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鵝卵石與野花

中國鄉村美文 發佈 2022-02-15T17:42:37+00:00

我的家鄉就在大汶河的東岸,河中間都是細沙,唯有在河兩岸的淺灘上才有粗大的沙礫。就是在這些沙礫中卻隱藏著我們小夥伴們心中的寶貝,那就是鵝卵石。鵝卵石扁平光滑,拿在手裡搓磨著很好玩,大人們都叫它老鴰枕頭,它確實也像極了家中床上的枕頭。

我的家鄉就在大汶河的東岸,河中間都是細沙,唯有在河兩岸的淺灘上才有粗大的沙礫。就是在這些沙礫中卻隱藏著我們小夥伴們心中的寶貝,那就是鵝卵石。鵝卵石扁平光滑,拿在手裡搓磨著很好玩,大人們都叫它老鴰枕頭,它確實也像極了家中床上的枕頭。由於我們那裡已處在了汶河的中下遊了,就是有鵝卵石那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了,也只有在春季的枯水期我們才能下河撿到。挺稀罕的,所以撿到後就拿回家中珍藏起來。但作為在河邊長大的孩子,撈魚摸蝦那是家常便飯的事,撿鵝卵石那只不過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活。我每次下河撈魚時都會提上一個小水桶,撈到魚就放在水桶里,回到家後活著的就放在院子裡的盆里養著,死了的就炸巴炸巴卷煎餅吃,那叫一個香。我從小就愛養東西玩,但從河裡撈上來的魚可不是好養的,要在盆里先鋪一層沙,因為我有鵝卵石,所以就再在沙子裡放上一些鵝卵石。別的魚不好養,但有一種叫沙里趴的魚好養,撈回來以後放在盆里,它們一會兒趴在沙子上,一會兒又藏在鵝卵石下面,也活的優哉游哉的。

每次去河裡,都要經過一片雜樹林,春天雜樹林裡開滿了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那真是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煞是好看。在這一片爛漫的花海中,有一種白色的野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種花花朵開的很小,生長在林間的草地里,我也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反正就是覺得好看。它們從早春一直開到暮春,從不間斷。我本想把它們挪到家中栽在我家的院子裡,好時常看著它們,可惜都沒有成功。可能它們和小魚一樣,並不適合在家裡生長,所以我就放棄了,只能抽空去樹林裡欣賞。

這種野花植株很小,根系也不發達,葉片鋪地而生,圍成一個圓,中間長出幾根直莖,頂著五個白色的花瓣,包裹著幾枝金黃色的蕊,耐心仔細的看你就會發現它的美:雖不艷麗卻給我一種聖潔的感覺。它們有的單獨開放在大片的綠草叢中,那黃白相間的顏色特別惹眼,顯得孤傲、自信,猶如鶴立雞群;有的則大片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花圃,又顯得莊嚴、肅穆。它雖不艷麗卻渾身散發著倔強的氣息:它雖沒有牡丹那種雍容華貴的氣質;秋菊那種百花凋零我獨開的意志;寒梅那種欺霜傲雪的毅力,但它依然孤傲的精神令我佩服。它不如迎春婀娜、杜鵑嫵媚、水仙絢麗,但它們依然能做到孤芳自賞。它的氣質、精神、品格、內涵正是我的最愛。

我的頭童年時光就這麼無憂無慮地在農村度過了,轉眼我就要跟著父親去他的廠子裡的子弟學校讀初中了。離開家鄉的時候,就精挑細選了一些鵝卵石帶在了身邊,也算是我對家鄉的一種念想,反正那種野花我是帶不走的。到了新地方我就把它們放在了我的書桌上,它們靜靜地躺在書桌的一隅,已默默地陪伴我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就算是我參加了工作,我也沒有捨棄它們,走到哪帶到哪,一直放在我的桌子上。曾有人說它們有傷大雅,勸我換上一盆花來增加氣氛,我想:我最鍾愛的花遠在我的家鄉,不可能陪伴我,那就讓它們陪伴我也是一樣,我多少還能感受到家鄉的氣息。

鵝卵石,是天地的精華,大自然的精英,有著承受苦難的本性。它要經過火與水的洗禮、沉與浮的勵煉,才能形成那永恆的質樸。從火山噴發開始,它們就註定要經過重重磨難:那時它們從地球的中心被送上了高高的山巔,頭頂藍天,俯瞰大地,是何等榮耀、何等自豪。一場狂風暴雨把它們打碎,擊落到山澗中,接受溪水的沖刷,一路向下,有的被沖刷的屍骨無存,能留下的都是精華。但它們再昂首時,山已是那麼遙遠,也變得高不可攀。讓流水沖刷,洗去身上的污垢,沖刷掉身上的殘渣,只留下屬於自己的精華。小小鵝卵石,它沒有鮮花的艷麗芬芳,但花只開一季,而鵝卵石,它要經過層層洗禮才能得到永恆。

在我工作的地方,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發現了家鄉的那種野花,但我只能欣賞不容我有絲毫的褻瀆之心。小時候尋覓一種純淨脫俗的花,長大後尋找一段純潔的情,尋尋覓覓多少年,驀然回首,才發現,你的脾氣性格、內涵氣質,就是那種花。和你在一起,就像是鵝卵石的感覺,永恆質樸。你就是我一生的最愛。

我愛鵝卵石,愛它的永恆質樸、淡泊滄桑。我愛家鄉的野花,愛它的樸素無華、素顏淡雅。


審閱:趙成

簡評:文章摭拾了家鄉的鵝卵石與野花為描寫對象,並通過與其它事物比襯讚美了其品質,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贊事物,頌家鄉,一箭雙鵰。

終審:嚴景新


作者:馮剛,愛好閱讀與寫作。

編輯:卜一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