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藥集團收購「心梗救命針」背後:恩必普專利到期影響幾何?

金融界 發佈 2022-02-15T13:03:43+00:00

近日,石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向獨立第三方收購珠海至凡100%權益,後者擁有廣州銘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1%股權,將注資金額為1.54億元。

近日,石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向獨立第三方收購珠海至凡100%權益,後者擁有廣州銘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銘康生物)51%股權,將注資金額為1.54億元。

據了解,銘康生物自主研發的注射用重組人TNK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註:銘復樂)也被稱為「心梗救命針」,主要用於急性心肌梗死發病6小時以內患者的治療。與此同時,「V觀財報」(微信號ID:VG-View)查閱發現,石藥集團旗下治療腦卒中的核心品種丁苯酞軟膠囊(註:恩必普)及其製備工藝將於2023年底到期。

業內人士認為,石藥集團此次收購銘康生物,或許意在彌補恩必普到期之後可能出現的業績下滑。對此,石藥集團回復「V觀財報」,對於恩必普專利到期做了全面的打算。石藥集團將如何應對恩必普專利到期?銘復樂能否成為其下一個業績增長點?

接受投資後突然「賣身」

據石藥集團公告,銘康生物成立於2000年,核心品種銘復樂為2015年獨家上市的具有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特異性溶栓藥,獲批適應症為6H心梗溶栓,即急性心肌梗死發病6小時以內患者的治療。此外,腦梗溶栓適應症已於2021年啟動三期臨床,目前已入組1300餘人。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年起,銘康生物先後完成多輪融資,引進的投資機構包括康辰藥業、廣州金控、中科招商、富匯創投等。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1年11月,銘康生物最新一輪融資,投資機構為萬聯廣生。

而在接受投資還不到三個月,石藥集團便發布公告稱,間接收購銘康生物51%股權。

「V觀財報」還發現,儘管擁有「拳頭產品」,但近年來銘康生物的業績情況不容樂觀。據健康產業數據平台中康CMH提供的數據顯示,銘復樂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額分別為612萬元、1300萬元、750萬元、1900萬元。

另據企業預警通,2016年至2019年,銘康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302.10萬元、499.20萬元、875.76萬元、2002.86萬元;同期,公司淨利潤分別虧損1500.26萬元、1113.74萬元、2622.31萬元和879.02萬元。

銘康生物此番賣身,是否與其持續不斷燒錢卻不見始終未能盈利有關?銘康生物回應「V觀財報」稱,一方面,石藥集團的銷售渠道與團隊非常強大,能夠幫助銘康生物;另一方面,銘康生物此前接受的都是基金投資,石藥集團屬於產業投資,更注重產品與長期收益

天達共和杭州辦管理合伙人黃鵬對「V觀財報」分析道,對於Biotech(註:生物科技)研發企業而言,可能在銷售渠道與方式上不如老牌藥企有優勢,通過合作,石藥集團有可能可以在產品銷售方面給予銘康生物幫助。

石藥集團收購欲意何為?

雖然石藥集團在公告中未明確指出收購原因,但業界普遍認為,石藥集團此次收購銘康生物背後原因部分在於,石藥集團核心品種恩必普即將專利到期。「V觀財報」查詢發現,石藥集團丁苯酞軟膠囊及其製備工藝將於2023年底到期。

專利到期後,恩必普銷量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此,石藥集團回復「V觀財報」稱,市場不用過度擔心恩必普專利到期事宜,一方面,石藥集團在不斷拓展恩必普的適應症,包括血管性痴呆、化療引起的神經病變等,另一方面,石藥集團也在申請相關適應症專利。

「綜合來講,對於恩必普專利到期我們做了全面的打算,即使專利到期,無論從仿製藥的申報來看,或者工藝壁壘來看,我們都覺得安全壁壘很高。」石藥集團回復稱。

在公告中,石藥集團對本次對於銘康生物的收購信心滿滿,認為銘復樂有很好的商業潛力,收購事項將進一步加強石藥集團產品管線,並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對於二者的合作,光大證券發表研報指出,石藥集團此次收購銘康生物股份權益有望將銘復樂納入產品線,整體來看,國內溶栓藥物市場銷售以一二代產品為主,三代產品優勢明顯,替代空間大。此外,銘復樂有望與石藥集團核心品種恩必普產生強大協同效應,豐富公司心腦血管產品線,也能使公司產品治療腦卒中的時間關口前移。

另外,「V觀財報」注意到,石藥集團在公告中並未說明本次收購的要約價,只給出了收購完成後的注資金額。石藥集團對「V觀財報」表示,與銘康生物簽訂了相關保密條款,具體金額不方便對外披露。

對此,黃鵬分析稱,收購完成後,石藥集團將持有銘康生物51%的股權,正常情況下將合併報表,由此,從合併報表角度,本次注資的1.54億元相當於從「左口袋」放進「右口袋」。

Biotech前景如何?

「V觀財報」注意到,就在石藥集團發布收購公告的同一天,2月8日,銘康生物的「老對手」北京世貿天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階生物)也發布公告,稱股票可能被終止掛牌。公告稱,為消除終止掛牌風險,公司將推進全資子公司世貿天階製藥公司相關破產重整,計劃於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破產重整流程。

2013年,天階生物發布公開轉讓說明書,其中表示,公司也在研發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改構體「宜真通」。說明書還稱,宜真通已完成I、II期臨床試驗,預計2015年投放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宜真通同樣為第三代溶栓藥,主要用於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根據2015年天階生物發布的《關於注射用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改構體(宜真通)臨床試驗完成公告》,早在2011年6月7日,天階生物就已取得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對於該藥物,天階生物也抱有很高期望。

然而,宜真通的上市路程一波三折,不僅被銘康生物的銘復樂趕超,並且直到2018年2月23日,宜真通的上市申請才被受理,隨後被納入優先審批程序。但此後便再無消息。

作為國內兩家知名的Biotech企業,一家走向被收購,一家產品研發多年仍未上市,甚至公司或被終止掛牌,不禁令人唏噓。

在這起事件背後,「燒錢」的Biotech企業未來走向也引起市場關注。黃鵬對「V觀財報」表示,目前生物製藥企業大部分估值較高,有的甚至可能存在泡沫。一家生物製藥公司,如果產品管線中有進入一期臨床的風口產品(例如細胞治療、基因療法等),估值很容易就超過10億人民幣。

「投資還是非常踴躍,生物製藥想像空間非常大,代表了科技進步的方向。生物製藥的市場估值會參照市場規模,上市、一期臨床、二期臨床、不同的階段估值不同。」黃鵬說。

他認為,總體而言,生物製藥在國內的估值是比較高的。但是,研發周期非常長,資金需求很大,絕大部分企業沒有走到最後。

本文源自V觀財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