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都江堰 | 自古入蜀皆時尚,住在青城快樂多

住在都江堰 發佈 2022-02-16T12:18:24+00:00

從各種史料及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都江堰在歷史上委實有許多文人學者、宦官要員千里迢迢來蜀擇地養生休閒度過美好一生,而且,還成就了一批成功人士。

現代化的都江堰,處處都有古韻想像的空間,雖然,我們現在無法想像當年風景美到什麼程度,為啥歷史上有那麼多名人雅士、如此青睞這塊地方!

從各種史料及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都江堰在歷史上委實有許多文人學者、官宦要員千里迢迢來蜀擇地養生休閒度過美好一生,而且,還成就了一批成功人士。以至,現在也有許多域外文人騷客,青年創客,回鄉養老的歸隱人士,悄然入蜀住在都江堰城鄉,享受著一縷清風拂面來,一抹陽光暖平生的美好生活。

最讓遠方客人留下來的大約是:這裡,在遠古時代被認為是長江源頭,風景獨秀,令人神往;鬼斧神工都江堰,澤被天府,不知饑饉的天下糧倉;青城仙山,道法自然,名幽神州。一方宜居、宜業、宜養的好地方,形成「少不入蜀、老不離川"的古訓。

唐代陳子昂的著名散文《上蜀川軍事》說:「伏以國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隴右及河西諸州,軍國所資,郵驛所給,商旅莫不皆取於蜀;又京都府庫,歲月珍貢,尚在其外,此誠蜀國之珍府。」

宋代黃休復就是例子,到了成都就捨不得離開,一面忙於生計,一面閒里撰文作畫。他的《益州名畫錄》和《茅亭客話·虹蜺》,說不定曾居住在青城縣(今石羊)花蕊夫人(徐慧)老宅的隔壁,輕風雅靜小院實地寫作完成的。

李復言也是宋代人,在暮年辭了官場,便來青城縣客居,寫了好友青城縣主薄《薛偉》,對青城風光的依戀:這浩瀚的江面,江渚修竹釣淺魚,蜻蜓點水戲杆人,魚游無邊,看遍江帆卷炊煙。江中有山,山中有仙的風景。於是「人變魚」的傳奇故事就在這裡一氣呵成。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算是比較早期攜全家入蜀的大詩人,到了成都後,還把大兒子落籍在很巴適的地方青城縣城,而草堂成為他工作會客的地方。他的《過客相尋》詩,仿佛就是回到青城家中,喝茶飲酒待客所寫:

窮老真無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櫛,客至罷琴書。

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

時聞繫舟楫,及此問吾廬。

青城縣是流趣橫生出了名的水城,駐足觀看遍地都是景。杜甫從外地歸來,在草堂累了,回到兒子家中,感受到詩生活的愜意,便「呼兒問煮魚」解解饞。

宋朝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所說:「是時,衣冠之族,多避難在蜀。」而且有「天下詩人皆入蜀」旅居的習慣。

宋代由王欽若、楊億等纂修史料級《冊府元龜》也載:「尸佼,晉人,秦相衛鞅客也……鞅被刑,佼恐並誅,乃亡逃入蜀,造書二十篇,凡六萬餘言。卒,因葬蜀。」

歷史上,有這麼多的人來都江堰生活,寫詩撰文吟古今。

比如:李白《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盧照鄰《送二兄入蜀》:

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

范大成的詩:

雨腳背人歸玉壘,江聲隨馬入青城。

程公許的詩:

入山佳氣異他山,翠邏周遭幾復關。

流水白雲無盡藏,莫教容易到人間。

白遜游青城山的詩:

青城山中雲茫茫,龍車問道來軒皇。

當封分為王岳長,天地截作神仙鄉。

杜甫: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陸游幾次反覆入蜀任本州官員,乾脆不回老家,在成都安心住下來,方便到青城縣觀光:買空綠水橋邊酒,看遍青城縣裡山。

黃雲鵠作為清廷二品大員,歷任四川雅州太守、四川鹽茶道、按察使成都知府大人,在青城縣巡撫時,曾在《承天寺坐憶青城》留一詩:

久住青城巔,不覺青城好。

曠野望府中,塵寰緬蓬鳥。

峰迴幽奇氣,洞古多靈草。

長生敢妄希,庶幾少聞道。

這些諸多詩歌,在一個小縣城,一個小小鄉村,隨手在歷史詩海中捧上一滴,皆有深深的印記和動人的故事。

當今和諧社會,美好生活之下,不僅各地文化名人,社會名流,就是一般庶民,也沿襲古遺風的習慣,悄悄地到都江堰來頤養天年,而且還絡繹不絕……


家住都江堰市石羊鎮(花蕊故里)。從軍5年。獲成都市「天府新鄉賢」稱號。曾在《解放軍文藝》《農民日報》《中國幹部學習網》《鳳凰網》以及《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2015年起潛心挖掘當地優秀的歷史文化故事,撰寫文史隨筆《花蕊故里》。現系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都江堰市作協會員。


圖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