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15歲「頓悟」成名,是如何做到的?

博物頻道 發佈 2022-02-16T20:15:57+00:00

蔡志忠,1948年出生於台灣彰化,是享譽世界的漫畫家,已創作出版《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49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4000萬冊。

蔡志忠,1948年出生於台灣彰化,是享譽世界的漫畫家,已創作出版《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49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4000萬冊。1981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1985年獲得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獲得荷蘭克勞斯親王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2011年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在漫畫專長之外,初中沒畢業的他,竟然還通過自學,獲得過125個橋牌冠亞軍加冕,對高等數學、物理、哲學等均有著極深的造詣。就是這樣一個榮譽等身、身家過億、享譽世界的漫畫大師,卻於2020年、72歲的時候選擇了在少林寺剃度出家。

1、「本末倒置」

這裡的本末倒置,指的是先定義結果,然後付諸實踐行動,或者說是先規劃目標結果,然後通過努力來實現這個目標。這也是蔡志忠所說的「選擇」。

蔡志忠4歲那年,父親教他寫字,送給他一塊小黑板。沒想到蔡志忠由此找到了興趣和天賦所在——畫畫。他拿著小黑板,對父親說:「只要不餓死,我就要畫一輩子,一直畫到死為止。」蔡志忠9歲那年,村里開了一家雜貨店,牆上掛滿了漫畫。蔡志忠一接觸漫畫,就陷了進去,著迷得茶飯不思。他把畫畫的夢想精確為:「我要成為一名漫畫家。」

張愛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蔡志忠有另一句名言:「選擇要趁早。」

四歲就確定這輩子要畫畫。越早選定人生目標,就越容易體悟技藝,也越容易練到極致。」

因此,只有首先確定明確的目標,並朝著這個目標去奮鬥,才不會迷失方向,才會少走很多彎路,成功的機率就會越大。相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如同盲人試探著走路,不知道目標在哪,先邁步再說,等費了很大力氣,有時候往往卻背道而馳,在原地打轉,這個不行就再換一個,換來換去,等年齡大了的時候,也往往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耗得所剩無幾,還哪有動力保持旺盛的鬥志?

2、選對自己的人生目標

有的人想有所作為,但是苦於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對此,蔡志忠說:「你拿出一張紙,左面寫下你喜歡的東西,右面寫下你擅長的東西,再把兩者結合起來,選你既喜歡又擅長的。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東西。」「光選你喜歡的不行,光選你擅長的也不行,如果你不喜歡這東西,遇到點挫折就很容易放棄。很多人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其實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捷徑。」

而我們大部分人往往選擇的是自己喜歡的、但不是自己擅長的,比如,有的人喜歡聽歌、唱歌,但是自己五音不全,怎麼可能成為歌唱家呢?有的人喜歡打牌、打麻將、下象棋,但是終其一生也碌碌無為、空耗時光,為什麼呢?因為,這只是生活的愛好,而不是自己擅長的職業技能。再喜歡又有什麼用呢?又或者,你有某一方面的特長、技能,但不是自己喜歡的,幹什麼也會不長久或者有很大的造詣。

3、心無旁騖地為自己的夢想打拼

確定人生目標後,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呢?蔡志忠告訴人們,「一個人要及早選擇最擅長最喜歡的事,然後把它做到極致。只要你置心一處,心無旁騖,深耕一事,則無事不成。」

蔡志忠全家移民溫哥華期間,他來回大約25趟,50班飛機,每班12個鐘頭,他將這12個鐘頭視為完全獨立不受影響的空間,在這期間讀了600本書,寫了12本書。他在漫畫有所成就和收穫之後,他不再專注於畫畫技巧,而是致力於把99%的時間用來閱讀和寫作,只把1%的時間用來畫畫,用故事內容打動人,賦予漫畫內涵、哲理和底蘊。四年時間裡,他抄寫了100多本筆記。然後再分門別類,將筆記濃縮成一個個漫畫故事,最後用畫筆畫出來。從1988年開始,蔡志忠中國古籍經典漫畫橫空出世,《莊子說》《老子說》《孔子說》……《世說新語》《史記》《論語》……《聊齋志異》《六朝怪談》《菜根譚》……這些古籍漫畫一問世,堪稱石破天驚,迅速占領各大書榜。僅僅是《莊子說》一書,在大陸就賣了2000萬冊。蔡志忠就這樣實現了從漫畫師到漫畫家的轉變,成了中國古籍漫畫化第一人。為了畫好佛經故事,他收集了3000多尊佛像,研究各種佛像的臉孔和造型、服飾、寶冠、手印與體態。《漫畫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等佛經漫畫叢書的問世,再一次驚震世人。為了研究物理、數學,他將自己封閉起來,幾乎與世隔絕,大門不出,一心搞這方面的研究,十年後的2008年,他交出了閉關作業——《東方宇宙四部曲》。「他以東方哲學觀為基礎,探索宇宙秘密的未知空間,把物理、數學變成了漫畫。」也因此獲得了兩個大獎,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獎、華語動漫終身成就獎。

4、拒絕誘惑,捨棄得越多,越富有

自從研究佛學禪學之後,蔡志忠就過起了極簡生活。一年四季,他的著裝幾乎都一樣,他買了30件一樣的白襯衫,20條一樣的卡其褲,14雙一樣的布鞋。一年四季,他的飲食非常簡單,基本就是清粥加饅頭,「一次買回一大袋饅頭,放在冰箱裡,吃的時候加加熱,再抹點豆腐乳就行了。」他也幾乎不出門,沒有手錶,沒有名片,沒有手機,沒有電話,除了睡覺,他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閱讀、寫作和畫畫上。

蔡志忠曾經迷戀物質生活,15歲開始自己的漫畫職業生涯之後,到22歲,已經擁有存款220萬元,同時他酷愛買車,也酷愛買房,最多的時候,擁有十套房產。可現在,他都放下了,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這個世界,沒有無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東西,同時也在占有你。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放下得越多,他就越富有。」

就是這樣簡單的粗茶淡飯,他至今一生無病、沒住過院;減少對物質的欲望後,他反而在精神層面獲得了極大的提升,悟到:生命的實相就是當下。

5、善於思考,開悟之後一通百通

蔡志忠從小就養成或者具備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或者叫做悟性、慧根。從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參悟儒釋道經典,預測自己活到85歲,3個月學會日語並可以獨立在日本生活,看一場橋牌就學會打橋牌並獲125個橋牌冠亞軍,3天學會積分,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101個推翻的理由,對時間進行重新定義,自創坐標式記英語單詞方法過目不忘,隨便報一個日期就知道是星期幾……一切學問和事情仿佛在他那裡都沒有障礙,都變得簡單起來。大概,這就是所謂的開悟吧。

反觀我們現在的人,每天被工作忙得焦頭爛額,閒暇之餘被鋪天蓋地、一個又一個短視頻、遊戲、音樂、侃大山、刷朋友圈、微博等占據了大部分精力,留給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幾乎等於零,這一些具有誘惑力的東西正在一步步吞噬人的「精、氣、神」,以至於麻痹、上癮,沒有靜思,哪來的頓悟?沒有思考,哪來的目標?

靜下來吧!思考吧!終有所獲。

與君共勉!

關鍵字: