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拆分之痛:如果沒有一分為八,會不會是亞洲最高學府

張昀初高中數學全解析 發佈 2022-02-17T19:31:18+00:00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8年5月16日由國立江蘇大學改稱而來,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抗戰勝利後遷回。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
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8年5月16日由國立江蘇大學改稱而來,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抗戰勝利後遷回。

它與當時的國立武漢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浙江大學並稱為「民國五大名校」。國立中央大學系出名門,在民國時期,能夠稱之為「貴族」的,唯有它。在當時,其規模之大、學科之齊全、教授陣容之強大,均居全國大學之首。

用一組數據說話:民國30年,教育部評出的聲譽顯赫、具有特殊貢獻的「部聘教授」45人中,僅中央大學就有12人入選,占比超過25%。國立大學一年的研究經費、系科數、學生數、教工數幾乎是同時期的北大、清華、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之和,截至到1947年,國立中央大學已經擁有7個院系41個系,23個研究機構,覆蓋基礎數學、地質、文學、農學、醫學等,規模之大,超出想像。

學校擁有附中、附小、幼兒園等配套設施,學校地址就在現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1937年,學校曾經在新校址規劃了一塊8000餘畝的土地,結果因為抗戰爆發而停工。建國後,學校定名為國立南京大學,52年被拆分,一小部分文、理學院併入到私立金陵大學,校名更改為南京大學。這個時候的南京大學跟之前的國立南京大學已經不是一個概念,可能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工科主體部分留在原來的校址上,成立了南京工學院(現在的東南大學)。

通過各種資料查找,現將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的拆分情況做一個歸納,可能總結的不全,望大家包涵。

總體上,國立中央大學被拆分成了19所院校:

一類留在南京城內:

1 文學院,理學院--南京大學(985、211)

2 工學院部分院系--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985、211)

3 工學院水利系--河海大學(211)

4 工學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雙非,小211)

5 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211)

6 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211)

7 農學院林學系--南京林業大學(雙非)

8 氣象工程系--南京大學氣象學院--南京氣象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雙非,雙一流)

一類外遷:

9 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上海,211)

10 工學院航空系--華東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985、211)

11 醫學院--第五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211、軍校)

12 工學院食品工程系--無錫輕工業學院--江南大學(江蘇無錫,211)

13 工學院農業機械系--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江蘇大學 (江蘇鎮江,雙非,小211)

14 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 (上海,雙非)

15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6 影音部---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北京,亞洲最大的電影院校)

17 中央大學醫學院--上海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醫學院(上海,985、211)

18 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有線電部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985、211)

19 國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211)

這裡介紹其中的1所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可以看看有多厲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源於1960年南京大學的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成立南京氣象學院,曾經隸屬於國家氣象局,目前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擁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科學技術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5個本科專業分布於理、工、文、管、經、法、農、藝、教9個學科領域。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一共有12個學科參評,其中大氣科學與北京大學並列第一,獲評A+,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科學技術史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獲評B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氣科學學科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農業科學、材料科學等7個學科躋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

在大學排名方面,軟科2021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排在第91位,位列中國大學前100名。

現在可以想像,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究竟有多強。

總結:

引用網絡上一個並未得到證實的數據:1948年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國立中央大學當時力壓日本的(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排名亞洲第一。這個說法一直沒有得到考證,如果有知道的網友,可以科普印證。

在國立中央大學的講台上,授課的教師堪稱豪華:這裡你可以看到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竺可楨大談氣象學,可以聽到中國比較文學之父吳宓的暢談希臘羅馬文化,甚至印度大文豪泰戈爾也曾來到這裡講學,當時的翻譯還是徐志摩。這在當時,用群英薈萃、群星閃耀來形容都不為過。

如今,國立中央大學這個概念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究竟是誰繼承了它,一直都沒有弄明白。南京大學既沒有保留名字,也沒有保存校址,只是繼承的院系最多。

但不管怎樣,如果中央大學現存在,不知是否可以登頂亞洲之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