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讓葉公背了兩千餘年「黑鍋」

葉縣今朝 發佈 2022-02-17T00:34:39+00:00

「葉公好龍」的寓言人盡皆知,寓言中說葉公非常喜歡龍,家中所有梁檁器物上均雕畫有龍的圖案,但見到真龍時卻嚇得魂不附體、撒腿就跑,其後,人們將「葉公好龍」用以形容兩面三刀、表里不一的偽君子。

「葉公好龍」的寓言人盡皆知,寓言中說葉公非常喜歡龍,家中所有梁檁器物上均雕畫有龍的圖案,但見到真龍時卻嚇得魂不附體、撒腿就跑,其後,人們將「葉公好龍」用以形容兩面三刀、表里不一的偽君子。

事實上,歷史上的葉公絕非如此,他勤政愛民、忠心事國、勇毅坦蕩、高風亮節,廣受屬地百姓的敬仰與愛戴,「葉公好龍」這則寓言,讓葉公蒙受不白之冤,無端背了兩千餘載的「黑鍋」。

葉公家世

關於葉公家世,目前史學界尚有爭論,多數史料顯示應追溯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顓頊最小的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人被周成王封於荊州山,立國為荊,定都丹陽,後遷都子郢,改國號為楚。春秋時期楚莊王有一位曾孫叫沈尹戌,楚昭王十八年,他在率軍與吳國軍隊作戰時身死沙場,公元前524年,楚昭王便將沈尹戌年僅20出頭的兒子沈諸梁封至楚國邊陲重鎮葉邑(今河南省葉縣),故稱葉公。

葉公沈諸梁,約生於公元前546年,卒於公元前470年,羋姓,沈氏,名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國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葉地第一任行政長官,也是全世界葉姓華人的始祖。

勤政尹葉

據《葉縣誌》載,葉公主政葉縣長達40餘年,可謂「人世艱辛著職服」「朝如青絲暮成雪」。葉公尹葉其間,勤政事、重賢良,開言路、察民情,修水利、勸農桑,頗具政績。尤其是他採取與民休養、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為改善生產條件、提升民生福祉、穩固楚國邊陲發揮了重要作用,百姓稱讚他「望君如望父母焉」。

關於葉公尹葉時所修水利工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也有記載。他親率民眾修築的東、西二陂,可灌溉農田數十萬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比著名蜀守李冰修築的都江堰早200餘年,比鄭國渠早300餘年。至今,葉公修築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除患、興農助民的生動歷史見證。

公元前479年,葉公已近耄耋之年。當時,身居吳楚邊陲之重臣白公勝在楚國都城發動叛亂,殺死令尹子西、司馬子期,並劫持惠王欲自立。葉公聞訊,不顧年邁體弱,毅然出兵平叛,立下定國之功。

葉公因平定白公勝之亂迎惠王復位,官至令尹、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他在平亂消禍、整肅朝局、穩定楚國政權後,主動讓位於他人,自己復歸葉邑,身老於澧水之濱,實為事了拂袖去、深藏功與名。這一豁達賢德之舉,被後世專家學者贊為以國為重、不戀權勢、深明大義、慷慨無私。葉公臨終時留下遺言:「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後,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 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後,即被立祠享祭。

葉公問政

據《論語》等史料載,公元前489年秋,儒聖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專程到葉地拜訪葉公,並冀望得以重用。孔子抵葉後,多次與葉公暢談修身為政之道。孔子告訴葉公,為政之效應使「近者悅,遠者來」。

其間,葉公和孔子就何謂「忠誠」及為人標準進行多次激辯。葉公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卻不以為然道:「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葉公說他的家鄉有個正直之人,其父偷了人家的羊,告發了父親。孔子說他家鄉的正直之人和葉公講得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葉公想知曉孔子的為人,有一天,便向孔子弟子子路探問,子路不肯回答。孔子獲悉後,責怪子路道:「汝奚不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因二人觀點大相逕庭,孔子葉邑之行一無所獲,隨即滿懷遺憾和怨恨匆匆離葉。

斯人雖去,楚地安然。葉縣是南北文化的對接交匯之地,在漫長的兩千餘年裡,無論紛繁博雜的文化如何碰撞異變和交融互滲,「近悅遠來」已成為葉縣悠久而豐厚文化的內核與精髓,早已鐫刻進這片古老土地的血液和骨骼里。

寓言杜撰

孔子憤憤離葉後,其弟子及門人亦對葉公大為不滿,一些儒士也為孔子鳴冤叫屈,對葉公耿耿於懷。《莊子·逸篇》說「葉公好龍」源於孔子門人子張之口,也有說為戰國時期韓相申不害所杜撰,並收錄進《申子》一書。這則寓言後經漢初宗室大臣、文學家劉向添枝加葉、著意套改後,輯入其所著的《新序·雜事》,得以廣泛流傳。史料上也有一種觀點,是說葉公傾力興修水利,夙夜殫精竭慮,連他的家裡都掛滿了各種施工水系圖,仿若群龍起舞翻飛,訪客見後笑曰:「群龍騰雲銜水來。」後經劉向等人編造演繹,隨之成了「葉公好龍」。

《新序·雜事》所載原文為:「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意思是說葉公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酒杯上繪著龍,房檐屋棟上雕著龍的圖案,實屬愛龍成癖。天上真龍獲悉感動不已,便降臨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台上探望,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魂飛喪膽、轉身就跑,原來他並非真喜歡龍。「葉公好龍」的寓言故事就是用來形容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賣弄矯飾、虛偽造作之人。寓言故事裡的葉公形象是杜撰的,同歷史上的葉公風馬牛不相及,與葉公的為政為人、行事行律及操節德范南轅北轍,他們根本不是一類人,更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但「葉公好龍」的寓言讓葉公莫名躺槍,飽受污衊和中傷,成為一樁「歷史冤案」,並且硬生生背了長達兩千餘載的「黑鍋」,而葉公卻地下無知,任由譏諷,千年緘默,身名遭受輕慢、委屈和褻瀆。

後世影響

在正史中,葉公以「社稷之臣」「親民善民之人」等形象流傳下來。史學家們認為,葉公確有畫龍之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呈祥之物,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不可能降臨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杜撰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後,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不懈和貶斥。

古地不見當年月,昔人已逝秋思遠。而今,青山依舊、澧水操弦,夕陽幾度、歲月彌煙,仍在追憶著遙遠的人世滄桑,吟誦著葉公的功垂業范。

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葉公的後裔改沈姓為葉,葉公沈諸梁自此成為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自2000年首屆世界葉氏聯誼會在葉縣成功舉辦以來,不斷有葉氏後裔從世界各地到葉縣澧河之濱尋根問祖、交流聯誼。

近年來,葉縣積極發掘、整理和保護楚文化及葉公文化,舉辦系列文化展覽交流活動,持續加強對文物古蹟的搶救修復工作,葉公陵園等遺蹟已成為葉縣知名的旅遊景點。2020年9月30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名單出爐,「葉縣楚長城旅遊觀光風景道」榜上有名。楚長城葉縣段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國家第一批長城重要點段」,這是葉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目前,葉縣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正在加緊規劃建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葉縣的楚文化和葉公文化將成為中原文化旅遊的一大景觀,以獨有的魅力吸引海內外遊客紛紜而至。(王國干)

(參考文獻:《論語》《左傳》《荀子》《戰國策》《史記》《水經注》《葉縣誌》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