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歷史上的三次涼州會盟,第一次和李世民的女兒弘化公主有關係

慕容洞唐 發佈 2022-02-18T14:20:32+00:00

涼州會盟應有三次,最早起源於唐周時期的大唐第一和親公主:弘化公主。涼州文化,波瀾壯闊,研究涼州,意義非凡。

武威白塔寺,不僅僅只是元朝的歷史。涼州會盟應有三次,最早起源於唐周時期的大唐第一和親公主:弘化公主。涼州文化,波瀾壯闊,研究涼州,意義非凡。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慕容洞唐整理涼史,微信公眾號ID:DongTang201


涼州,就是今天的武威市。武威歷史悠久,人文璀璨詩意縱橫。自古以來,武威就是歷代王朝苦心經營的西北首府。如今在車水馬龍的涼州街頭,無數遊客流連忘返,卻很少注意到在武威市東南20公里的白塔村,有著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的稱號。


▲ 新涼州八景之一:「白塔飄雪」


1992年9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西藏的主權歸屬與人權狀況》白皮書。在「西藏的主權歸屬」一節中明確表明:


「十三世紀初,蒙古族領袖成吉思汗在中國北部建立蒙古汗國。1247年,西藏宗教界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同蒙古皇子闊端在涼州(今中國甘肅武威)議定了西藏歸順的條件,其中包括呈獻圖冊,交納貢物,接受派官設治。


1629年成書的《薩迦世系史》記載著當時薩迦班智達寫給西藏各地僧俗首領的信中關於必須歸順和接受所規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內容。


1271年,蒙古汗政權定國號為元,並於1279年統一了全中國,創建了繼漢、唐王朝之後中國版圖內各地區、各民族大統一的中央政權,西藏成為中國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個行政區域。


」白皮書中「西藏宗教界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同蒙古皇子闊端在涼州議定了西藏歸順的條件」指的就是1247年「涼州會盟」。而「涼州會盟」的見證地,就是武威白塔寺。[1][2]


2019年8月,「涼州會盟」(也叫涼州會談)被編入教育部統編高一歷史教材,在高一歷史課本第56頁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有一段記錄「涼州會談」的簡要文字:「1247年,蒙古皇子闊端與吐蕃宗教首領、藏傳佛教高僧薩班在涼州會談,就吐蕃地區歸附達成協議。西藏開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後來薩班在涼州去世。」文字右上角是一張薩迦班智達靈骨塔遺址配圖。



講好「涼州會盟」,維護祖國統一。[3]


01:涼州會盟起源於北周/隋


關於「涼州會盟」的歷史,雛形實在北周或是說隋朝。[4]


北周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千金公主宇文氏和親突厥,嫁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北周大象二年(581年)二月,楊堅代周建隋,是為隋文帝。千金公主丈夫佗缽可汗死,千金公主按突厥收繼婚習俗,續嫁其子都藍可汗阿史那雍虞閭。[5]



開皇三年(583年)春,突厥發兵南下,侵擾隋朝北疆。四月,楊堅因突厥多次興兵犯境,決定發動反擊。他命楊爽為行軍元帥。楊爽派李充、李徹率領精騎五千人出其不意,發起襲擊,大破沙缽略軍,俘獲千餘人,奪取牛馬羊等牲畜無數。[6][7]

楊爽多次率大軍北擊突厥,給突厥以卓有成效的打擊,為鞏固隋朝的北部邊防做出了突出貢獻。實際上,早在開皇元年(581年),隋武元帝楊忠幼子楊爽當任涼州總管,涼州就已經是衛王的封地了。



開皇七年(587年),楊爽被徵召入朝任納言,頗受楊堅器重。不久後,他突發疾病,於七月十六日(8月25日)夜間猝然病逝,年僅二十五歲。楊堅為他在門下外省發喪,追贈太尉、冀州刺史,賜諡號「昭」,故史稱「衛昭王」。


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楊堅悲痛欲絕,時常感嘆楊爽一走朝中竟再無人才可用!為紀念楊爽比肩霍去病的赫赫戰功、金日磾的獻款歸誠,楊堅下命在涼州總管的駐地武威郡修建了涼州昭武門(今武威市南城門樓)。[8]



吐谷渾自從與東魏建立同盟關係後,就對東魏「朝貢不絕」。東魏的興和三年(541)、武定元年(543)、武定二年(544)、武定三年(545)、武定四年(546)、武定六年(548)和武定七年(549),吐谷渾均向東魏「遣使朝貢」。即使到高歡之子北齊文宣帝高洋執政時,吐谷渾仍然「遣使朝貢」。說明高歡招納吐谷渾思想有著深遠影響。[9]



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全國安寧,編戶大增,倉儲豐實,史稱開皇之治。隋煬帝楊廣即位洛陽,修建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大業盛世」。


隋軍國力強盛,數次大敗吐谷渾,消除了吐谷渾對隋朝西北部的威脅。隋朝冊吐谷渾可汗,命大寶王尼洛周為輔,史料記載「朝貢相續」。楊堅之女東華公主嫁吐谷渾王慕容融,生下了慕容諾曷缽。[10][11]



02:第一次涼州會盟,慕容諾曷缽內附涼州



唐朝永徽四年(653年),鄭仁泰授銀青光祿大夫、靈鹽二州都督,駐守西部邊疆。顯慶二年,鄭仁泰入為右武衛大將軍。帶領薛仁貴討平鐵勒九部,抵禦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授涼州都督,接應吐谷渾慕容諾曷缽,防備吐蕃。


唐朝顯慶五年(660年),吐蕃大軍入侵吐谷渾,唐太宗李世民的親生女兒弘化公主和她的丈夫烏地也拔勤豆可汗諾曷缽帶領數千帳吐谷渾百姓內附涼州,請求唐朝救援。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 弘化公主生於唐都長安。秀麗端莊,托體王姬,湛清儀於桂魄,可謂傾國傾城。不僅聰明賢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膽略,而後她成為唐周第一位和親公主,同時她也是最成功的一位,功績卓著,沒有之一,最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墓誌,妥妥的國家一級文物。



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在弘化公主入吐谷渾之後,吐蕃噶爾·東贊攜帶眾多的黃金、珠寶等,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薩爾以及霍爾王等同時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能迎回賢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國王的妃子。李世民非常為難,為了公平合理,他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瑤水誕德,巫山挺神。帝女爰降,王姬下姻。燕筐含玉,門榜題銀。珈珩楴象,軒佩莊鱗。與善乖驗,競欺遐壽。反魄無征,神香徒有。為何弘化公主李氏被武則天賜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長公主?


西平,東漢建安中分金城郡置,隸屬涼州。治所在西都(今西寧市),轄境相當今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地,屬涼州刺史部,管轄西都、臨羌、安夷和後新置的長寧縣。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隋末時期的大涼政權,先後在西寧設立了西平郡,其中前涼張軌還領西平公,周朝皇帝武則天給西平公主起名西平有追隨前涼諸位國君之意。因為涼州刺史張軌無王無帝定乾坤,是視高官厚祿如糞土的亂世忠臣。


前涼西平郡,張軌後花園,青海湖的富饒名不虛傳。慕容諾曷缽內附涼州,就是歷史上第一次涼州會談。靈州吐谷渾回遷涼州、延州吐谷渾回遷涼州,這個不僅有史料記載還有出土文物為證。



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同日磾之入侍,獻款歸誠。萬物於是維新,三光以之再朗。


2019年9月25日,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在整備土地時發現墓葬1座。甘肅省考古人員對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查明這是弘化公主的兒子慕容智的墓。2020年考古隊在武威南山地區,開展了調查、勘探工作。調查面積約400平方千米,
確認了吐谷渾墓葬共計23座




正是基於這種「親上加親」的關係,自弘化公主下嫁後,大唐王朝與吐谷渾王國之間由對抗關係轉變為藩封聯盟關係,情好日密,為民族關係的和平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丹烏迅速,白兔蒼茫,兩楹流奠,二鑒經殃。崩城慟哭,變竹悲傷,一銘翠琰,地久天長。金日磾開啟了武威郡(涼州系武力豪族)高官輕車介士送葬和陪葬的先河,至此前涼張軌(銅車馬儀仗)、北齊段韶亦效仿之,慕容諾曷缽、慕容智亦在其列。[12]


為什麼慕容吐谷渾會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祁連鎮三岔村以及冰溝河景區和涼州的青咀灣定居?因為此地本是吐谷渾舊地,吐谷渾與涼州接壤的邊界,前涼時期已經有此地,隋朝的公主入藏地必從涼州進入青海,唐也不例外,慕容諾曷缽這個傀儡國主被趕出吐谷渾故地,無法回去,死後只能葬在涼州附近,他前往唐地的第一站就是涼州,更諷刺的是他被封了個安樂州都督,大有蜀漢劉禪安樂公的味道。涼州先冢,是吐谷渾慕容家亡國最後的國家寄託。[13][14][15]



03:第二次涼州會盟,吐蕃論弓仁內附涼州


周朝聖歷二年(699年),吐蕃帝國的赤都松贊普發動政變,消滅論欽陵。噶爾·東贊第三子贊婆與論欽陵之子噶爾·莽布支,即論弓仁,率部眾和吐蕃族人投奔周朝涼州洪源谷(武威市天祝縣境內),官右玉鈐衛大將軍,並且以「論」為姓。[16]


吐蕃大論論弓仁和叔叔率宗族內附涼州,這是繼續慕容諾曷缽內附涼州後的,第二次涼州會談。清朝著名學者張澍說的武威論氏始祖,就是吐蕃論弓仁。涼州論氏「開國承家,世代相續」以望立堂,設立論氏武威堂。


論弓仁有二子:長子論誠節(又名論盧),襲父郡王爵,任朔方節度副使、開府儀同三司、鴻臚卿,後進封武威郡王、太子太傅。次子論誠信(又名論舊久),官拜大將軍。其子孫皆以「論」為姓。



論弓仁其後裔大多漢化改稱為:倫氏。倫氏一門四進士名垂青史,千古多豪傑光照後人。成語「無與倫比」,就是來源於涼州(今武威市)。


杜佑註解:「祿東贊之子論欽陵,本姓『薛』氏,世為大論,後遂以官為氏。」姓氏學界一般認為,在此前,中國沒有論氏,論氏始自吐蕃之「以官為氏」,後漢化稱論氏,族人大多融入漢族,漢化族系後有改為倫氏者。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吐谷渾國大可汗陵區


由此誠懇建議:考古隊一定要將工作重心放在涼州,持續開展勘探工作。除了已經探明的23座吐谷渾墓葬,吐蕃論氏也要認真查探,爭取為涼州會盟提供更多的實物依據。黨夫人死於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從680年~739年之間埋下的人還是比較多,擴大偵測範圍是接下來考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點。




涼州地理位置特殊,古人稱涼州是西北乾位。擁有涼州,就可以坐擁西北,守八方平安。


唐朝廣德二年,涼州被吐蕃占據,溫末人建立武威溫末政權,其實本質是吐蕃部與河西節度後裔和涼州士族的聯合。對於「溫末」割據涼州的時間,在《通鑑》中有明確記載:「咸通三年(862年),『溫末』始入貢」。[17]


西夏時期。西夏占據了涼州設立西涼府,西夏因此國力大盛。清朝著名學者吳大成對涼州十分讚賞,稱武威是天府之國,他在《西夏書事》中寫到:「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況其府庫積聚,足以給軍需、調民食,真天府之國也。嗣後保吉身亡,德明終能保守靈、夏,豈非涼州畜牧甲天下, 藉以養成銳氣哉 !」




西夏攀附元魏,追認唐朝,推崇唐堯、漢祖。實際上就是受涼州文化的影響,故有人稱:西夏涼州四位皇后,一位皇帝。梁氏皇后,神似武曌。齊王神宗,起家涼土。



涼州本身就是西夏神宗的都城,兩位沒藏氏皇后和兩位梁皇后都是涼州人。沒藏氏出身西夏涼州六穀吐蕃的沒藏家族,世代生活在涼州,足跡遍布今哈溪、毛藏、大紅溝一帶。李氏西夏,本質上就是涼州西夏。[19][20]


04:第三次涼州會盟《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


元朝時,西藏薩迦派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與蒙古汗國皇子、西涼王闊端在武威白塔寺進行的「涼州會談」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第三次涼州會談。正是這次涼州會談,《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向歷史宣告,向世界宣告:西藏從此正式劃入蒙元版圖,西藏屬於中國。[21]



明清時期,涼州依舊是重鎮。涼州廳請改為涼州府,所屬涼州衛、改為武威縣,鎮番衛改為鎮番縣。永昌衛改為永昌縣。古浪所改為古浪縣。莊浪所改為平番縣。莊浪同知經理茶務。應仍其舊。俱隸涼州府管轄。[22]



《雍正實錄》明確記載:清朝雍正二年,現今準噶爾逆賊敗遁,涼州為西北咽喉,通省關鍵,請駐兵二千名。俟現駐涼州兵丁撤回時,於養育兵、暨余丁內挑補。其新駐兵丁,請設涼州將軍一員統領,駐札涼州。所有應設涼州協領、涼州佐領、涼州防禦、涼州驍騎校、筆帖式等官,令將軍秦布酌議具奏理事同知、通判等官暨一切修理城垣營署軍裝等項,至此涼州將軍設立。


清朝涼州將軍的品級高,職能特殊。總督的品級一般為正二品,可通過加銜至從一品,如兵部侍郎。而駐防將軍的品級為從一品,與加銜後的總督品級持平,而駐防將軍中的涼州將軍兼任藏地事務(本質是負責青海、西藏、新疆的整個西北的防務、藏地的宗教事務,有它的特殊性)和綏遠將軍品級則為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持平;高於所有的總督和巡撫職位,這也是涼州將軍品級特殊的地方。


甘肅省境內,有四位高官,分別是涼州將軍、寧夏將軍、陝甘總督和甘肅巡撫。在官位排名的時候,涼州將軍品階均高於寧夏將軍、陝甘總督、甘肅巡撫。不過,涼州將軍屬於朝廷特別設立官職,主要負責管理甘肅西北部(河西、青海)、西藏的防務和宗教事務安保、新疆防務,一旦與準噶爾部開戰,能夠迅速進入進攻位置;同時它還管轄藏地事務;同樣在甘肅的寧夏將軍,主要負責甘肅東南部的防務;他們的職能有著本質不同,所以說,涼州將軍管轄範圍巨大必須能力出眾與傳統清朝的將軍有著本質不同。





05:烈士武臣,多出涼州


涼州(今武威市)地理位置極其重要。[23][24][25][26]武威的興衰沿革,對於中國西北歷史發展進程具有重要影響。構建「涼州學」,迫在眉睫。提升文化軟實力,發展武威經濟,勢在必行。




涼州的歷史,從兩漢魏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西夏宋元明清是一條完整的脈絡,這是非常難得的。正如知名學者余秋雨在涼州文化論壇的主旨演講中說:「涼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關鍵所在 。」




涼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西北史。[27]2004年武威白塔寺成功地舉行了白塔寺一期工程恢復建設竣工典禮,並邀請國內知名的藏學專家召開「涼州會談」報告會,成立了武威藏學研究會。2007年,武威白塔寺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可以說涼州就是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的歷史見證地!



西漢重臣金日磾開啟了武威郡(涼州系武力豪族)高官輕車介士送葬和陪葬的先河,至此前涼張軌(銅車馬儀仗)、北宮純三救洛陽、北齊段韶、亦效仿之,唐周慕容諾曷缽、慕容智、弘化公主,明朝甘肅總兵楊嘉謨亦在其列。



毛澤東曾發文稱,烈士武臣,多出涼州。[28]


2020年,反映邊境任務部隊官兵衛國戍邊英雄事跡的報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在前出交涉和激烈鬥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鬥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衝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可謂是強將手下無弱兵,祁發寶張開雙臂的震撼瞬間令每一個中國人為之動容。2021年2月,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是實至名歸。[29]



武威,即武功軍威之意。「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喀喇崑崙山脈,會永遠銘記祁發寶。武威人祁發寶,不負武功軍威之名。[30][31]



總結:

涼州會盟歷史意義重大。從西漢金日磾獻款歸誠到元朝《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武威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見證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歷史事實。積極保護武威的歷史文化,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1]周芳. 涼州會盟:各民族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的歷史佳話[N]. 中國民族報,2021-03-30(005).DOI:10.28114/n.cnki.ncmzb.2021.000310.

[2]樊保良,王處機. 涼州會盟: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N]. 甘肅日報,2014-04-29(005).DOI:10.28286/n.cnki.ngsrb.2014.001732.

[3]羅旦.涼州會盟推動了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J].黑龍江史志,2009(24):52-53.

[4]蘇相禹. 宇文氏婚姻與魏周隋政治[D].鄭州大學,2010.

[5]《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十三》:突厥佗缽可汗請和於周,周主以趙王招女為千金公主,妻之,且命執送高紹義;佗缽不從。《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十四》:戊午,突厥入貢於周,且迎千金公主。

[6]《北史·卷九十九·列傳第八十七》:阿波還無所歸,西奔達頭可汗。達頭者,名玷厥,沙缽略之從父也,舊為西面可汗。既而大怒,遣阿波率兵而東,其部落歸之者將十萬騎,遂與沙缽略相攻。又有貪汗可汗,素睦於阿波,沙缽略奪其眾而廢之,貪汗亡奔達頭。沙缽略從弟地勤察,別統部落,與沙缽略有隙,復以眾叛歸阿波。連兵不已,各遣使詣闕,請和求援,上皆不許。會千金公主上書,請為一子之例,文帝遣開府徐平和使於沙缽略。
[7]《隋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九·衛昭王爽》:衛昭王爽字師仁,小字明達,高祖異母弟也。周世,在襁褓中,以太祖軍功,封同安郡公。六歲而太祖崩,為獻皇后之所鞠養,由是高祖於諸弟中特寵愛之。十七為內史上士。高祖執政,拜大將軍、秦州總管。未之官,轉授蒲州刺史,進位柱國。及受禪,立為衛王。尋遷雍州牧,領左右將軍。俄遷右領軍大將軍,權領并州總管。歲餘,進位上柱國,轉涼州總管。爽美風儀,有器局,治甚有聲。其年,以爽為行軍元帥,步騎七萬以備胡。出平涼,無虜而還。明年,大舉北伐,又為元帥。河間王弘、豆盧績、竇榮定、高熲、虞慶則等分道而進,俱受爽節度。爽親率李充節等四將出朔州,遇沙缽略可汗於白道,接戰,大破之,虜獲千餘人,驅馬牛羊鉅萬。沙缽略可汗中重創而遁。高祖大悅,賜爽真食梁安縣千戶。六年,復為元帥,步騎十五萬,出合川。突厥遁逃,而返。明年,徵為納言。高祖甚重之。

[8]《隋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九》:高祖昆弟之恩,素非篤睦,閨房之隙,又不相容。……唯衛王養於獻後,故任遇特隆,而諸子遷流,莫知死所,悲夫!

[9]崔明德.高歡民族關係思想初探[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29(03):24-40+214.

[10]《隋書》:復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騎乘填咽,周亘數十里,以示中國之盛。帝見而大悅。竟破吐谷渾,拓地數千里,並遣兵戍之。每歲委輸巨億萬計,諸蕃懾懼,朝貢相續。

[11]《北史 卷第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吐谷渾》:「大業末,天下亂,伏允復其故地,屢寇河右,郡縣不能制。」

[12]《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第一駙馬都蔚)傳第三十八》:輔政歲余,病困,大將軍光白封日磾,臥授印綬。一日,薨,賜葬具冢地,送以輕車介士,軍陳至茂陵,諡曰敬侯。

[13]《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14]《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唐咸亨三年(672),析靈州鳴沙縣地置羈縻安樂州,安置內附的吐谷渾慕容部落。治安樂城(今寧夏同心縣韋洲鎮紅城水古城),直屬靈州都督府。至德元載(756)直屬靈武郡都督府。二載改名羈縻長樂州。廣德二年(764),地歸吐蕃,州廢。

[15]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卷二·漢中志》上庸郡北巫縣:安樂鄉,〈劉、李本作鄉。他各本皆作「縣」,並作郡屬縣款式,提行或空格。成六縣。當非。〉咸熙元年為公國,封劉後主也。〈廖本此下注云:「按當有誤也。上文言屬縣五,而今有六縣。或不數公國耳。但考《晉書‧地理志》幽州燕國有「安樂國相。蜀主劉禪封此縣公」,明不得屬上庸。此之云然,所未詳矣。」廖刻不考板本,未見劉本與《函海》注,自迷惘。〉

[16]《資治通鑑》卷206:(聖歷二年)吐蕃贊普器弩悉弄尚幼,論欽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諸胡畏之。欽陵居中秉政,諸弟握兵分據方面,贊婆常居東邊,為中國患者三十餘年。器弩悉弄浸長,陰與大臣論岩謀誅之。會欽陵出外,贊普詐雲出畋,集兵執欽陵親黨二千餘人,殺之,遣使召欽陵兄弟,欽陵等舉兵不受命。贊普將兵討之,欽陵兵潰,自殺。夏,四月,贊婆帥所部千餘人來降,太后命右武衛鎧曹參軍郭元振與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將騎迎之,以贊婆為特進、歸德王。欽陵子弓仁,以所統吐谷渾七千帳來降,拜左玉鈐衛將軍、酒泉郡公。

[17]孫穎慧,余目.宋夏吐蕃間的西涼府[J].西夏研究,2011(04):116-120.

[18]陳炳應.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西夏碑)[J].文物,1979(12):86-87.

[19]沒藏黑雲(11世紀?-1056年),沒藏氏,涼州人氏,吐蕃族,西夏景宗李元昊的夫人,李諒祚的生母,沒藏皆山之女,有西夏艷后之稱。

[20]梁皇后(1044年~1085年),涼州人,出身於漢人大族。西夏毅宗李諒祚第二任皇后,原是夏毅宗第一任皇后沒藏氏的親嫂嫂。1068年,其子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權達18年之久。故有人言:梁氏皇后,神似武曌。

[21]馨庵.《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研究》前言[J].中國藏學,2006(02):293-294.

[22]魯宇譞.淺析明代武威地區的戰略地位及作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5(11):7.

[23]《漢書·地理志》記載: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時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絕南羌、匈奴。其民或以關東下貧,或以報怨過當,或以誖逆亡道,家屬徙焉。

[24]《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會西羌反,邊章、韓遂作亂隴右,徵發天下。役賦無已。司徒崔烈以為宜棄涼州。詔會公卿百官,烈堅執先議。燮厲言曰:"斬司徒,天下乃安。"尚書郎楊贊奏燮廷辱大臣。帝以問燮。燮對曰:  昔冒頓至逆也,樊噲為上將,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憤激思奮,未失人臣之節,顧計當從與不耳,季布猶曰"噲可斬也。"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藩衛。高祖初興,使酈商別定隴右;宗世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內為之騷動,陛下臥不安寢。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棄一方萬里之土,臣竊惑之。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若烈不知之,是極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以燮議。

[25]東漢政論家王符《潛夫論·救邊》:「是故失涼州,則三輔為邊;三輔內入,則弘農為邊;弘農內入,則洛陽為邊。」涼州對洛陽非常重要,若涼州安定,洛陽也就安定了。

[26]《漢書·地理志》:自武威……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後漢書·孔奮傳》:時天下擾亂,惟河西獨安,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

[27]楊平平. 西夏民族政策對河西走廊民族關係影響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9.DOI:10.27417/d.cnki.gxnmc.2019.000120.

[28]《體育之研究》毛澤東1917年:三育並重,然昔之為學者詳德智而略於體。及其弊也,僂身俯首,纖纖素手,登山則氣迫,步〈涉〉水則足痙。故有顏子而短命,有賈生而早夭,王勃、盧照鄰,或幼傷,或坐廢。此皆有甚高之德與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則從之而隳矣。惟北方之強,任金革死而不厭;燕趙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涼州。清之初世,顏習齋、李剛主文而兼武。習齋遠跋千里之外,學擊劍之術於塞北,與勇士角而勝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豈道乎?」顧炎武,南人也,好居於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馬。此數古人者,皆可師者也。學校既起,采各國之成法,風習稍稍改矣。然辦學之人猶未脫陳舊一流,囿於所習,不能驟變,或少注意及之,亦·惟是外面鋪張,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故愚觀現今之體育,率多有形式而無實質。非不有體操課程也,非不有體操教員也,然而受體操之益者少,非徒無益,又有害焉。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精神受無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蓋一體操之終,未有不貌瘁神傷者也。飲食不求潔,無機之物,微生之菌入於體中,化為疾病;室內光線不足,則目力受害不小;桌椅長短不合,削趾適屨,則軀幹受虧;其餘類此者尚多,不能盡也。然則為吾儕學者之計如之何?學校之設備,教師之教訓,乃外的客觀的也,吾人蓋尚有內的主觀的。夫內斷於心,百體從令,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我欲仁斯仁至,況於體育乎。苟自之不振,雖使外的客觀的盡善盡美,亦猶之乎不能受益也。故講體育必自自動始。

[29]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全國「兩優一先」風採錄|永不磨滅的背影——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新華網

[30]隋坤.英雄團長祁發寶,18年戍邊不退半步[J].現代婦女,2021(06):32-33.

[31]劉曉立.英雄團長祁發寶:我們是祖國的界碑[J].時代郵刊,2021(07):44-46.



*本文作者簡介:慕容洞唐,別名契苾小優,原名馮洞唐。祖籍洛陽,源於趙郡。致力於涼州文化和洛陽文化的知識可視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主張將《涼州詞》、前涼王陵、銅奔馬「IP私有化」。


*筆者才疏學淺,如有遺漏錯誤還請各位同仁同學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