片:

上海的華亭路,已經不是一個市場,它折射出了一種觀念,一種文化『一種情節、一種生活態度。無論生活與夢想有多遠的距離『但在華亭路『人們總是堅定地將時尚進行到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