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界家屯的情緣——難忘那裡的元宵燈會和排鼓

記錄時代風雲 發佈 2022-02-15T17:56:18+00:00

歡慶的鑼鼓,窈窕的舞姿,歡樂的人群......新春之際,元宵佳節,再一次走進界家屯,深情地凝望,深切的感受,我的思緒飄向遠方的源頭。



歡慶的鑼鼓,窈窕的舞姿,歡樂的人群......新春之際,元宵佳節,再一次走進界家屯,深情地凝望,深切的感受,我的思緒飄向遠方的源頭。


1993年初夏時節,當時還在邢台市彩印廠工作的我,在工友申擁軍的介紹下,第一次來到界家屯(當時屬於邢台縣晏家屯鄉,2011年劃歸邢台市橋東區豫讓橋辦事處),和王平群見面。他剛剛退伍不久,酷愛文學創作,農忙之餘,勤奮筆耕,而且習練武術,已經創作了一部描寫邢台太極拳高手李寶玉的長篇小說,希望得到我的幫助。

記得那天他忙於沙場的業務,我們騎車先到北王段村一位工友家裡,中午12點多,王平群騎車風塵僕僕的從沙場匆匆趕來,表示了自己的遲到的歉意。

朋友見面,喝酒是少不了的。記憶猶新的是王平群豪爽的酒量,似乎跟唱歌一樣的划拳,令我難以招架。

飯後,我來到他家,翻閱他的文學作品。他的志向很高,目標遠大,在創作長篇小說之前,曾經計劃出版一本武術專著,寫下數萬字的書稿,專門聘請攝影人士,拍攝了自己各式各樣的太極拳。儘管出版社最終沒有出版,但是,他依然堅持自己奮鬥的方向,向著夢想奔跑。

我結合自身的創作經歷,希望他在文學創作的同時,向新聞方向進軍,這樣更容易融入社會。

天道酬勤。

本身他有一定的寫作功底,再加上勤奮的努力,虛心的請教,新聞寫作他上道很快,評論、社會新聞、市政新聞等一一涉獵,他的努力結下豐碩的果實,先後在人民日報、半月談、河北日報、邢台日報、邢台廣播電視報、少林與太極等媒體發表各類作品。

進入新世紀,在豫讓橋辦事處工作的王平群,主要負責信息上傳下達和新聞宣傳報導工作。他萬分珍惜這一難得的機遇,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工作,由於過分的勞累,有一年,他還因病住院治療兩個多月。

迄今,他發表的新聞作品已有幾百篇,豫讓橋辦事處的宣傳報導工作,屢屢成為橋東區的佼佼者。

那些年,我頻頻出入界家屯王平群的家,一來二去,結識了他的許多親戚、鄰居與朋友,並結下了濃厚的感情與友誼……

當時,界家屯村的大棚菜種植最為出名,每年向市場提供幾十萬斤的大白菜,勤勞的村民由此也收穫滿滿。記得有一年春季,為了寫一篇現場新聞,我夜宿在界家屯,計劃寫寫種大棚菜的村民勞動的場景。



清晨,我與其弟弟王平和早早起床,頂著寒風,迎著朝陽,踏著露珠,鑽進一個個悶熱的大棚,與正在裡面幹活的村民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勞動的艱辛,遇到的困難。隨後,我們聯合寫出了具有現場感的通訊《界家屯的早晨》。

有一件事印象深刻。

鄰村一位村民在銷售白菜時,遭遇詐騙,不法分子用假冒的鋁錠換取村民一車白菜,回到家,才發現上當受騙。
為了警示他人,提醒大家,我和王平和聯手採訪,寫出社會新聞《白菜換鋁錠 原來是一場夢》,此稿不僅在本地媒體刊發,國內影響力很大的四大晚報之一《羊城晚報》也迅速刊載。

事業上相互促進,生活上互相關心。

無論生活遇到什麼難題無法解決,均都互訴衷腸,比如欠薪、遭遇亂收費、受到不法侵害等,身為記者的我,職責就是弘揚正氣,鞭撻黑暗,為民解憂。於是,我儘自己的微薄之力,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自從結識界家屯的「二王」之後,幾乎每年的正月十五,倆人以及其他新認識的朋友都盛情邀我觀賞該村的元宵節,我曾經不止一次在這裡留下歡樂的記憶。

說起界家屯的元宵節,不是一般的熱鬧,武術、摔跤、舞龍、排鼓、高蹺、鬧花燈、猜燈謎、煙火等民俗文化活動,已經有500多年歷史。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把精心製作的各式各樣的彩燈懸掛在門口,兩條主要街道,由村里製作大型花燈,這些花燈,題材多樣,有頌揚英雄人物的,有感謝黨的政策的等等,間隔幾步遠就有一個,煞是好看。



那一天,界家屯是花燈的海洋,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舞龍、排鼓、高蹺、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更是將歡慶的氣氛推向高潮。
十里八鄉的村民和親朋好友慕名而來,街上人頭攢動,人流不息,觀看花燈,猜燈謎,舉杯歡聚,共同憧憬幸福的未來。

入夜,彩燈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妖嬈美麗,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在陣陣鑼鼓和鞭炮聲中,煙花晚會精彩上演,這些煙花都是由富有經驗的村民自己做成,花錢少,效果卻很好。有的埋在地下,有的掛在杆子上,點燃的一剎那,焰火騰空而起,劃破長空,絢麗多姿。

許多年過去,腦海依然留存著那些難忘的畫面。

時隔20多年後的2019年元宵節,我在界家屯小區廣場看到,界家屯排鼓在鑼鼓聲中再次亮相,令人震撼。

隊伍由20名男子組成,他們一身紅裝,手持鐃嚓,一邊敲著一邊變換隊形,幾分鐘後,聚合到一面大鼓前,敲響節奏明快地排鼓。



10人組的舞龍隊,上下翻飛,變幻莫測,給人強烈的震撼。拉碌碡、跑旱船、扭秧歌.....精彩上演,激起陣陣熱烈的掌聲。該村幹部表示,界家屯排鼓將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一文化瑰寶,代代傳承下去。

尾聲

時光匆匆,歷史已經進入新世紀21年了,年輕的我們皆已從激情燃燒的歲月,步入人生的中年,那些溫暖的影像時不時飄過腦海。是啊!時光能夠帶走年輕,帶不走青春的記憶,友誼的情懷。

今天的界家屯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西,界家屯小區居民樓拔地而起,村民大多都搬進窗明几淨的樓房,安居樂業,盡享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


( 趙良武 2019年2月23日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